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集《六人行》第十季第四集,瑞秋和羅斯慶祝女兒艾瑪的一歲生日,羅斯持攝影機拍攝友人對艾瑪的祝福,他說等未來艾瑪滿18歲,會把這捲帶子送給女兒當禮物。只是 17 年前的羅斯和瑞秋等人,渾然不知艾瑪 18 歲那年會有各種封城管制、超過百萬死亡人數、人與人必須保持社交距離,生日聚會大概會辦不成...艾瑪 18 歲那年剛好是 2020 年,一個全世界都活在恐懼陰影下的年代。

這一年因為 COVID 19、台灣與美國的總統大選、美牛美豬議題、香港抗爭、BLM事件等,而顯得紛擾難以寧靜。這一年很多行業被迫關門,航空業、旅遊業、影視產業打擊慘重。這一年許多影展、藝文表演紛紛取消。這一年各國實施封城或封鎖邊界以保護自己,卻也陷入該不該重新開放城市好拯救停擺且陷入困境的經濟兩難。這一年好萊塢商業片不斷延期,串流平台獲得更高的注目,戲院業者叫苦連天。

這一年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好像平行世界地生活著,當其他國家在吵沒有口罩時,我們卻是在吵「想要特定的口罩顏色」、當各國影展都停辦時,我們的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等依然照常舉辦、當各國都在封城與限制人民外出時,我們依然是有限度地如常過日子,上班下班搭捷運上館子。這一年活在台灣的人民很幸福,但翻開網路新聞,底下留言依然砲聲隆隆,各種陰謀論滿天飛。

2020年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平凡」的珍貴,卻也同時感到一股鬱悶壓在胸口,有些徬徨與不安,不知道該如何想像即將到來的2021年。

回顧我的2020年,總共看了372部片(包含雄影的短片)、65部影集、部落格發表超過150篇文章、讀了...17本書(有著距離書本越來越遠的惆悵感),出國旅行0趟、台灣旅遊好像也沒有比往年增加,下班宅在家的時間倒是變長不少,開銷減少,總算能存一點錢下來。

我的 2020 年以《她們》揭開序幕,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與期待。最後以《腿》劃下句點,彷彿是在訴說 2020 年就像失去一條腿的楊祐寧,不完整,不順遂。但就像電影裡的桂綸鎂想要找回腿,想要讓先生再次「完整」,銀幕外的我們也是努力不懈地防疫、藥廠儘速研發疫苗,就是希望生活能再次恢復日常,再次「完整」。

2020 年上戲院的次數沒有往年多,不過 MOD、Netflix、myVideo、Prime Video 等平台的看片數量暴增。依照慣例,還是來選一下今年度喜歡(推薦)的作品有哪些,經典重映就不列入考慮,但影展與線上平台看的作品我會算進去。

01.《游牧人生》(Nomadland)

《游牧人生》沒有用世俗的標準去「告誡/教育」觀眾哪種生活更好,電影只是靜靜地看著每個人的旅程,有人在孤獨中找到了自由、有人走到生命尾聲只想再一次回味燕子飛舞的壯麗場景、有人漂泊多年後重新回到家人的懷抱,也有人仍在療傷,繼續與自己戰鬥。不用急著走出來,不用硬將自己放在社會告訴你該如何生活的框架中,不用逼著自己樂觀與正面,只要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下去就好。這樣溫柔的作品放在 2020 年,極有療癒作用。

02.《原鑽》(Uncut Gems)

奧斯卡獎沒有給《原鑽》任何提名肯定並不意外,畢竟它太挑釁太尖銳太反高潮,但這一點都不損及《原鑽》的成績!《原鑽》的表現形式與導演前作《失速夜狂奔》相似,連無力掙脫宿命的命題都如出一轍,無關樂極生悲,而是以為只要努力就會有好結果的信念竟只是一場太美好的夢。

03.《大地蜜語》(Honeyland)

