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將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雲》讀畢。
當最後一頁闔上,心情毋寧是開心卻也惆悵。
《京華煙雲》故事時空長達40餘年、橫跨三代的家族與國族變遷,讀來絲毫不覺沈悶。
寫景、寫情、寫風俗、寫角色性格心境轉變,皆細緻有味。
前半場寫盡繁華、中場滿佈風雨欲來前的寧靜、後半場從動盪到激昂、從個人回歸群體,時代推著劇中所有角色持續前進,無以名狀的力量,躍然眼前。
不曉得李安先生有無讀過本書,他的《胡士托風雲》裡,一段描述主角嗑藥後,幻想自身融入山丘人海中,最終幻化成宇宙銀河的奇觀畫面,竟與《京華煙雲》的結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京華煙雲》裡性格鮮明的女主角木蘭,經歷戰火摧殘、家族四分五裂....等困境,心情一度沮喪,卻在逃難過程,登上天臺山山頂,俯瞰抗戰人群、聆聽激勵軍心的歌聲、望見逃難人龍蔓延的隊伍,悟得莊子學說中的道理,她最終明白(接受)自身或渺小或偉大,人類生命的延續,猶如廣闊大海,一波去了、一波又來。
她不再害怕失去、不再恐懼死亡,她是歷史的一部份,承接前人的棒子,再將經驗傳給後代....,綿延而去,生生不息。
冬天終將過去,春天自會來臨。

一本精彩的小說,不單是佈局精巧或文字優雅,還有作者將自身學養訴諸文字,既是與讀者們的交心,也是自身觀點的闡述與記錄。
林語堂先生當初以英文撰寫《京華煙雲》,我閱讀的版本由張振玉先生負責翻譯(民國66年發行初版),雖然全書印刷錯誤不少,缺漏字、錯別字也常見,但譯文讀來仍是古典雅緻,張先生在文字上的琢磨與用心,說明好譯者的重要性。

京華煙雲.jpg  

這個夜晚,天氣涼爽宜人,正適合散步。
我從咖啡館一路走路返家,費時約一個小時。
心底咀嚼回味著《京華煙雲》的種種;眼中看著四周景物漸變。
當我行經以前租屋住所附近的小公園時,望見一整排的新建築,住宅前的告示牌子上印著「都市更新」等字。
啊,不過幾年光景,低矮的平房、老人坐小板凳納涼、小孩在前廊嬉戲、狹窄巷弄...,全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空曠的公用地和一棟棟新穎且往上發展的樓房。
大樓還在做細節整修,尚未有人家住進,從陰暗騎樓下走過,憶起當年我跟S曾經坐在小公園內的石頭圓椅上,喝著酒,或談天,或看著附近鄰家的老人與小孩與車子出入。
如今,外在的景色變了;內在的風景,也老早變了樣。
不禁想起《京華煙雲》的結局,啊,我們也是身處洪流中,一波平、一波自然起,有人離去,未來就有人遷入,陰陽循環不息。
愛情也是同等道理吧,一個人走了,是否會有另一個人住進來?

我討厭惆悵,但讀完《京華煙雲》的我,依然不住地惆悵了起來。
我沒能體會到木蘭悟道的豁然,反而陷入萬事萬物不斷逝去銷毀的哀傷中。

也許,我得多長點智慧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