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01

2011年底,打著奇幻冒險類型+華麗3D視效+馬丁史柯西斯導演+一面倒好評的《雨果的冒險》於美國上映,票房遠不如預期,截至目前為止,全美僅賣出6千5百餘萬美元;2012年,《雨果的冒險》獲奧斯卡11項提名,台灣片商趁此熱潮趕緊引進影片,可惜聯映戲院數目不多,同檔期的《惡靈戰警3D》,場次多到爆炸。
我心想:「為何美國觀眾不愛《雨果的冒險》?為何台灣片商對這部好評不斷的作品如此沒信心?不願意多排幾家戲院或場次給《雨果的冒險》呢?」。
看完電影後,恍然大悟。《雨果的冒險》不如預期中的娛樂好看,相反地,整部影片始終維持著頗溫和的基調,甚至有些許沉悶。電影不賣座,真怪不了觀眾。

影片從一名獨居在法國巴黎車站內的男孩雨果被捕一日展開。
雨果的父親從事鐘錶、機械修復工作,某天,父親在工作的博物館倉庫內發現一尊生鏽損壞的鐵製機器人偶。人偶的心臟中央有個愛心形狀的鑰匙孔,看上去,像是個缺心的人,帶點憂傷。雨果和父親約定要攜手修復這個機器人,然而一場博物館大火意外奪去雨果父親生命。
父親過世後,雨果的叔叔成為他的新監護人。叔叔原在巴黎車站工作,每日負責幫站內時鐘上發條、調整與維修。愛酗酒的叔叔常常動輒數日甚至數月不見人影,未免被車站內定時巡邏的督察員視為流浪孤兒,雨果只能接手叔叔工作,自力更生。
平日,雨果定時維修車站時鐘;閒暇,一邊躲在時鐘塔內窺探車站來往行人的眾生百態;一邊監看站內玩具店老闆的一舉一動,趁他不注意時,偷走玩具店的發條玩具,從中取得零件,好繼續修復破損的機器人。
這一天,雨果又想趁玩具店老闆不注意時偷取玩具,卻被老闆抓個正著,老闆沒收雨果父親畫滿如何修復機器人的筆記本,並警告雨果別再出現在他面前;亟欲拿回筆記本的雨果,不得不與玩具店老闆交涉,暫時在他店內工作償還偷取零件的債務,並認識老闆夫婦收養的女兒Isabelle,一個熱愛閱讀與做夢的美麗女孩。
一台空心的謎樣機器人,一個失怙男孩,一位有著秘密的玩具店老闆,一名熱愛幻想的女孩,一位經歷戰爭而跛腳的車站督察員,和一群生活在車站的眾生們,拼組出一則令人傷感卻又包覆溫柔的故事。

《雨果的冒險》藉一具損壞的機器人來象徵人們破碎的心。
劇中追捕雨果的車站督察員,因戰爭而跛腳,一輩子都得戴著護具行動,身體的缺陷讓他對人也對自身失去自信,習慣以冷漠代替關懷;玩具店老闆喬治,原是知名的魔術師與電影導演,卻在一戰過後,發現人心異變,影迷對其作品失去興趣與關注,遭觀眾遺忘的喬治,心灰意冷地淡出演藝圈,不再回憶過往繁華;至於雨果,面對父親過世與不負責任的叔叔,只能打起精神,自立自強。被遺棄在車站內的他,看盡身著華服的成人如何殘酷與無情地對待失怙兒童,他學會武裝自己的心,不再與人分享深埋胸中的秘密。
電影裡,每個角色都如劇中那具損壞的機器人般,因為過往經歷,導致他們身心受到傷害,從此封閉心靈,拒絕與外界溝通;然而,他們都在等待一把「心靈鑰匙」,期待有人可以幫忙解開卡死的齒輪(傷痛),撫平傷懷,讓心重新運轉。
雨果說:「假如世界是個大型機械體,那麼每個人都是一個零件,每個零件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若是如此,我是誰?我的價值又在哪?」,要讓機械順利運轉,單靠一個零件無法成功,唯有組件彼此合作才能讓機械順利運作;呵呵,多麼簡單的道理啊,無論是缺心的機器人或受傷的靈魂,都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完整缺憾的人生;而我們原來就是彼此的「心靈鑰匙」啊。

