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絕對是我最鍾愛的小說之一。

我忘不了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對書中香味的描述深感著迷;更忘不了那兩場近乎神奇的結局,叫人看完小說後,心情激動的無法言語。

事隔多年,香水終於被改編成了電影。一則喜,一則憂。

喜的是:啊!終於可以在銀幕上看到主角葛奴乙的身影。

憂的是:香水該怎麼拍?怎麼改編?怎麼讓沒看過小說的觀眾去明白、並且享受香水的魔力?



香味,為什麼重要?

要改編香水小說,一定要先讓觀眾明白:味道的重要性。只有確立了味道的地位,才能說服觀眾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電影版的香水,不管是場景、美術、人物的設定、主角的選擇…,幾乎都相當忠於原著小說。

然而,為了讓劇情更緊湊,卻犧牲不少小說中有趣的轉折。這本來沒有啥好抱怨,畢竟:電影和小說,自然會有落差。

小說可以耗盡多頁去描述主角對味道的幻想;電影可不能這麼做。

小說主角可以極盡醜陋之能事;電影裡,當然不能找一個外表太討人厭的傢伙來扮演。

基本上,我覺得香水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但並不是一部成功改編的電影。它確實精簡,也確實很有商業魅力。但是它少了小說裡叫人著迷的魔力,少了對主角的崇拜與神色自若。更重要的是,觀眾並不明白味道的神奇魅力。



香水講的是天生好鼻師的男主角葛奴乙,他擁有全世界最好、最敏感的鼻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聞到了美麗少女的體味,而深受吸引與感動。

葛奴乙尾隨香味至女孩家中,他殺了女孩,全心沈浸在女孩的奇妙體味中,卻發現死亡會帶走他鍾愛的氣味。

為此,他必須學會如何從人體得到他想要的氣味,加以保存,並讓味道成為他所擁有。

小說的趣點在於:主角熱愛味道,但他本身,卻是一個沒有味道的人物。

香水在小說中之所以重要,在於它不斷地強調:味道,是人們互相吸引的重要關鍵。唯有透過味道,人與人才會有性方面的吸引力。唯有透過味道,才能確立一個人的存在感。

葛奴乙本身沒有氣味,所以在他小時候,他的奶媽會害怕他的存在,她會說:這個小孩是惡魔轉世,因為他沒有味道。

因為沒有體味,所以葛奴乙可以輕身接近人群,卻不被對方發現。(這是構成主角為何可以殺人,卻不容易被發現的重點)

也因為沒有體味,才讓葛奴乙發現自己的存在原來這樣的毫無重要性,也讓他製造香水的動機顯得理所當然。



不管是讀小說或是看電影,觀眾都不可能真的聞到所謂的香味。

小說透過作者細膩的描述,讓讀者可以靠自己的想像力,架構起味道的世界。

而視覺化的電影,能否做出如此的手筆?

電影的開場,魚肉市場的腥味、油垢味、泥濘味、街道臭味…透過一幕幕的攝影、畫面,不斷地侵襲著觀眾。在這一刻,我們彷彿〝聞〞到了小說中描述的惡臭。

而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包迪尼香水師,在聞到葛奴乙的香水後,馬上出現萬花齊放的畫面,還有美麗女子在他耳盼呢喃,也是香味的視覺表現。

然而,除了上述兩場味道視覺化的段落外,其他時刻,香水的魔力都無法散發。

當然,如果每一次聞到香味,就會出現百花齊放的畫面,觀眾大概會聯想起食神,而發出哈哈大笑的訕笑聲吧。

既然視覺無法隨時提供香水的魔力,那麼,至少在描述上,要讓觀眾明白:味道真的很重要。
香水電影版刪掉了原著裡幾個很重要的段落。

當葛奴乙出生後,他的第一任奶媽照顧葛奴乙幾天後,就將他送回修道院。她對修道院的神父說:葛奴乙沒有味道,讓她覺得不舒服。

這個段落看似不重要,卻是一個重要的點題:葛奴乙,沒有味道。

之後,葛奴乙在另外一個奶媽的家裡,被很多小孩欺負才有了明顯原因。其他孩子本能地(動物性)認為葛奴乙的不同,卻說不出他與別人的差異。正好說明了:大家都討厭、或根本直接忽視葛奴乙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的長相不討喜,而是因為他沒有人味。