《大地蜜語》記錄養蜂人哈緹潔的故事,探討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過度剝奪的問題、也藉由哈緹潔的孤獨,訴說人的孤單。當人類永遠以自身為出發點,永遠只追求自身利益,有一天,我們將是這地球上,最孤獨的生物。《大地蜜語》的兩位導演 Tamara Kotevska 和 Ljubomir Stefanov ,細膩記錄了人與人以及人與生物與土地的關係,溫柔又殘酷,抒情又暴力、哀傷又深情,絕對是一部值得被更多觀眾看見與反思的佳作。

04.《靈魂急轉彎》(Soul)

《靈魂急轉彎》的劇情走向維持皮克斯一貫公式,「又是」一部:公路電影。觀眾多能猜到故事發展不外乎喬伊和22號一起結伴同行,途中碰到許多狀況,最後解開各自的心結等。但《靈魂急轉彎》也「再一次」展現皮克斯如何在既定的公式裡,提出令人驚喜的觀點。

05.《她們》(Little Women)

比起《淑女鳥》的小品,Greta Gerwig 導演的《她們》更加地成熟大器,劇本寫得面面俱到,故事節奏掌控精準,很多差點要流於濫情的橋段,都能順利將情緒收回來,並內化成更動人的力量。

06.《天能》(Tenet)

《天能》是我心目中的「偉大」電影,第二次看更確定這樣的想法。我非常享受這部電影,觀賞電影的過程,覺得諾蘭導演這樣「玩」時間、「玩」電影,非常的有膽識也非常的過癮。不怕挑戰(激發)觀眾的記憶與理解力,並勇於挑戰自身的極限。

07.《日子》(Days)

《日子》之於我是屬於大銀幕的作品,唯有在漆黑的戲院中,放下手邊雜事,靜下心看片,才能沈浸在各種環境聲音帶來的包覆感並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動。《日子》對我來說是一部浪漫(惆悵)的愛情電影,每年看的愛情片很多,但只有少數幾部能夠讓我真切感受到愛。《日子》是那珍貴的少數之一。

08.《南巫》(The Story of Southern Islet )

《南巫》的節奏舒緩詩意,影片的「慢」不會讓人感到不耐,反而更散發出一股神秘韻味,將觀眾拉進鬼神同處的世界;《南巫》的音樂、攝影、美術和民俗儀式的呈現迷人,沒有賣弄異國獵奇感,也不強調血腥與恐怖,很多構圖都美得令人屏息,寧靜、陰鬱又帶有原始生命力的粗獷質感。

09.《荒野之心》(Leave No Trace)

《荒野之心》是 2018 年的作品,我遲至今年才在 Netflix 看到,由於太喜歡太喜歡這部電影,還是想把它列入推薦片單中。《荒野之心》通篇沒有一句我愛你或我捨不得你的哭鬧與煽情,我們從女孩與父親的對手戲中,便能看見父女間最最深刻且真摯的愛,也看見他們對彼此的體諒與疼惜。

10.《敬,咆哮二十》(Bloody Nose, Empty Pockets)

《敬,咆哮二十》並非真實的紀錄片,導演 Bill Ross IV 和 Turner Ross 其實是在紐奧良拍攝本片(而不是拉斯維加斯),他們借了一間酒吧拍攝,劇中出現的人物都有經過挑選,但影片的劇情發展,交由這些人物自行發揮(或給予一點提示)。貫穿全片的麥可一角,他在劇中說自己曾是演員,現實生活中的麥可也確實是專業演員,他是被挑選來「演出」這部電影,但經濟狀況不佳的他,也跟劇中的麥可一樣,借住酒吧維生。《敬,咆哮二十》的奇妙,就在虛構的影片裡,流露著真實的情感。只是哪部分是真哪部分是假,觀眾很難分辨出來。這也直指了紀錄片本身的曖昧性,有些看來真實的紀錄片,常常會因為導演想要呈現的觀點,而對素材做出更動,讓影片顯得更有戲劇性或衝突性。

11.《1917》(1917)

《1917》有一場夜戲,閃光彈投射空中,光影不斷改變,既有魔幻效果又能帶來危機感。能夠把一場危急的戲拍得如此神秘詩意,怎能不叫人讚嘆?

