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非得已-01.jpg

去年農曆春節看了豆導的《艋舺》,今年農曆春節租了豆導的舊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欣賞,嗯,這樣算是另種的年節傳統的延續吧?哈哈哈哈哈。(文章壓稿壓地有點久.....)

鈕承澤導演突發奇想,準備開拍一部偽紀錄片,想要揭露台灣社會、演藝圈、政治環境的亂象。
他提了企劃案,順利申請到輔導金,然輔導金還未發放,前期資金週轉先出問題。
由於題材不夠討喜,豆導只好四處提案、灑大錢交際應酬,盼能獲得企業家、黑道大哥金源贊助;另一方面,金錢壓力、幼時欠缺母親關懷的渴望、與女友關係不合...,都讓他感到極度焦慮,導致他藉由毒品、酒精、與不同女人發生性關係....,來獲得短暫快感、解脫。
他瘋狂的行徑,讓母親難過、讓女友失望、讓工作夥伴感到不安,同時,也讓自己產生疑慮與自卑。
他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想要釐清:為何我不快樂?為何我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有無可能讓一切重頭來過?若能屏除所有的壞習慣,是否能成為一名受人愛戴的導演?改頭換面後,是否可用真誠獲得他人認同?能否開拍一部純粹勇敢、誠實、又有深度的好電影?

看完鈕承澤導演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我先是嘆了口氣,然後微笑開來。
豆導,真的是名有意思的人物啊!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讓我想起Sacha Baron Cohen主演的《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和《G型教主》。
這幾部作品都真假難分,有著紀錄片的外貌,內裡卻包含著不折不扣的通俗劇;都捕捉到生活裡,令人匪夷所思卻又真實存在的現象,看似嘲弄,卻是感嘆。尖銳地批判著亮麗表象的背面,往往藏有許多地不堪。
這幾部影片的主角都在追夢過程,經歷許多光怪陸離事件後,才肯面對自我、面對住在心底的惡魔/脆弱。唯有破除心底的魔,才有跨出下個可能性的機會....。
然而,中西文化思惟,仍有差異。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讓我感到佩服之處,不在於影片真真假假,既講真八卦、又虛構假八卦,將觀眾玩弄於鼓掌間的能耐;而在豆導一步步引導觀眾進入他的佈局,讓我們從原本的大格局(現實環境的黑暗面),跨入小格局(所有混亂源自於自身的不滿足與惡念)。
當我們以為故事差不多就是如此了,又在最後一秒鐘,再次將格局從小放大,然後,一幅無奈又寫實的現實圖像,就在膠卷上瞬間爆發開來,嘲笑,喟嘆,結束。
江湖啊,豈是我們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江湖啊,從人們出生一刻起,便將我們團團包住,想逃,也逃不掉。

有虛構的真實、有真實的真實、有愛情、有八卦、有社會黑暗、也有小人物辛酸、有勵志、還有挫折....,好一部《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什麼元素都有,卻講地有意思、流暢、好看,讓人捧腹又嘖嘖稱奇。
雖然這是2008年的舊作,但好作品永遠值得推薦,喜歡豆導作品的朋友,趕快去租回家瞧瞧吧!!!

情非得已-0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