電影刪掉了葛奴乙奶媽與神父的對話,等同於刪掉了觀眾對〝味道〞重要性的第一次確認。

味道的重要性沒有確立,對電影的殺傷力其實很大的。它抹煞了小說中很多重要的關連。

比如說:葛奴乙為什麼站在女孩子身後,女孩子卻無所覺?

沒看過小說的人,大概會以為葛奴乙移動很輕巧,所以旁人沒有察覺他已經在身後了吧。其實不是,葛奴乙之所以可以輕易的接近他人,卻不被發現,純粹是因為:他沒有人氣、沒有人味。

這個重點設定,讓日後葛奴乙連殺多位無辜少女,卻無人發現,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電影版雖然提到葛奴乙沒有味道,卻沒有將這個重點放大,實在可惜。



另外,小說中有一段:葛奴乙爬到高山上過著隱居的生活,他遠離人群(這也是重點之一,足以解釋他日後對香水魔力及人群反應的失落),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他天天活在自己幻想的味道國度裡,幻想自己是香味王國的國王,他的子民天天要提供他不同的香味讓他享受。

原本,葛奴乙很享受這樣的日子,他以為自己可以一輩子活在幻想中。直到有一天,他夢見自己聞不到自身的味道,他才驚醒,才警覺:自己難道這麼不重要嗎?

這是一個轉折,這是葛奴乙慾望的重要開端,第一次,他希望自己〝可以被認同〞。

電影中,保留了葛奴乙自夢中驚醒,然後急忙下山的場面。但卻沒有保留葛奴乙下山後的另外一個經歷。

小說中的葛奴乙在山上待了許多年,他變得蓬頭垢面,身體也瘦的不成人形。當他下山後,被一位營養學家發現,這名學家有個「活力流體」學說,他認為:生命只有和土地有相當的距離,才可能生長,因為土地不斷釋出有毒的氣體。(指越接近土地生長的食物毒性越強,離地越高的食物,則毒性越少)

葛奴乙在山上生活多年,吃了許多土地上生長的植物(有毒物),其消瘦的模樣,無疑是最適合證明他流體學說的好例子。所以他接納葛奴乙,並且細心的照顧他。慢慢地,葛奴乙恢復了健康,血色也慢慢回復。

但真正讓葛奴乙改變的,並不是飲食方面的改變,而是葛奴乙偷偷地配了一瓶香水,一瓶有人味的香水。他灑上香水,他,葛奴乙,第一次,被人看待為〝人〞,而不是某個卑微的動物。

電影刪掉小說中這個重要的段落,可以理解導演試圖不讓故事發展太過龐雜。只是,這麼一刪減,不小心,把日後葛奴乙製造出的神奇香水力量,也給刪除掉了。

因為,葛奴乙的第一瓶人味香水,只是簡單、粗糙的物品組合,如果日常簡單的味道已經足以讓人對他感到敬意;那麼,多位女子曼妙體味組合的香水,其神奇力量,會有多麼地狂暴啊?!
電影因為影片的長度,多做刪減,如何取捨,我相信導演或編劇家們都要傷透腦筋吧。

雖然小說不過薄薄一本,不像達文西密碼的厚重,影片卻還是無法將小說中的精華完全提出,哎!文字影像化,果然是有相當的難度啊!



