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不特別喜歡梅爾吉勃遜導演的作品,但我不得不承認,梅爾老兄確實有兩把刷子。

不是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很多導演拍出來的片子,東抄西抄,只是劣質的仿作。

有些導演的風格則份外突出,他們有過人的眼界和對藝術的品味,他們的作品,不一定精彩,但他們的影片帶著靈魂,象徵著作品即是我,我即是作品的一體境界。

不喜歡吳宇森的觀眾,依然可以從慢動作飛身的畫面,或白鴿飛舞的場景中,輕易地認出:嗯,這就是吳宇森。

悠長鏡頭的沈默不語,則是侯孝賢。

濃郁異國風情的愛情語言,是王家蔚。

緩慢沈重的人性悲歌,是克林伊斯威特。

空洞疏離的都市街頭,是蔡明亮。

錯綜複雜的眾生群像,是阿特曼。

黑色怪誕的童話色彩,是提姆波頓。

而血腥暴力的莫名崇拜,是梅爾吉勃遜。



梅爾老兄的阿波卡獵逃是一部奇觀電影。

開場是一群部落居民捕殺動物的過程,從動物倉慌逃亡的模樣,到最後慘死於陷阱下,乃至獵人們分食,將動物開腸剖肚的過程,鉅細靡遺的呈現。

接著,馬雅帝國的軍隊進入部落,開始捕捉奴隸、俘虜,展開了另一個高潮。兩隊人馬交鋒,擁有強大武力和人數的帝國軍隊,如秋風掃落葉般,席捲部落。部落住民死的死,傷得傷,而存活下來的壯丁與婦女,通通成為軍隊的俘虜。

第三段高潮,來到馬雅帝國,梅爾老兄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讓大家一賭古馬雅文明的風采,驚人的服裝、化妝、外加狀闊的攝影,氣氛推至高點。

帝國祭師為了祭神,將奴隸一個個推上祭壇,挖心臟、砍人頭、底下群眾瘋狂吶喊、祭壇旁數不清的無頭屍體....,無一不是奇觀的表現。

最後,主角黑豹的逃亡,他宛如森林泰山的矯健身手,爬樹、高空跳瀑布、黑豹攻擊人類、毒蛇突襲、利用蟾蜍的毒液製造毒針....,主角一一剷除追殺的敵人,直到他看到了另外一個文明的侵入,看到大海上的龐然大物...。



阿波卡故事說得四平八穩、氣氛掌握火侯十足、廝殺場面的近身攻擊、血腥斷頭、斷臂紛飛...,這些全部都是我們熟悉的梅爾典型。不管是英雄本色、受難記、還是阿波卡獵逃,不管是英語發音、還是馬雅語,梅爾老兄的個人風格,一直存在他的影片中。

所以我說梅爾老兄算是作者導演,是否有人會反對?

他的作品雖不似史丹力庫柏般的經典,但梅爾老兄將他對血腥暴力的喜愛,清楚地呈現在作品上,並且將這些暴力轉換成自己的導演印記,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英雄本色中,兩軍廝殺,血流成河,屍首遍地的畫面;受難記近乎病態地呈現了耶穌受難過程,每一個皮鞭的抽動,和每一道刻在受難耶穌身上的傷痕,讓觀眾驚叫連連,輕易鼓動教徒的狂熱;阿波卡獵逃,軍隊殘暴的行徑、狼牙棒猛K對手的爽快、還有滿坑滿谷的奴隸屍場...,這些場面,在在讓人印象深刻。

阿波卡並沒有淪為呆板的純暴力電影,開場殘暴的捕獵行為,是為了比對片尾主角逃亡時,從獵人變成獵物的反諷。

馬雅帝國部隊屠殺森林部落,則隱喻未來西方文明入侵,強盛的馬雅文明,也終將走上毀滅之路。

梅爾老兄的電影通常不艱澀,淺顯的以古喻今只是為了填充電影內涵。事實上,他老人家最大的企圖心是:我要讓觀眾看得過癮。所以片長兩個小時餘的阿波卡獵殺,極具殘暴的娛樂性,讓人渾身不舒服,又捨不得把眼睛移開。

電影越到尾聲,我看得越是心花怒放!不過不是被一場又一場的追殺與逃亡給打動,而是當我看到染病的小女孩忽然口吐神奇預言時,我內心忽地哈哈大笑,因為她讓我想起三百壯士的迷藥女祭師。

看到黑豹逃亡時,森林動物彷彿受到感召,通通出來幫忙解決敵人時,我也哈哈大笑,因為這些動物來的時間點還真巧。

而黑豹掉到泥沼,狼狽爬出時,他滿身泥沼的模樣,像極了史特龍的藍波,我不禁要想:如果藍波也來參加大逃亡,應該會安然過關吧。

利用暴力、血腥、外加賣弄馬雅文明風情,讓本片成為大型的銀幕奇觀電影,觀眾看完,除了大呼過癮,還要折服梅爾老兄硬是把動作電影拿來當史詩片拍的氣度吧。
某電影介紹說阿波卡獵逃的電影主題是:文明的崩毀與重生。

看完電影後,我得到的感想卻是:文明的高度發展,源自於血腥的程度。



這讓我想到幾天前看旅遊生活頻道的一個城市六個朋友節目。節目女主持來到台灣,特地去參加蘭嶼的捕魚祭典,祭典的最高潮是屠殺一隻雞和野豬,當原住民屠殺野豬時,野豬發出淒厲的叫聲。女主持人此時難過的淚眼婆娑,她說:為了能夠捕到更多的魚,所以屠殺一隻動物,這樣犧牲,到底值不值得?

一如電影裡,馬雅祭師祭神的過程,屠殺了無數的奴隸,對於免於殺身之禍的群眾,他們狂喜、大喊,比照到祭壇上神情惶恐的犧牲品,顯得分外的諷刺。為了祭神、為了讓帝國更強大、為了讓自己過的更好,所以犧牲他人在所不惜。

我想,人的天性,並不會因為文明的高度發展,而顯得更高尚。

越是高度發展的文明,往往殘殺的人數數量就越多。沒有殘暴的人類天性,萬里長城不會橫跨中國疆土;羅馬競技場也不會聳立;馬雅帝國的高臺、埃及的金字塔.....,也都將不復見。

歷史,是一篇血淋淋的屍體堆疊而成的詩篇啊。



今年初的金球獎將阿波卡獵逃歸類在外語片,這真是有點莫名。它根本就是好萊塢電影,只是講著外國的語言罷了。

承襲好萊塢傳統的說故事典型,加上只有好萊塢才搞得出來的超級大場面、驚人視效、超強化妝,讓阿波卡得以用外來語言,化身成好看的商業電影。

看電影時,提醒各位:別刻意把電影想深了,想多了,反而會失去觀賞阿波卡追趕跑跳碰的單純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