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Secret-Life-of-Walter-Mitty-01

「開拓視野,看見世界,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生活的目的。」

愛做白日夢的男子華特,為贏得美人芳心及尋回一張下落不明的珍貴底片,不得不踏上旅程,讓生活不再只是一場又一場華麗卻空泛的想像.....。

The-Secret-Life-of-Walter-Mitty-02

班史提勒自導自演的《白日夢冒險王》,改編自James Thurber同名短篇小說(早在1947年便曾由Norman Z. McLeod導演搬上銀幕)。
導演用一台紅色和一台藍色汽車向觀眾提問,你/妳要怎樣的人生?
電影《駭客任務》裡的救世主尼歐也曾面對類似選擇題,藍色藥丸代表繼續做夢,紅色藥丸代表返回現實,最後尼歐選了紅色藥丸,面對現實人生;而在《白日夢冒險王》中,華特選了紅色車子,訴說我們可以一輩子做夢而不行動,也可以鞭策自己面對現實,出走上路。
因此《白日夢冒險王》從畫面到音樂到華特的每項行動都帶有「上路吧,不然就太晚了」的熱血情懷。
例如華特在「Life 生活」雜誌上班(生活裹足不前的華特在鼓勵大家多看世界的「生活雜誌」上班,本身就是一個諷刺),為找到最後一期實體雜誌的封面底片(從紙本轉入電子書領域),他離開辦公室的安穩桌椅,踏上充滿未知的旅途,華特追尋底片的行動,像極一個將死之人在生命臨終前的孤注一擲(最後一本書/生活的尾曲,最後的一次燦爛),冀望不要留下遺憾;例如華特思索著要不要搭上直升機時,他看見(夢見)心儀的女同事雪柔拿著吉他彈唱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鼓勵華特:「別再遲疑,火箭(人生)就要升空(起飛)囉」;例如華特和約會網站管理員的對話,從「我什麼事情都沒做過、什麼地方都沒去過」的貧瘠逐漸變成「我做了這些那些事情,我去了這些那些地方」的豐富;例如網站管理員問華特:「你最近還常做白日夢嗎?」,他想了一下說:「嗯,最近比較少了,因為最近很忙。」。
忙到沒空做夢,或說活在夢想中,便無需做夢?!
《白日夢冒險王》前半段故事令我想起《一路玩到掛》和《逆轉人生》等勵志片,後段劇情則讓我想起皮克斯動畫《天外奇蹟》,真正的冒險不是非要前往遙遠異國與經歷各式各樣的危險,真正的冒險是我們如何看待每一天、如何用心、放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想《白日夢冒險王》的結局,應該會安撫不少以為自己離夢想遙遠而深感焦慮的男男女女們吧。

The-Secret-Life-of-Walter-Mitty-03

班史提勒向來是我喜歡且欣賞的演員/導演,他的《名模大間諜》和《開麥拉驚魂》都是我心目中的「白爛喜劇」極品,儘管《白日夢冒險王》沒有如上述兩部作品讓我捧腹大笑又眼界大開、影片觀點討喜而保守而稍嫌說教(這類型影片的侷限?),但它仍是一部奇幻、溫暖、幽默的小品(情感面)與史詩(動作場面)之作。

The-Secret-Life-of-Walter-Mitty-04  

為什麼最近一堆電影(《騷人》、《壁花男孩》)和舞台劇(《伊莎蓓菈的房間》)都愛選用David Bowie的作品當插曲啊?!而且都用的恰到好處又讓人難忘!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塊來聽聽這首「Space Oddity」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67kmFzSh_o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我要加碼補充一下我對《白日夢冒險王》的想法。

當一個電影導演曾經拍過多部尖酸刻薄卻又創意滿分的喜劇,你/妳難免會對導演的新作感到好奇吧?當一部電影的預告片可以順利勾起你/妳的觀賞慾望,並讓你/妳充滿想像與期待,這該是一件好事吧?當一部電影告訴觀眾有一張照片可以讓你/妳看見「生命的精髓」,你/妳應該會很想看看這張「神奇」的照片一眼吧?

某方面來說,我喜歡《白日夢冒險王》,因為它的情調善良也勵志;但另一方面來說,我對影片呈現的最終結果依然感到失落。
溫馨而不尖銳,溫柔而不批判,這是我對導演的失望;我總認為班史提勒「有能力」將這個題材處理的更有意思,至少不會這樣「保守」;不過班史提勒的導演作品向來就是兩個極端,極端的惡搞和極端的溫馨,原以為《白日夢冒險王》會是溫馨中稍微帶點班史提勒惡搞獨特觀點的作品,顯然是我預期錯誤了。
再者,片中的小紅與小藍車子,讓我以為電影劇情會大量遊走在現實與夢想之間,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結果劇本沒有針對夢想與現實與過去與未來做出更有趣的論述....,嗯,我承認這是我的預期失誤,導致失落感油然而生。
最後,華特在找尋一張可以看盡「生命的精髓」的底片,讓我以為自己會看到什麼驚人(動人)畫面,結果神祕照片的內容揭曉時,心裡忍不住嘆了口氣,忠於熱愛的工作就是「生命的精髓」,問題是,活在熱愛的工作中,本身就是一件太美好的夢。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