hugo-02

由於生活經驗的差異,導致人們對觀看電影、閱讀小說、甚至聆聽音樂....有著天差地別的評價。
觀賞《雨果的冒險》前,幾個看似毫不相干的經歷兜湊在一起,為我帶來意料外的感動或驚喜。
四、五年前,我在書店大略翻閱《雨果的秘密》小說,頗欣賞作者結合漫畫與小說的呈現方式,一時興起,決定將這本書買來送給姪女當生日禮物,希望她能開始領略閱讀與圖像的美好。
前年的金馬影展,觀賞Buster Keaton導/演的幾部默片,深受感動,Buster豐富的臉部表情與肢體語言,為我帶來莫大的觀影樂趣。
去年金馬影展的《梅里葉魔幻電影音樂會》,邀來16部喬治梅里葉導演作品集(影片拷貝非常珍貴!!),並請來導演的曾孫女擔任說書人(影片背景解說)和曾曾孫子現場彈奏電影配樂,那場放映會滿載著跨時空魔力,讓人好生感動與難忘。(感想連結: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22606935)

於我,《雨果的冒險》劇本最精彩處,並非機器人與角色間的對照,或是人們要如何相扶持的論調。
我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我在其中看到創作者(原著小說、導演、編劇)對電影滿滿的愛與疼惜。
《雨果的冒險》的劇本彷如包覆一層又一層寫滿對電影愛戀的情書。
撕開最外層情書,是本片最顯而易見的支線:向喬治梅里葉先生致敬。
喬治梅里葉是誰?他是電影發展之初非常重要的創作者之一。由於本身熱愛魔術,因此對電影所呈現的幻象感到相當著迷。梅里葉導演的作品種類繁多,有純粹的魔術表演、也有人類登陸月球或探訪海底世界的奇想、甚至還有偽紀錄片呢!!(《雨果的冒險》一片可以看到許多梅里葉導演作品珍貴畫面,這些超過百年的片段,影響日後許許多多的創作者啊。)
《雨果的秘密》作者Brian Selznick曾在書中自述他對梅里葉導演的敬意和對其作品的熱愛,Brian利用想像力,將崇拜的導演與作品寫入小說中,讓他成為冒險故事的一份子(電影中的喬治梅里葉先生故事,半是虛構半是真實),打破現實與虛構的屏障,模糊電影與人生的界線。
一個影響電影發展史的導演,在百年後成為小說的角色之一;後來小說被搬上銀幕,劇中一邊講述喬治導演失落於影迷對他的遺忘,一邊讓銀幕外的觀眾,得以在近百年後重新認識喬治梅里葉導演的人與作品。不覺得如此安排很巧妙也很奇幻嘛!

第二層情書,《雨果的冒險》不僅跟梅里葉導演致敬,還跟卓別林、盧米埃兄弟導演、Buster Keaton….等人致意,許多經典默片畫面都被收錄在電影中,並且大玩劇中劇遊戲,讓經典畫面在電影現實中重現,再次打亂虛實界線。
例如劇中雨果藏身與工作的鐘塔,一副副轉動不停的巨大齒輪,讓人想起卓別林的《摩登時代》;雨果夢中出現的火車直奔而來的畫面,混搭影史第一部公開放映的電影《火車進站》和梅里葉導演作品;雨果為躲避車站督察員的追捕,懸掛在大鐘時針上的畫面,則是跟Harold Lloyd主演的《最後安全》致意.....。熟悉電影的觀眾們,看到這些經典片段被重新演繹,應該會覺得趣味橫生而又莫名感動吧。

hugo-03

第三層情書,雨果常躲在時鐘背後窺視車站內來往行人的生活,他的行徑像不像坐在漆黑戲院裡的觀眾般,看著銀幕做夢,卻無親身經歷;後來雨果和Isabelle為解開劇中不同的謎團,進行一次又一次冒險,呼應兩人在片中提及的電影與小說作品,說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簡單道理;影片結尾,所有角色皆順利解開困境,從此過著幸福美滿又快樂的生活。這般「老套又公式」的結局,也是在向類型電影和小說致意啊。

