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種人,沒資格跟人拍拖。」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小學教師阿樂,戀上純真女孩欣欣,然而欣欣的父親反對兩人交往,愛情稍縱即逝。六個月後,一名外貌與欣欣一模一樣的女大學生葉嵐,以思覺失調做為論文研究的主題,阿樂在接受葉嵐輔導的過程中,慢慢喜歡上對方......

周冠威導演的《幻愛》,遊走在幻覺與真實之間。電影開場,阿樂與欣欣的愛情讓我們看到外界對於精神病患者的排擠與無法理解。電影片名《幻愛 Beyond the Dream》直到阿樂和欣欣分手後才出現,給了觀眾一個暗示:阿樂與欣欣的愛情,只是一場美好但不真實的幻想。

我喜歡《幻愛》的開場,它向觀眾展現了幾件事。一,思覺失調患者的困境,在於他們難以區分真實與想像,以阿樂為例,只能不斷藉由手機錄音來判斷眼前的人到底是真或假。二,阿樂的內心欠缺安全感,即便是想像或做夢,阿樂潛意識都認定他的愛情必定會無疾而終,或許是長久以來受過太多的傷害(他人的歧視與不諒解),也或許是害怕投入感情,以免傷害到自己與他人。

隨著葉嵐的出現,《幻愛》進入第二幕。阿樂之所以會把欣欣想成是葉嵐的模樣,在於電影一開場,葉嵐在路上主動幫助一名發病的女患者,這樣的舉動在阿樂內心產生極大的信任與好感。因緣巧合下,葉嵐的研究讓她與阿樂有了互動,並在輔導阿樂的過程中,發現阿樂有過「情愛妄想症」,而自己就是阿樂想像中的愛戀投射對象。

葉嵐跟阿樂一樣,內心受過傷害。年幼時母親對她說過的話:「連媽媽都不要妳,世上沒有人會要妳。」深深刻印在葉嵐的心底。因此她變得「務實」,常常與男性發生關係,利用對方以達到目的,接著很快拋棄對方,就不用害怕會受到傷害(只能是她傷害人,不能是他人傷害她)。葉嵐在得知阿樂的「情愛妄想」對象是自己時,她不但沒有對這項研究計畫喊停,甚至利用阿樂對她的好感,來完成自己的論文。

葉嵐認為阿樂就只會是另一個她可以善加利用的男性,但她沒有預料到自己會被阿樂的真情所打動。當這個社會都在排擠精神病患者,都說精神病患者很可怕時,相較於常常口是心非或偽善的「正常人」,阿樂對人的溫柔與體貼,帶給了葉嵐未曾有過的安全感。

兩個受傷的靈魂,意外在彼此身上找到他們渴望的:愛。阿樂在得知葉嵐的經歷,一句:「我不介意。」,鬆動了葉嵐的心防,讓她勇於接受阿樂的感情。而孤單的阿樂,也跨出他的舒適圈,與真實的人物談起愛情。




《幻愛》沒有停留在這個甜美樂觀正向的情緒太久,它旋即進入第三幕,探討輔導員與個案交往的醫學倫理問題。有了愛情因素的干擾,葉嵐還能理性看待阿樂的病情嗎?而這段愛情關係,真得能幫助阿樂找到內心的平靜,或反而會對阿樂造成心理壓力,進一步導致他的病情惡化?

第三幕最讓人感到不安的一幕,是阿樂發病時,腦海中的欣欣要求阿樂離開葉嵐,並且對葉嵐做出暴力行為。分不清虛實的阿樂,如何能真正去談一場感情(欣欣會像鬼魂般,留守在阿樂的腦海中)?另外,葉嵐為了阿樂甘願拋下她的研究工作,她對阿樂的愛就更真實嗎?或者,深受母親言語暴力所影響的葉嵐,其實跟阿樂一樣,將不切實際的好感,投射到自己依賴的對象身上,而那樣的愛情,終究不踏實?

《幻愛》結局很美也很哀傷。美好的是,導演給了我們一個魔幻結局,阿樂與葉嵐終於排除萬難,決定與彼此相守(結局跟前幾天看的《破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夢境取代了現實)。哀傷的是,我不認為阿樂和葉嵐最終有走在一起,阿樂躲回到他自己的世界,對他來說,「我不介意。」畢竟是個太沈重太有份量的承諾。就算葉嵐可以接受阿樂吃藥一輩子或斷藥時會突然發病,阿樂也無法接受自己像個不定時炸彈,對所愛的人造成可能的傷害與威脅吧。

《幻愛》的動人在於這個故事可以很煽情、很有戲劇性,但周冠威導演以小心翼翼且謹慎的態度去處理這個題材,沒有讓電影流於樂觀或簡化的俗套,並藉由指導葉嵐的馮教授一角,向觀眾補充專業的病理知識。本片的兩位主要演員,飾演阿樂的劉俊謙和飾演葉嵐的蔡思韵,對手戲很有默契,幾場衝突的對峙也有爆發力,表現得可圈可點。

最後,要說《幻愛》之於我的缺點,是電影的配樂塞得好滿,儘管不是太張揚外顯的旋律,我還是會一直意識到:「怎麼配樂一直都在」的問題。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