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町曾是亂葬崗???百年前的地圖,西門町只有一片空白,是塊不毛之地???

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在西門町建了紅樓商場,獨特的八角型主建築和背後的十字造型建物,具有鎮邪之意???

紅樓的出現,是日本統治者為跟台灣人民炫耀財力、實力的作品???

我們熟知的西門町中華路,在日本統治時期叫做三線路,寬闊的大馬路,是仿法國香榭大道所建。當年日本人來台都會安排參觀這條具有異國風情的三線路???

中華商場為何會建在中華路中央???答案是國民政府和前一代統治者嗆聲的結果???

西門町歷史悠久的「賽門甜不辣」,其名稱乃擷取當時知名外國影集男主角名字的諧音而成???

老字號的「鴨肉扁」明明賣鵝肉,卻叫自己鴨肉扁,是不是有誆騙消費者的嫌疑???可是「鴨肉扁」堅持自己沒有騙人,因為日本的「鵝」字,用漢字寫成就是「鴨」????

早年台灣西洋音樂的重要銷售管道,就在中華商場???當年買盜版唱片,一張只要20元台幣,而且俗又大碗,完整收錄該年美國Billboard流行音樂榜的所有第一名歌曲???

古老的台北城門:西門、小南門、北門,實際上,只有北門才是真正的古蹟,其他都是國民政府來台後重建的結果???

228和平公園的前身叫做新公園,可是新公園的前身,卻是日本政府的跑馬場????
我以為自己認識台北,原來台北跟我想像的如此不同。

感謝山羊鬍上週五帶我去台北中山堂聽了一場非常有趣的講座「白先勇的藝文世界」,主持人是韓良露小姐,另三位主講人分別是郝廣才先生、楊照先生、李明聰先生。

我不像山羊鬍那麼有文藝氣質,不常參加這類文化講座,可是,那晚真讓我聽的興味昂然。

聽四位台北通說台北的故事,實是開了我的眼界,原來西門町曾經有過這樣的歷史地位、原來我們熟知的地名、路名,其背後都有一個特殊的意義,只要用心去回溯它的根本,便能發掘出數不清的趣味故事。



每個台北人都有關於西門町的故事。

我對西門町的記憶其實非常接近主講人之一的李明聰先生。他說:西門町對他來說,就是個遊樂場,是父母要犒賞孩子,才會帶他們來這邊走一遭的地方。所以去西門町這件事,其實對孩提時期的他,非常地重要、非常地讓人期待。

另一位主講人楊照說:在西門町的電影街看電影,一直讓他印象深刻。

他說早年看一場電影,非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因為當年電影院沒有多廳放映、也沒有預約任何一場次票的便利。若要看電影,非得提早幾個小時去排隊,才買的到票。

也因此,他從年輕時期便認定:看電影,一直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哈哈哈哈哈,這也是我對西門町、電影院的印象啊。
我對西門町最深刻的印象,常跟音樂、電影拖不了干係。

我記得過年的時候,爸媽會帶我們去西門町看成龍的電影;我記得「麻雀變鳳凰」是在日新戲院看的,記得我老媽非常地愛這片子,因為她是全場笑最開心的人;記得1993年西門町各大電影院為了迎接好萊塢超級強片「侏儸紀公園」、「巔峰戰士」等,開始加強戲院的音響,並且標榜SRD立體聲以吸引觀眾入場。

我記得為了看「侏儸紀公園2」,在國賓戲院外排了六個小時的隊;記得高中時期,騙父母說去畫室畫畫,其實我們三個朋友常晃到西門町看電影(或是永和的美麗華二輪戲院)。

記得在豪華戲院附近,會有怪叔叔跑來我耳邊低語說:少年仔,我們有年輕的妹妹,要不要????

記得我在中國戲院看「少女小漁」(中國戲院也倒了~~),當時尚未成名的劉若英還隨片登台,那時候我覺得她的氣質真好;賴聲川的第一部電影「暗戀桃花源」也在中國戲院辦首演,名氣響亮的林青霞特地回台宣傳,可是見到她本人,我卻覺得她的妝畫的好濃厚。(日後看到林青霞本人淡妝,才有驚為天人的感覺!!!)

記得某年的金馬影展在豪華戲院舉辦,那年看了拉斯逢提爾的「醫院風雲」,片長五個小時,晚上12點開始放映,演完時,外頭天色都已經漸亮了。而且,我們公司剛好要參加胡瓜主持的「百戰百勝」,所以我看完電影後,根本沒睡覺,直接趕去公司報到哩!!!



