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們憑什麼認為可以波及無辜人的性命?」史提督察。
那你又憑什麼?站在亂世之中,面對女性長期遭受暴力虐待與不公平待遇卻默不作聲,那才是偽善!」茉德。

Sarah Gavron導演的《女權之聲:無懼年代》,用平舖直敘方式回憶20世紀初,英國一群勇敢女性為爭取投票權,承受來自社會與親友不諒解與歧視壓力,她們不斷抗議不斷衝撞不斷為「下一代」女性,打造出更好的生存環境....。
觀賞《女權之聲:無懼年代》過程,聯想起《驕傲大聯盟》,它們都是英國電影、都是關於弱勢族群在追求平權路上遭遇的種種打擊與挫敗與不氣餒的持續抗爭,追尋著被看見被聽見的可能出路;兩部影片皆藉過往歷史,省思當代所有「理所當然」的權利,實是經歷前人流血、流淚、流汗的無數抗爭,才能結出一顆顆珍貴果實;「自由與平等」,從來不會是天上直接掉下來的禮物。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和《驕傲大聯盟》不約而同選擇「小人物」作為事件的觀察者,從「局外人/順民」身分到進階成為運動團體中堅份子,從追求「個人」權益放大到追求下一個世代的幸福;《女權之聲:無懼年代》之所以選擇Carey Mulligan飾演的洗衣廠女工茉德作為電影主述者,其一,茉德代表的是那個時代低階層女性的縮影,年幼便出來工作、工時比男性長,薪水卻相對的低、長相出眾的女孩,有著被男性老闆性侵的威脅、婚後生了孩子,撫養權歸夫家所有,女性只能依附在男性底下,過著要不順從要不失去一切的悲慘日子;其二,茉德並非女權運動發展史的「知名人物」,但她是女權團體的新生代/一份子,訴說所有運動的成功,絕非仰賴英雄人物拯救,而要倚重所有人共同打拼才可能達成目標,一如茉德在片中接收女權運動精神領袖潘克斯特女士著作,書本內頁簽著一個又一個名字,每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名女性從奴役思想中解放,而書本的傳遞與閱讀,象徵著越來越多人受到啟蒙並有可能成為運動一份子,而原本微小的聲音,也將因為思想的被傳遞與擴散而越來越嘹亮。

「如果男性有爭取自由的權利,那麼女性也該有同等權益。」茉德。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對茉德的覺醒與犧牲有著動人書寫,茉德跟年幼兒子道別時說:「喬治,你要記得我的名字叫做茉德沃玆,千萬別忘記我,長大後一定要記得來找我。」,茉德要兒子記住她的名字,即是叮嚀兒子「永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誰」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後段,女權運動團體成員逐漸出現不同聲音,訴說所有運動要想取得更大成效,都將面臨路線選擇問題,該不該用更激進手段抗議或適可而止回歸保守?可惜團體成員間的分歧意見與心境轉折變化,並無更進一步(或刻意規避)的討論;另外,茉德與丈夫桑尼、茉德與史提督察等人互動,後段都有些不了了之,影片僅停留在茉德的「個人」成長,無法與社會脈動產生更緊密連結(全片欠缺一個夠「份量」的男性或對女權運動持反對意見的女性角色);至於女權運動精神領袖潘克斯特女士(Meryl Streep飾演),僅只有一場戲,無力與角色擦撞出更多火花,亦是可惜。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之於我不是太特出作品(觀點不夠豐厚),但情感面依然有打到我。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