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真的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第一次看到貝武夫的預告,我心中暗暗地說:嘿,我想我不會喜歡這部電影。

第二次看更新版的預告,我忍不住對自己說:奇怪,這部結合我喜歡的動畫和導演的片子,怎麼預告片完全無法打動人啊?

電影臨上映前,兩個我常查閱的影評網站都有好評:爛番茄有高達71%的佳評率;觀眾為主的IMDB也有高達70%的評分,以該類型成人動畫來說,這樣的評分並不算差哩。

好吧,我承認看到影評的結果後,我不禁小小地動了心,心想:嗯,也許貝武夫是那種預告難看,但是電影還不錯看的片子吧!



人啊,真的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貝武夫有著神怪故事的形體:王國遭到怪物襲擊,重金懸賞勇士屠妖。來自海上的英雄貝武夫應邀前往,他一夫當關,為民除害。

然而,怪物並不是怪物,他是個原罪,帶著半人半獸醜陋外貌悲哀地活著。他的誕生,源於人的自私、源於難耐的挑逗、源於人們對權力、財富的極度渴望....。

當貝武夫除掉王國的巨獸,另一個恐怖正緊接而來....。



全片充斥寓言故事的味道,簡言之:人不可以貪心,要珍惜所有。

電影本身不複雜,複雜的是拍片人的心情,讓人一頭霧水。

看完後,我心中升起兩個疑惑:(底下有情節討論喔~~~)



1.為什麼要拍這樣的電影?

貝武夫的故事有什麼特別?它有特別的觀點嗎?它是否讓想要看老舊英雄電影的觀眾獲得滿足?

答案是:沒有。

貝武夫既沒有300壯士的單純熱血,也沒有北極特快車的寓教於樂。

它想要告訴觀眾:人不可貪戀權力、不可好女色、還有,如果有小孩,記得負起責任、如果小孩不聽話,要能夠自己解決快感後誕生的產物,不然會害人害己!!!!!!

劇情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原來世界上每個男人都是好色胚,看到外表長得像Angelina Jolie的蠍子女妖就想上。

乍看有點無間道的輪迴,每個人都陷落、每個男人都把持不住,生了一堆妖怪,結果王國就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實質上,這部片子傳遞出相當讓人厭惡的訊息:女人,不是蛇蠍女妖、禍水;就是啥事都不能做,只能默默在旁守活寡的皇后!

而男人,全部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所以世界會亂,都是因為一個老想生小孩,卻又管不住兒子的女妖、外加無數個只靠下半身思考男人所帶來的結果。

要說電影有什麼深刻的議題,大概就是父子間的糾葛,怪物兒子與權力父親的對立。這該是一個極好發揮的點,擁有大成就、眾人歌功頌德的英雄,面對自己的後代居然是怪物的複雜心情;或是怪物孩子渴望父愛的辛酸、寂寞,所引發連串的怨恨、忌妒和屠殺。

然而,父親面對兒子的情緒未能深入討論(重點只有:打打打、殺殺殺....),所以片末貝武夫握著兒子的手,那代表父子和解的重要時刻,自然無法引起更多戲劇高潮、或者感動。



喔,題外話,同樣是女妖生的小孩,為什麼Anthony Hopkins生的小孩就長得那麼醜?而貝武夫生的小孩,不是神氣的飛龍、就是金色十八銅人???真是有差別待遇耶。
2.為什麼非要用動畫方式呈現貝武夫?

貝武夫有什麼特別驚人的視效是真人電影無法表現出來的嗎?答案是:沒有。

整部電影秉持著一個精神:寫實。

沒錯,場景很寫實、人物主角也很寫實。找了Anthony Hopkins演國王,娃娃就畫的像Anthony Hopkins;找了Robin Wright Penn演皇后,娃娃就畫的像Robin Wright Penn;找了Angelina Jolie演女妖,娃娃就畫的像Angelina Jolie!

如果裡面從人物到場景都強調極度寫實,那.....無聊拍什麼動畫電影啊????

況且目前這種捕捉真人神態的動畫技術還不夠成熟呢,動畫角色除了眼神、嘴型讓人覺得:哇,畫的好真喔!手勢、身體的律動卻還是叫人尷尬,心中暗罵:怎麼皇后彈琴時,她的手指頭動的不是很自然????

以Angelina Jolie為例,她初次出場,那精緻滑嫩的臉龐、婀挪多姿的身材、外加金色水銀從身上滑落的輝煌,確實讓觀眾一時間柄住了氣!

但是,這動人的效果只維持了十秒鐘,當Angelina Jolie開始講話、動作,整個氣氛又毀了!動起來笨笨的娃娃,怎麼可能會討人喜歡啊?

若硬要說該片非要以動畫呈現的理由,只有兩個,一:容易轉成3D。

3D動畫是一個噱頭,而且,3D版的票價比2D版貴,可以賺點額外收入吧。

二:飾演貝武夫的演員Ray Winstone長得不夠高大強壯,嗯,嚴格來說,有點臃腫。所以啦,動畫表現可以把他畫成希臘雕像般神奇俊美的體態!

嗯,除了上述兩個理由,我真不懂這部全動畫呈現電影的意義在哪?

我甚至覺得,如果這部電影以真人演出,就算劇情不討喜,至少尷尬的動畫角色不會干擾我看片的情緒啊!!!!
我曾經非常喜歡導演Robert Zemeckis,他的回到未來系列、阿甘正傳、接觸未來、浩劫餘生...等片,都是我心目中難得的佳構。

但自從Robert Zemeckis迷戀上動畫電影的表現形式後(北極特快車),他似乎變了。

感覺導演成了貝武夫,高度的技術(女妖)魅惑了導演(貝武夫),從此變成重技術、不重情感層面的創作者,唉,怎麼會這樣?

當年阿甘正傳靠著不落俗套、不喧賓奪主的特效震撼了電影院中的我,如今,擁有更多資源、更強特效的導演,反而讓我覺得貧血。

我想,創作者能否駕馭特效,而不是讓特效駕馭他/她,會是所有導演的重要課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