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dog_tulip-01.jpg 

《杜莉與我》改編自J.R. Ackerley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一則人與狗,相處16年餘的故事。
一名獨居的寂寞男子,在他50歲那年,接養一條德國犬,他喚她:杜莉,一隻缺乏安全感、難以控制、不善交際、咆哮晝夜的母狗。
16年的光陰,他在她身上尋得友誼;她在他身上尋得包容。
觀賞《杜莉與我》,很難不讓人聯想起《馬利與我》,一公、一母,同樣地難搞、同樣令飼主難忘。

談影片前,先說,我住在六樓公寓,五樓住著房東。
房東家養了一隻小體型的吉娃娃犬。這隻小狗極度敏感、極度警戒,夜晚當我經過房東家門口,吉娃娃常會發了瘋般地汪汪汪狂吠起來,即便我人已回到樓上房內,仍可聽見吉娃娃不間斷地吠聲,像在告訴我:誰叫你要經過我家門前。
再說,我居住的公寓在一條小小的巷弄內,每次出門或返家,我總會注意著腳下,因為常有「狗便地雷」,伺機等待攻擊我的鞋底。
即便我有驚無險地通過狗便區,仍會對沿路或完整、或支離破碎的糞便感到無奈,是流浪狗?或是懶惰飼主不想清理的結果?
最後,我養過狗。觀賞《杜莉與我》,有太多細節,太多對於狗的行為描述,都讓我想起白,一隻混血狐狸狗。
對於白,我有打過她,因為她的不肯聽話;我跟她說過話,儘管她從不回應我的言語,但永遠睜著水汪汪大眼睛,靜靜聽我說完話;每次帶她出門,我未必都有清理狗便(抱歉);晚上睡覺時,白會窩在書桌底下睡覺,只要我翻身、稍有動靜,她會警覺地抬頭看我,彷彿想知道我的一舉一動;白,在她10歲左右過世,安樂死。她最後望著我的眼神,一直如鬼魅般,糾纏著我的心神,直至今日,我仍後悔當初沒有勇氣陪她走完生命最後一刻鐘。

初看《杜莉與我》,我壓跟不愛杜莉、厭惡她的主人喬,這一人、一狗,真是討人厭啊。
咆哮不停的狗、不清狗便的主人,簡直是惡魔組合。
試想如果我家附近有這樣的狗、這樣的主人,我應該會煩躁到死吧。
尤其是喬,他把所有他討厭的人與動物,都描述成惡魔、怪物,唯有他和他的杜莉,才是這世上唯一的正常人,殊不知,他們的行為,對鄰居造成多大的困擾。
可是,隨著故事慢慢進入尾聲,我開始喜歡上影片,喜歡杜莉,喜歡喬。
好一部勇敢表達愛情的影片。
《杜莉與我》的好,在於作者的直言不諱。他就是孤單、就是無法與他人與世界相處,所以,他在一隻動物身上,尋得自己渴望的友誼、尋得信任、尋得愛。
影片鉅細靡遺地描述喬對杜莉的情感,也描述動物對主人、甚或主人對動物的佔有慾,喬對杜莉的情感可說完全超越物種界限,只差兩者沒有上床罷了。
戀狗癖,會不會有人如此評論本片?
呵呵,孤單的人,有權去愛所有他們認為值得愛、值得珍惜的人與物。
某位知名女星驕傲地說:「我可以為先生做所有事情,即使放棄自己的私人生活也在所不惜」;還有某男星稱讚太座,說自己喝醉酒時會隨地小便,太太都會無怨無悔地清理地板。
某談話節目票選最適合成為伴侶的女星,其中不少男星說:「我理想的太太典型,就是肯包容我、體諒我、給我自由;但是,她必須持家、必須隨時在身旁陪著我。」
男人和女人,男人和母狗,女人和男人,女人和公狗,人和動物,有何不同?
一段感情,要的是什麼?愛情,有人這麼說。
還有呢?希望我的另一半跟我想的一樣好;希望我的另一半不會惹我生氣;希望我的另一半可以聽我抱怨而不嫌煩....。
還有呢,希望身旁有個人,陪著自己,即使他/她不可理喻、性格乖張、難以控制,但只要有他/她的陪伴,再大的寂寥,也能過的去。
每個人對伴侶皆有著不同的渴望與要求,而《杜莉與我》正是喬送給杜莉的愛情詩。
物種不盡相同,但本質不變,都是愛、都是寂寞、都是包容、都是回憶。
說到底,我們有何立場批判人狗戀不正常?男人打女人、女人咒罵男人,如此的愛未必更為正常啊!

《杜莉與我》隨性又充滿英倫風的繪畫技巧,很容易贏得我的好感。
加上影片配樂輕巧動人、敘事和煦幽默、擔任影片旁白配音的老牌演員Christopher Plummer(《真善美》、《似曾相識》),口條清晰、音調迷人、又具戲劇張力,他的聲音演出,精彩詮釋主角喬的自傲、孤僻、卻又敏感細膩的心。
去年金馬影展有放映《杜莉與我》,因為時間關係,未能排片觀賞,如今影片出了DVD,當然馬上租回家觀賞。
極度愛狗人士,自然要看《杜莉與我》;非愛狗人士呢?當然也可一看,畢竟,這是一部關於愛情的影片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