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電影時,偶爾會問自己:如果我是導演,會如何看待同樣的劇本???能否將劇本改的更好、更有意思???或者只能循著同樣的路子走???



李安導演說他對劇本的要求:衝突、矛盾和壓抑。因為如此,才能增加電影的厚度和戲劇性。



看完陳可辛導演的「投名狀」,深覺電影前半段拍的真好,導演清楚地抓住了劇本的重心。

粗看只是單純的兄弟情誼;細看,卻意圖從小地方(個人、兄弟),探究到大方向(政治、犧牲)。

三位主角截然不同的個性,代表著三種不同的視野和氣度。

大哥龐青雲深信若要做大事,就得做大官。做大官,就要有犧牲。犧牲,就必須妥協。妥協,才能開創更好的未來。絕對的理想派,也絕對的實際。

二哥趙二虎,秉持著崇高的信念:人要誠信,若無誠信,便是畜生。

剛正不阿,是成為英雄的美德,讓人看重的典範,若在商場,必能讓手下弟兄跟著出生入死,在所不惜。

只可惜,政治非商場,政治玩弄的是手段、是圓滑、是狡詐,過度堅持理念、過度出頭,只會引人忌妒、而遭背叛與排擠。

三弟姜午陽,血氣方剛,尚無定性。他沒有主見,站在衝突與矛盾的中線,試圖找出屬於自己的方向。

然而,東說好,他往東靠;西說妙,他往西傾,左右搖擺,終要壞事。
三個角色的不同選擇,讓「投名狀」從兄弟情誼電影,成為一部政治角力的驚悚劇。

龐青雲為整頓軍隊正氣,不惜格殺親近的兄弟,以達服人目的。

事後,他因政治考量,血洗城內四千降兵,終於導致兄弟間的口角與不滿。

龐青雲有錯嗎???兵不厭詐,這是戰爭。話一出口,確有幾分道理在。戰爭本就無情,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分糧給降兵,卻造成自己弟兄餓肚子,怎麼盤算,都是不實際的做法。

更何況,龐青雲並非不在乎犧牲四千條人命的魔王,他努力爬上政治頂端,為的可是人人安居樂業的願景,而非個人享樂。

這讓我想起了「超異能英雄」的議題:如果犧牲百萬人,卻能讓億萬人過的更好,你願意痛下毒手嗎???



我驚喜於導演在角色上的鋪陳:青雲為達目的的冷酷、二虎眼見降兵無辜犧牲的恨怒、午陽試圖從大方向理解事情的真相,還有,京城內,三位政客下棋、喝茶、談天,身居安樂地,卻能在談笑中,輕易取走前線將兵生命的本領。

兄弟結盟,力抵千萬軍馬,卻抵不過,深宮內操弄權術的官員。

兵不厭詐,這是戰爭。龐青雲終究是對的。

如果將電影視為棋局,觀眾一直以為龐是下棋的棋手,步步為營,通往最後勝利。

直到結尾才發現,即便是棋局中的將軍,都要面對可能的對峙。能夠全身而退、毫髮無傷的人,只有玩弄棋局的棋手。

青雲、二虎、午陽,都只是棋盤上的棋子;棋手不會上前線。棋手,是京城內喝著茶聊天的政客們啊。



「投名狀」拍出了華語電影少見的細緻、規模與氣勢,對於戰爭場面的處理,遠優於同樣大成本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以為「投名狀」有成為華語電影經典的機會。可惜充滿張力的情節,在血洗蘇州降兵後,迅速走下坡。



(以下開始討論結局囉!!!!)
「如果我是導演,會如何看待同樣的劇本?」這個問題在蘇州城一役後,開始出現在我腦海中。



兄弟情誼,是殘酷的戰爭、政治遊戲裡,唯一足以顯露、考驗人性掙扎的重點。

導演也確實掌握了這個點,只是,我搞不懂:為什麼午陽要去殺二虎的太太???

