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弟兄不相信你的信念。但他們相信你念信的堅定。

梅 爾吉勃遜(Mel Gibson)導演的作品,永遠都有精采刺激的場面可看。他的新作《鋼鐵英雄》,交出《搶救雷恩大兵》後,我看過最暴力血腥震撼的戰爭場面(拍寫,我戰爭 片看的有限),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控極精準,讓人有著置身戰地的身歷其境感受,這片若被拍成3D,效果應該更驚人吧。

《鋼鐵英雄》敘述二戰 期間,戴斯蒙報名軍隊想要成為軍醫拯救戰場弟兄性命,出於信仰戴斯蒙拒絕拿槍上戰場,部隊弟兄與長官對他的行徑感到無法理解,稱呼他為孬種,然而在沖繩鋼 鉅山脊的攻堅戰中,不帶槍的戴斯蒙在戰火中獨自搶救70餘位弟兄性命,改變人們對他的想法.....。

《鋼鐵英雄》與其他戰爭片不同處在於主角的「拒絕拿槍」,槍在電影裡代表武器,用來殺人與自衛,槍只能是武器嗎?電 影裡,年幼的戴斯蒙和弟弟霍爾發生爭執,原本屈居下風的他出於憤怒拿起磚頭痛砸弟弟頭顱,雖然弟弟幸運保住性命,卻讓戴斯蒙明白武器在自己手中可能會造成 的傷害;接著,父親對戴斯蒙的暴力行徑感到失望,取下褲頭上皮帶準備鞭打(懲罰)兒子,母親連忙出手阻止,她說兒子心中充滿憤怒,懲罰他只會讓他對世界更 感恨意,父親離去後,母親跟戴斯蒙提及聖經不可殺人的誡律;時間過去15年,在教堂幫忙的戴斯蒙聽見馬路上傳來慘叫聲與車子失速聲響,一名男子遭車子輾 過,卡在車輪底下,為將傷患抬出,戴斯蒙找來一塊磚頭做為支點撐起車子,接著取下褲頭的皮帶綁在男子受傷的大腿好阻止失血;原本的武器:磚頭與皮帶,原來 也可以成為救人的工具。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武器與工具的對照概念貫穿整部影片,戴斯蒙跟隊上弟兄史密提聊起自己拒絕拿槍的真正原因,他說父親酒醉時會對母親拳腳相向,為阻止父親對母親施予暴力,戴斯蒙差點拿槍殺害父親,史密提說:「但你沒動手。」,戴斯蒙回應:「在我心裡,我已經動手了。」;而拒絕拿槍的戴斯蒙,戰場上唯一一次碰槍,是將槍桿子做成臨時擔架,運送士官長離開戰場,從磚頭到皮帶到槍的雙面性(助人或殺人),最後都導向片中的最終武器:人。人帶來暴力、戰爭、迫害,一如戴斯蒙遭弟兄們毆打,只因他與他們的信仰不同,或者深受戰後創傷之苦的父親,將他的仇恨與恐懼加諸在家人身上;但人也可以是助人的工具,一如他的母親對孩子的愛或是戴斯蒙對弟兄與敵人(一視同仁)的付出;人的信念將決定手中器具的用途,助人或殺人,正是人心底「上帝/愛/希望」與「魔鬼/恐懼/報復」的信仰戰爭

「再救一個就好,再救一個就好。」

我 一直都蠻欣賞梅爾吉勃遜的導演才華,他擅長用鏡頭說故事而不必仰賴旁白告訴觀眾現在發生什麼事云云,我很喜歡《鋼鐵英雄》片中幾幕宗教性畫面,無論是戴斯 蒙向上帝質問:「祢想我怎樣?我聽不到祢的聲音。」、或是他第一次離開鋼鉅山脊時,部隊弟兄觸碰他肩膀的方式,或是受傷躺在擔架上的戴斯蒙,「漂浮」在空 中的畫面等,導演都有意讓觀眾將戴斯蒙與耶穌(神之子)的形象做連結,由此來看,戴斯蒙在片中經歷的信仰危機(他對自身使命的質問與眾人對他的懷疑)與後 來展現的神蹟(救人)與受苦(肉體傷害),不正似梅爾吉勃遜導演的《受難記》翻版嗎?




《鋼鐵英雄》也許某些段落的影像與配樂與演員情緒做太多太滿,讓我稍稍出戲(其實我不太喜歡片尾的真人現身說法,《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也是如此,對我來說那有點多了,如果只是放照片就還好.....), 但整體來說仍是相當高水準的作品;而且這部片非得在大銀幕看才過癮,唯有寬銀幕與出色的音響效果才能充分享受本片視效的強大衝擊與震撼感;演員部分,飾演 戴斯蒙的Andrew Garfield,他的銀幕形象一直是溫和與真誠中帶點剛毅特質,扮演戴斯蒙算是恰到好處的選擇、Hugo Weaving飾演的父親,每次開口都讓我覺得:「聲音怎麼可以這麼迷人啦!」、飾演史密提的Luke Bracey,之前看過他的《飆風特攻》,當時不覺得他有銀幕魅力,看完《鋼鐵英雄》後有被他所吸引,耍狠耍酷耍溫情都可以,就連腳上插一把刀努力忍痛的 模樣都有喜感,期待這名演員未來的表現,對了,我覺得Luke Bracey的短髮造型比長髮造型好看多了,另外,《飆風特攻》的女主角Teresa Palmer也有演出《鋼鐵英雄》,只是銀幕男友從Luke Bracey換成Andrew Garfield,這就是傳說中的「兵變」吧(胡說八道),哈哈。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