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ance.jpg  

最近買了本散文集閱讀,深被文字或詼諧、或深情、或淡然的筆觸所吸引。
每每讀到心儀作品便興起一股「真希望能認識作者」的念頭,可卻也明白「人與文字分離」的可能性。
一如電影《愛在心裡口難開》,傑克尼克遜飾演一名擅寫情愛、熟稔女性心理的知名小說家,然私底下的他有著潔癖、無法與人相處、講話尖酸刻薄之士。
某日,一名女讀者跟他表達崇敬之意,反遭傑克無心譏諷,好不狼狽。
瞧,「人與文字分離」。
喂,那終究只是電影啊!或有人會這樣勸說吧。

某日與山羊鬍在街上漫步,忽見一位欣賞的演員站在路口獨享吞雲吐霧之樂。
我同山羊鬍說:「我想跟他說我很喜歡他的電影呢。」
可這位先生的銀幕形象素來強悍、暴躁、難以親近,令我心中不免有些卻步,深怕被拒絕,深怕打擾他人的悠閒時光。
後來鼓足勇氣跟他打了招呼,試探性地詢問可否合照?
意外地,銀幕硬漢馬上露出一臉靦腆,微笑著感謝支持,並欣然同意合照。
原來人與銀幕形象也是分離。
銀幕上逗樂觀眾的丑角,現實生活中可能得看心理醫生排解心底的憂傷;銀幕上有著粗獷形象的硬漢,私底下可能親民又平和。
當然,亦不能排除人如其影、其文字的可能性。

書寫部落格多年,有幸與幾位格友見上面,彼此從虛構的彼端走了出來。
大約有兩位朋友曾這樣跟我說過:「老實說,你的人跟你的文字不太一樣哩。」
長久以來,我一直以為自己的文字忠實體現我的人與性格,原來,它(文字)仍造成觀感上的誤差?
我想,同樣的文字交由不同人讀來,效果便有所不同吧。
我們透過銀幕、螢幕、書籍中所認識的那個人,或多或少都加諸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想像。
因此,維護對文字或對銀幕偶像最純粹好感的辦法,便是保持與對方的一定距離。
有了距離,才有想像。
只是,有時仍會忍不住想打破距離,想更進一步認識對方啊.....。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