「Merde」這個單字,常可以在法國電影中聽到,翻譯成英文,就是「Shit」;翻譯成中文,則是「賽啦!!」。
近期讀了本輕鬆小品「巴黎,賽啦」,故事內容不是介紹巴黎的「賽」,而是一個英國人在法國生活時,遇到的種種「賽」事。
這些「賽」事包括:動不動就搞罷工的法國文化、法國人面對工作的散漫態度、法國老闆愛搞小動作耍陰險、大馬路上隨處可見、可踩的狗「賽」、法國女性談戀愛的捉摸不定....等等等。
閱讀過程中,我不時地笑開懷。因為兩種不同文化兜湊在一起,總會有奇妙的火花產生。
尤其當我讀到男主角描述他吃生蠔的感想,他說吃生蠔就像是把一顆很大的「痰」吞下肚,哎喲,這畫面真是既噁心,卻又是如此貼切啊!!!
英國人在法國,當然會感受到文化衝擊。
那麼,英國人在自己國家呢??是不是就如魚得水?這倒也不一定。



上個月,在早報副刊版看了小說「非普通讀者」的部份文章節錄,瞬時愛上故事情節。
「非普通讀者」大概是我近期看過的小說中,我最最最最最喜歡的一本。
它的故事實在可愛的不得了。話說,英國女王在某個偶然機會下發現宮內居然有圖書館巡迴車,基於禮貌,她借了本書回去看。
誰知道,女王陛下一看上了癮,從此沈溺在書本的世界中不可自拔。
然而,她身邊的人卻對「女王愛讀書」這件事很有意見,因為女王越來越不愛上朝、教堂做禮拜時想要朗讀詩篇、出遊拜訪民眾時,不忘藏本書在車上,方便她隨時閱讀。
連面對群眾、外國使節,也從話家常改成:「你/妳最近都看什麼書啊?」。
當女王越來越沈迷在書本中、越來越不顧自己外貌的修飾,搞得周遭的人開始懷疑女王是不是患了老人癡呆症,卻不知此時此刻的她,心靈竟最為清澈與清楚。
因為,她不僅只是閱讀啊,也開始思考、反芻,然後,她帶著堅定的決心,做好未來的決定。

「非普通讀者」是虛構的小說。
作者Alan Bennett用輕鬆幽默的筆調,帶領讀者進入女王的內心世界。
作者提問:「一國之君,可否擁有個人喜好?」。
有一段章節描述女王和來自紐西蘭的凱文爵士間的對話,甚是有意思。
爵士認為女王要看書可以,可是必須顧及人民的感受。
女王說看書是非常個人的行為,為何要顧及人民的想法?他們只要知道我喜歡看書,這樣不就好了?還可以順便推廣國內的閱讀風氣。
凱文爵士說這樣不行,因為女王不可以有「偏好」,一旦有了「偏好」就會不公平。假如今天妳只看A君的書,B君會認為女王對我有意見。
接著,凱文爵士建議女王多看些「外國」作者的作品,好讓自己在形象上加分。
女王說我有看「魔鬼詩篇」啊(該書作者因在書中批評宗教,遭狂熱份子追殺多年),凱文爵士連忙說:不不不,妳不能看這麼偏激地作品....。
啊,原來即使是女王,也有這麼多的不自由啊。該看什麼、該做什麼,都必須顧慮到他人的觀感,所以,久而久之,女王唯一沒有做的人,竟然是自己。
我想,事事受到「形象問題」限制的女王,偶爾也很想大聲地罵一句「賽啦!!!」!!!
喔,當然,這也是不允許地。




「非普通讀者」的作者虛構女王的內心世界,為讀者們奉上一則「愛上閱讀」的幽默故事。
而「巴黎,賽啦」的作者Stephen Clarke,則將自身在巴黎生活的經驗,融入虛構的人物中,加以嘲弄發揮。
這兩本小說的主角,皆身處在全新的文化衝擊中,有不適應、也有痛苦;但他們最後都獲得成長,找到人生的目標,或是學會與異國文化相處之道。
喜歡閱讀的朋友,應該可以在這兩本書上,獲得一些樂趣。
當然,我特別推薦的還是「非普通讀者」這本書。
我喜歡該書翻譯陳建銘先生在書末所寫的感想,他說原文小說讀來很有電影感,而他在翻譯的過程中,也儘量達到原文的效果,希望讀者在閱讀時,像是看了場電影。
我看書時,確實有著看電影的錯覺。而且,少有翻譯小說可以翻地這樣流暢哩,這點很讚,鼓鼓掌!!
另外,譯者還幻想如果該書翻拍成電影,該找誰來演不同的角色等等,我很想跟陳建銘先生說:「我也覺得找彼得奧圖來演書末驚鴻一瞥的老爵士,非常地適合啊!!!!」。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創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