記得西門町開了第一家淘兒唱片行(現在變成NET服裝店),當時熱愛音樂的山羊鬍動不動就要去淘兒找唱片,而且一逛就是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常常逛到最後,我都極度地不耐煩。

那時候,淘兒唱片行辦過非常多的歌手簽名會,幾乎每位外國歌手來台灣,都會去西門的淘兒辦簽名。

高中頗愛追星的我們,追過Tori Amos、追過香草冰(白人饒舌歌手),結果香草冰沒有現身,讓現場粉絲很失望,更莫名的是當時的主持人叫做Candy陳,一個很妖媚的男歌手(小有名氣,只是現在也不見了~~)。

因為香草冰沒來,Candy為了炒熱氣氛,就在唱片行大喊說:既然香草冰沒來,那讓我們一起來喊Ice Ice Candy......。(搞得氣氛更冷了.......)

喔,我還看過尼克卡門,他是娜姐的某位不知名前男友,現在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逛唱片行對高中、或是當兵時期的我們,曾經是很重要的活動,那時候西門町有非常多的唱片行,有佳佳、交叉線(也倒了,山羊鬍曾經在這邊打工)、95唱片、淘兒.....等。

可是,我現在也鮮少逛唱片行了,究竟是熱情沒了???還是現在的唱片行很沒有Fu???我也搞不懂。
座談會的主講人郝廣才先生說:日本當年拍「阿信」時,曾號召全國民眾將自己的小故事寄到電視台,然後由製作單位彙整之後,寫成一部屬於所有日本人的「阿信」連續劇。

他接著說:也許,台北也應該要這樣做,因為唯有透過小說、電視、電影,才能讓西門町成為大家共同的回憶。

我不確定這樣的做法能否成功,畢竟,要找出大家的西門町故事,基本上不太容易;要找到有心人去彙整資料,寫成小說或劇本,更不簡單吧。(我覺得西門町蜂大咖啡館的老伯伯們,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值得去挖掘!!!)

郝廣才先生又說:他看了「金大班最後一夜」的片段,發現裡面的服裝、造型、美術,其實有很多的錯誤;當他看「海角七號」時,也覺得老時空場景很虛假,不夠真實;同樣地,當他看八點檔連續劇「娘家」,最大的感慨不是故事煽情,而是因為全片幾乎是棚內景,因此,隔了十年、二十年後再看「娘家」,根本無法忠實呈現當時的年代氛圍。因為不真實、虛假,也就無法藉由影片串連起不同世代的人的共同記憶啊。

我相當讓同郝先生的說法,透過影像,我們或許可以清楚描述出香港的味道(即使沒有去過香港),可是,我們卻無法用電影來描述西門町,我們幾乎找不到一部特屬於西門町的電影,這不是很可惜嗎???(「六號出口」雖是關於西門町的電影,但電影在台賣座並不好,很難成為大眾的共同記憶啊.....)



如果是你/妳,會怎麼編寫關於台北的故事???

我對西門町這樣鬧熱的場所,幾十年前卻是個亂葬崗的過去,有著很多的想像,一個漫遊著無數幽魂的城市與人群交相錯身,不知為何,我想起了港片「胭脂扣」的如花,想起她一縷幽魂在香港來人來往的車陣中,找尋一個失去的愛人.........。

我喜歡那樣的畫面,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混在一起,分不出生與死、人與鬼、陰與陽,活著比較開心、死了代表痛苦與孤單??或者兩者其實是相反地???
「大陸常說我們是他們的一部份,其實他們應該來西門町走一遭,才會知道其實大陸是我們的一部份。」

李明聰先生的這段話,贏得很多的笑聲,卻很適切地指出西門町的特色、台灣的特色。

台灣的文化,就是混血的文化,西門町有日本的影子、大陸的影子、歐洲國家的影子,但是,它又一點都不像任何一個特定的國家或區域,它是極為獨特的,有一整排的刺青店、有古早味的臘肉店、有跳街舞、專賣美式服裝的小巷弄、有同志商圈、有新西式咖啡館、也有老西式咖啡館、有轉動著七彩霓虹燈的理髮廳、也有紅包場、還有很多的電影院.....。

這樣一個融合多樣文化的區域,需要有心人去保存、口述、記錄它的歷史,因為,西門町多元融合的文化,其實就是台灣社會的縮影啊。

兩個半小時的座談會,聽的愉快,感觸也多,喔,還有:屁股很痛,椅子真是不舒服,哈哈哈。

不過那真是個愉悅的夜晚,在古老的中山堂辦演講,挺有懷舊氛圍,堂內二樓通往三樓的樓梯,瓷磚鋪設的方式很有古意,乍看很像王家衛的電影場景,只是我沒拍照存證,呵呵。



這次南村落跟台北市政府合作辦的文化護照活動,我只參加這麼一場,有點意猷未竟,但這剛好是所有講座的最後一場,哈哈,可惜沒法聽到其他不同地區的台北故事。

韓良露小姐說未來還會跟台北市政府合作,會推出更多關於台北的文化活動,除了講座外,還會將台北劃分成52條不同的路線,由專人帶領認識台北的歷史與過去,如果各位有興趣,有空可以上南村落的網站逛逛吧:

http://www.southvillage.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