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wan-1-01.jpg 

一、
第一次看《黑天鵝》,我認為這是一部關於「變形」的影片,關於白天鵝如何變身成為黑天鵝;關於演員如何從虛入實。
第二次看《黑天鵝》,有些小細節吸引了我的注意。
片頭Nina做了場夢,她告訴母親,說夢見自己跟白天鵝跳著舞。
然而,夢境中的她,分明是白天鵝扮相。
原來Nina一直都不認為/不承認自己是白天鵝(有別於他人對自己的認知),而那野性的黑天鵝,自始自終都存在Nina身軀,只是被打壓(母親、社會、自身),沒有機會竄出。
Thomas曾對Nina說:「能阻礙妳發展的人,只有妳自己。」,一針見血地點出Nina困境,不敢當自己、缺乏自信、也缺乏勇氣。(Nina不斷看見自己的幻影,她最畏懼的人,正是自身)
直到引爆點出現,才讓她心境有了變化。
引爆點為何?成為舞劇的天鵝皇后、達成母親的願望/夢想;還有,對Lily與Beth不敢言明的渴望。
當Nina追求/反抗某些事情時,她的皮膚都會出現如雞皮般的奇異變化(背景置入翅膀舞動的音效,相當點題,「想飛」,卻被制止);還有,Nina的強迫症,不管是抓背、或是恍惚中,以為將指頭上的皮膚給剝了下來,說著藏在這表象軀殼底下,另一個Nina急於掙脫、竄出。
影片最後,Nina為完成演出,用破碎鏡子玻璃將Lily刺死(其實是將佔據身軀已久的另一個自己殺死),她的神情出現變化,她,終於完成最後一個階段性工作,她,就要成為黑天鵝。
然後Nina站上舞台演出,黑色羽翼從她身軀綻放。
看到這一幕(即使是第二次看),我又被感動了。《黑天鵝》不是單講演員如何融入角色的狂熱;也非關於「變形/成魔」的故事。
《黑天鵝》其實是「被壓抑性格」如何「成型」的故事啊!
《天鵝湖》的結局,白天鵝自殺身亡(碰觸到真愛而無憾);《黑天鵝》的結局也是如此。Nina在嚐過真愛後,終於無憾。
Nina的真愛就是自己。直到她完全接受自己,完成心理層面的轉變,方才幽幽說出:「我感覺到了,完美。」(在此之前,她認為自己是不完美/不完整的啊!)

二、
Nina對另一個「隱性自我」既畏懼又渴望的矛盾情緒,也反映在她對Lily的態度。
Lily就像是Nina被壓抑的性格。
某方面來說,Lily就是黑天鵝Nina的現實呈現。
也因此,Nina對Lily的愛意或敵意,都是源自對自身的困擾;她在片末,表面是刺殺Lily,實則卻是自己,更點出Lily和黑天鵝Nina密不可分的形象連結。(Nina在片中不斷追尋/逃避的人,一直是自己啊!)

三、
第二次看《黑天鵝》,我更愛Natalie Portman的演出,神情變化極為細膩、微妙。
尤其是當她終於發現真相,忍痛拔出體內兇器,那包含著驚懼卻又哀傷、又開心、又釋懷的哭泣與微笑,天啊,那一刻真讓我完全臣服在Natalie強大的銀幕魅力之下。

四、
配樂家Clint Mansell為《黑天鵝》打造的樂章,兼備古典、懸疑與戲劇張力,觀影過程,不是被音樂感動、就是被音樂給嚇到。
例如Nina拔出體內的玻璃碎片時,音樂正巧落在《天鵝湖》的經典旋律上,至此,現實、戲劇、人生,全部打散又混雜一起,再難分辦。
Clint Mansell實是運氣欠佳的配樂家啊,他幾部配樂作品都頗具水準(《惡夢輓歌》、《2009月球漫步》),卻始終沒能獲得奧斯卡獎評審的青睞,至今仍未入圍過奧斯卡啊!

五、
《黑天鵝》是一部屬於大銀幕的作品,它的畫面太搶眼、它的色澤、音樂、音效、甚至細微不顯眼的視效處理,都經過精心佈置,充滿巧思。
嗯,再次推薦這部精彩作品給喜歡好電影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了《黑天鵝》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