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約雷鳴,
陰霾天空,
即使無雨,
我亦留此地。」

(底下會直接討論劇情)




新海誠導演的《言葉之庭》有著簡單劇情,關於15歲男孩秋月和27歲熟女雪野的愛情故事。
是愛情吧?我想。
還是相惜呢?因為他們總在/也只能在雨天的公園內的小涼亭見面,那是他們的「月昇王國」(註), 也是他們裹足不前的心境象徵;涼亭是短暫的休憩站,也是逃避的窗口,一旦跨出涼亭,迎面而來的便是現實;現實是秋月面對任性母親的無奈以及經濟問題,讓他 夢想成為專業製鞋師之路顯得艱辛而困難;現實是雪野無力面對校園裡對她的不實流言,而罹患憂鬱症並習慣避開人群;跨出涼亭,就是現實;現實是秋月才15 歲,而雪野已經27歲,他們或許可以交心,卻未必能夠跨過/抵抗群體社會的傳統價值觀。
因此秋月和雪野一再回到涼亭中,一再遠離現實。
影片最後,秋月和雪野走出涼亭,回到雪野住處歇息;少了涼亭庇護,現實急忙襲上,他們被迫誠實,高聲訴說內心的怯懦與渴望,然後他們緊緊擁抱彼此,感謝有你/妳,陪我走過內心風雨交加的無力時刻。




『短歌的原型,本來是以五七作基調,但以個人的嗜好或求變化,或配合的細節上,出現很多配合法....。其中「五七五、七七」的配合法(即十七音和十四音)的兩段分法普遍地被喜愛,至今大家都說短歌是以「五七五」十七音作上句,「七七」十四音作下句的詩形。
因於這種分上下兩句的觀念之下,在日本室町時代晚期出現「連歌」的風尚。所謂「連歌」,即以一首短歌分成上句(五七五)和下句(七七),而上句由某一人吟,接著由另一人吟下句,再接下來由第三人吟另一個上句,接著第四者吟下句……一直接下去。
其趣味的重點,放在前後兩句的連接之妙。』(此段落擷取自網路上對短歌的解釋)

《言 葉之庭》裡,雪野跟秋月第一次見面時,說了一首「短歌」,既點出雪野擔任古文老師的身分,也由於秋月接下雪野口述的「短歌」,象徵兩人故事(關係)從一首 「短歌」延伸變成「連歌」形式;由於連歌可以無限延長,代表兩人關係看似暫告段落(分離兩地),其實仍有接續與發展的機會。
影片結尾,秋月繼續他的製鞋師之夢,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做出一雙適合雪野穿的鞋子,期待受過傷害的雪野,可以穿著他的鞋子(保護),走的又穩又快;而在成為那樣的人之前,秋月不斷努力著。
雪野搬回老家四國居住與工作,她沒忘記秋月,沒忘記那個大雨夜晚,她光著腳跑出公寓(象徵雪野誠實面對她對秋月的情感),告訴秋月:「謝謝有你在涼亭裡,陪著曾經膽怯的我。」
想想,人生的種種困境都是一座座的涼亭,考驗著你我有無邁步而出的勇氣吧。




《言葉之庭》是我第二次觀賞新海誠導演的作品,我喜歡導演的氛圍處理,像是讀了一則清新散文,聞得到雨的氣味,內心湧現惆悵與紛擾感受;我也喜歡本片的精細畫工,東京都氣象萬千,演繹著秒、分、日、月、年的時序變化。
然而,我一直等到影片最後一刻才確定自己真心喜歡《言葉之庭》。
大約是前半場的影像與音樂處理的太過乾淨,讓我聯想起「茶X王,東方美人茶」廣告的關係吧,如此地不食人間煙火、過度賣弄某種美好而欠缺真實情感連結的共鳴。

註:
「月昇王國」源自我很愛的電影《月昇冒險王國》,劇中年幼的男女主角攜手私奔,在一個小狹彎內共渡一夜,他們喚這個狹彎為「月昇王國」;「月昇王國」之於兩位主角,兼具慰藉與逃避效用,一如「涼亭」之於秋月與雪野的意義吧。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