第四層情書,《雨果的冒險》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先生,不只愛拍電影,也珍惜電影,他不但成立基金會保護老電影,過去幾年也陸續修復不少經典影片畫質。請馬丁史柯西斯先生執導一部講述漸被遺忘的影片與導演的奇幻故事,可說是再適合又貼切不過吧!
而且,導演在片中有小小客串一個角色喔,片中梅里葉導演和妻子站在玻璃帷幕搭建的攝影棚前拍照留念時,幫兩人拍照的攝影師就是馬丁導演親自下海演出。嗯,我又感動了,這也是導演刻意在銀幕上跟前輩的致敬吧。

然後,我們撕開第五層情書,為何動作場面並不特別多也不特別驚險或壯闊的《雨果的冒險》,選擇拍成3D版本?
記得《雨果的冒險》一片出現多次盧米埃兄弟的《火車進站》映演時,現場觀眾被嚇的彈跳起來的畫面嗎?記得雨果的夢境與現實也各出現一次火車逼近銀幕的畫面嗎?
我以為(無聊的私自解讀啦!)馬丁史柯西斯導演之所以選擇「3D技術」拍攝《雨果的冒險》,不光是為讓畫面更精緻有趣,不光是為了多賺影迷荷包裡的錢(票價比較貴),他真正的目的是:一方面「承先」,跟過往電影先驅致意,感謝他們不間斷的嚐試,才有今日電影技術的成熟;一方面「啟後」,說明電影技術仍在不斷革命與更新,新一代的創作者接下前人的棒子,持續吸引新一代觀眾對電影不墜的愛。
100多年前,人們因為簡單的火車進站畫面而感到驚嚇;100多年後,觀眾又因3D技術的誕生,而覺得畫面更加立體、更為逼真。
然後我想起《雨果的冒險》裡,雨果的父親、叔叔和雨果的工作都跟時鐘有關,多麼有趣的職業啊,我是說還有什麼職業比「時間工作者」更能了解時間永恆與脆弱並置的特質?
電影膠卷拍下某一刻的虛構,某一刻的真實,某一刻的心動,某一刻的苦澀;看似將永恆留存在底片之上,可銀幕外的人與物卻依然持續老去、崩毀、死亡;儘管時間不斷往前奔去,經典之作(電影/小說)並不會跟著死去,反在新一代觀眾/讀者的心裡發酵,滋長著新一代觀眾/讀者/創作者的心靈。
《雨果的冒險》是一部講愛與痛的電影,講「不完整的人」在朋友、家人、情人身上找到「完整自己」的溫馨故事;它更是一部獻給電影的情書,述說對電影的愛與期許與珍惜的美好之作。

hugo-04

《雨果的冒險》的美術、攝影、色調、電腦動畫都精細地讓人歎為觀止;配樂、劇本皆有可觀;飾演雨果的年輕演員 Asa Butterfield表現搶眼;飾演喬治梅里葉導演的Ben Kingsley和飾演Isabelle的Chloë Grace Moretz,也有水準演出;不過本片最讓我感到驚喜的角色,大概是「芭樂特」的搞笑演員Sacha Baron Cohen吧,收拾起誇大表情,繳出少見幽默又不俗套的演出。
最後,若你/妳是熱愛電影/性喜閱讀的影迷、讀者,一定會愛上這部可愛的作品,《雨果的冒險》在此真心大推薦啦!

hugo-05  
網路上搜尋到盧米埃兄弟公映會的海報,據說是歷史上第一張電影海報!!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