小說中的葛奴乙和電影中的葛奴乙,並不是同一個人。

小說中的葛奴乙,動物性本能更強。前半部的葛奴乙,像是動物般的活著,靠著本能的求生反應生活。碰到喜歡的東西,只會粗暴地要到手,卻不知該如何加以保留。

後半部的他,開始有了自主意識。他會灑上人味香水,站在人群中,享受人們的擦身,還有人們對他投射的敬愛眼神。

而當他在香水大城格拉斯裡,第一次發現美麗少女珞兒時,葛奴乙驚為天人,他不是被少女的美貌所吸引,而是被少女的體味吸引。

此時的葛奴乙,成了一名藝術家。他不再莽撞,他懂得計畫。他明白女孩的體味還要兩年才會成熟,所以他等待,他殺掉許多不同的女孩,取得不同的味道,只為了襯托那最後,也最重要的一種香味。

電影中的葛奴乙,雖然也是將女孩視為最後的重要元素,但是,觀眾不知道他其實等待多年,只為了讓女孩長得更成熟,讓味道更熟透。這份耐心,就是藝術家的執著。

導演不再強調時間(只強調女孩是香水最後的元素),就像他沒有強調味道的重要性。讓葛奴乙的角色,變得扁平,只是一個單純想要收集香味的男孩,只是一個男孩與味道的愛情故事。卻無法激盪出更深沈的波浪。

即使如此,我還是喜歡飾演葛奴乙的Ben Whishaw。他外表看起來不搶眼,但每次隱身在黑暗中,都有股迷人的氣質。尤其是一雙發光的雙眼,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選角的成功,多少挽救了改編劇本的貧血吧。
我一直以為,拿小說和電影做比較,是有那麼點不公平的。因為小說可以將香味做很細膩的描述,讓讀者自行架構畫面。但是電影不同,電影是把想像給實景化,多少有些窄化觀眾的想像空間。

可是,另外一方面,這其實也是電影的強項,因為有些場景被實景化後,其震撼力該會加倍的驚人。

香水被傳出改拍成電影時,我最期待的場面有二:

一,是如何利用視覺來表現香味。

二,是如何表現死刑場上的淫樂地獄畫面。

結果這兩個期待,都有些落空。



當葛奴乙第一次去找包迪尼師父時,他可以憑著嗅覺,辨識黑暗中,不同香水瓶的擺放位置。

這該當是神奇的天賦,電影版也如實地保留了這個片段。只可惜,電影拍的稀鬆平常,既沒有讓包迪尼表現出:他怎麼知道我所有香水的擺放位置?的驚訝。

也沒有利用畫面表現葛奴乙摸索不同香水瓶位置的神力。

在小說中,葛奴乙與包迪尼的第一次互動,是充滿著傳奇性,而且讓讀者興味昂然。到了電影,力道就少了許多。



而葛奴乙被押赴死刑場那段戲,更是我最大的失落啊!

我以為這段戲會是小說中最適合視覺化的部份。當葛奴乙灑上香水,所有人情緒馬上著魔般的高潮起伏、而葛奴乙的形象會變成聖潔的象徵,活像是天使降臨,讓前來觀看死刑的群眾都熱淚盈眶。這種經歷狂喜而後發狂的場面,演變成淫聲浪語、香汗淋離,既是天堂卻是墮落地獄的反諷,是人類集體狂熱的展現,也是香水魔力的極致。

我以為這場戲,會拍的讓人驚駭,卻又瞠目結舌。

結果,Tom Tykwer(導演),您真是太讓我失望了!怎麼會這麼保守呢?是因為分級制度的關係?還是因為不想惹腦保守人士?

當銀幕上呈現一片肉慾的交歡時,理當關注在彼此身體的汗水與墮落神情上,可是,Tom只是很冷靜地處理這個段落。群眾交歡的場面,拍的實在溫和;葛奴乙笑看眾人的嘲弄到後來的痛苦、失落,通通無力呈現。

原著小說中宛如地獄的場面,雖沒有拍成平淡地陽春麵口味,但也絕對不到牛肉麵的等級!

哎,整部電影的最高潮居然這樣平淡?太失望!太不點題了。



說長說短,說了一堆香水。說真的,香水不是一部難看的電影,我前面就說過了。它故事改編的流暢,主角的設定略做修改,所以變得比較討人喜歡。只是,它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或許是因為我太喜歡這部小說,所以常希望它可以拍成我心目中的模樣。



看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瓶神奇香水。它的樣貌,只有自己可以明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