因為嫂子跟大哥有染???多麼奇怪、又說不通的推論。

二虎壓根不知道自己的太太跟大哥暗通曲款,午陽反而才是目睹一切的人。

照道理,就算青雲要殺人滅口,應該從午陽下手,而非二虎吧??所以,當午陽發現二虎被支開,他的第一反應是:完了,大哥要殺二哥。似乎證明了兩件事:

1.三個結拜兄弟間的信任,薄弱地跟一張紙沒有兩樣。

2.午陽是個笨蛋。

我明白:午陽殺嫂子的橋段是鋪陳,是帶出他日後刺殺大哥的決心。

但是,二虎的死,已經具備足夠的理由讓午陽跟青雲反目了,不是嗎???

為什麼不能是午陽發現二哥的犧牲,是因為兄弟情誼終究抵不過一個卑微(崇高)的理想呢???這個理由,不是更能表現政治的荒謬嗎???



如果劇本的設定是:嫂子非死不可。

可以啊,那麼前半段就要多鋪些梗,去解釋午陽的行為。

多一些互動、多一些曖昧、多一些掙扎,嫂子的死才有力量,不然,死的不明不白、死的沒有重點,還不如不要死,留個後路,至少帶出點無奈、或是希望(比如說懷孕,卻不明說孩子是二虎還是青雲的)。

僅僅看到大哥跟嫂子同船,就認為嫂子死了可以解決兄弟鬩牆的問題,我哩,午陽真的是笨蛋。
即使我很討厭午陽殺嫂子的橋段,但是當二虎被殺、青雲擺宴要二虎安心上路、午陽飛奔到青雲門口大喊:大哥,嫂子死了,你不要殺二哥。

然後,青雲拿起桌布掩面哭泣時,我還是被感動到,還是覺得:哎哎,李連杰原來這麼會演戲。

當時我以為:如果電影就這麼結束,一個門內懊悔的哭泣、一個陳屍郊外的淒涼英雄、一個對理想全面破滅的嘶喊,這是多麼強而有力、又漂亮的結局啊。

結果,沒有!!!!!

反正什麼事情都要說得通透,三個兄弟的下場全部露,完全不留白、不留個空間讓觀眾思考。

哎,最後的結局不是不好,只是,電影在殺嫂子那段已經走偏,到了青雲被暗算、午陽找他報仇,已難激起我更多的同情心了。



「投名狀」的三個主要角色: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分別由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飾演。

三個大明星不惜扮醜,大半時間蓬頭垢面、眼淚鼻涕直流,用心度一百分。

只是,我真的不太欣賞金城武的演出,唉唉。

身為電影的主要口述者,我以為聲線要有力、口白要能感動人心。

但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旁白出現時,老覺得情緒很平板、很扁,這樣的口條大有問題。

而聞其聲見其人的時候,臉上表情做足了,一開口講話,依然很沒說服力。

片中,姜午陽兩段重要對白,都讓我有想打人的衝動:

1.大哥是對的。

2.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

金城武不斷重複同樣的話語,為的是表現姜午陽的盲目、求認同、自我催眠的心境。

問題是,當金城武一邊殺龐青雲、一邊用不太有感情線條的聲調說出「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重複一次、兩次、三次、....無數次,啊啊啊啊啊!!!!

我忽然覺得他很像周星馳「大話東遊」裡的聒噪唐三藏.......。

如果我是龐青雲,我應該會狂打姜午陽一頓說:沒事就長篇大論婆婆媽媽嘰嘰歪歪,就像整天有一隻蒼蠅,嗡……對不起,不是一隻,是一堆蒼蠅圍著你,嗡嗡嗡嗡嗡!!!!飛到你的耳朵裏面,救命啊!

嗯,所以啦,同樣對白最好不要重複太多次。

如果非要重複,要確定念口白的演員,可以在每次說出相同對白時,都能有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是念了N次,聽起來跟第一次的力道一模一樣啊。
陳可辛導演的「投名狀」雖沒法讓我愛的徹底,但在近期一堆大而無當的華語武俠、戰爭、史詩電影中,它的誠意,依然是讓人欣賞。

這部片子的攝影、美術、動作場面非常的出色,特地提出來鼓鼓掌,尤其蘇州圍城,狼煙四起的模樣,真是太有味道了!!

在大銀幕觀賞,比較能感受到電影千軍萬馬的氣勢。

現在好像只有二輪戲院有演出,還沒看的朋友,趕快找時間去二輪戲院補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