12.《絕命大平台》(The Platform)

《絕命大平台》令人想起《末日列車》或《摩天樓》,關於階級差異與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但它又不僅僅只是如此,影片最厲害的設計在於對人性的探討,每個月的樓層替換(階級的流動),究竟是讓人們變得更懂得體諒不同階層的人的辛苦與無奈,或是因為吃過虧受過苦,反而變得更加自私與殘暴?但它同時也在提問,到底是誰在分配樓層?是誰在掌管這一切?最高階層的人設計垂直管理中心的目的,不是為了好玩有趣,而是藉由不同樓層者的相互牽制與對立,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勢力。

13.《千日千夜》(About Endlessness)

《千日千夜》的奇妙,在於影片穿梭古今、穿梭不同階級與年齡的男男女女之間,由於每個演員都有著相同的蒼白面容,因此,這些個別獨立存在的故事,其實可以視為一個整體,不同時代與世代,重複著相近的生命故事:關於初戀、關於生離死別、關於中年焦慮、關於傷害…洛伊安德森導演藉《千日千夜》讓觀眾看到一群人的生活,而戲院中觀賞電影的我們,卻彷彿在電影裡看到自身的故事,因為我們的生活,正是由連續不斷的觀看與被看、訴說與聆聽所組成。我們看著他人的故事,他人看著我們的故事,我們與他們就是生命的樣貌。

14.《曼克》(Mank)

儘管《曼克》講的是30年代的好萊塢故事,我們也能在這部作品中,瞥見導演對於當代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想法與憂慮,關於政治與藝術從來不分家的現實、關於理想多麼輕易被財富與權力綁架、也關於平民百姓對於政治的冷漠或不夠嚴肅對待可能造成的後果。

15.《棕櫚泉不思議》(Palm springs)

老哏的時空輪迴題材,玩出新意,男女主角剛好是兩種性格的人生態度展現,不同性格的人面對同一種困境,得出來的結果便會天差地別:一個耍廢,一個充滿幹勁、一個活在舒適圈太久,不敢輕舉妄動(所以繼續讓自己陷在相同的困境中),一個積極面對挑戰,不斷衝撞現有體制(有破壞才有建設)、一個希望另一半可以跟著他一起原地踏步走(以愛為名的情緒綁架),一個選擇勇敢前進,並希望伴侶可以一起變得更好!

16.《金屬之聲》(Sound of Metal)

一如《推拿》或《無聲》,利用影像與聲音模擬喪失視覺與聽覺的感覺,《金屬之聲》片中有很多時刻的音效都經過特殊處理,聲音像是被包覆在水中,只有模糊的聽感。聲音是《金屬之聲》的主角之一,不同的音感其實就是魯賓內心不同狀態的呈現。模糊的聲音令魯賓感到陌生與焦慮,並將他與聽人的世界給隔離開來,走入聾人的世界。影片後段的電子音,訴說魯賓想要回歸聽人世界的努力,但尖銳的聲響,無情地揭露魯賓已經回不去失去聽力前的狀態。電影結尾收得很美,讓人想起《靈魂急轉彎》,或許人們總要在生活出現巨大的變動時,才能靜下心來找回真正的自己。

17.《爺爺的死亡排練》(Dick Johnson Is Dead)

我們能排練死亡嗎?面對無法阻擋的病痛一點一滴消耗父親的記憶,又該用怎樣的態度去接受這樣的狀況?《爺爺的死亡排練》風趣、幽默、溫柔,但它同時又感傷與無助。這是女兒送給父親的禮物,也是父親留給女兒與親友的禮物,記憶我,珍重再見。

18.《伏魔殿》(Temple of Devilbuster)

王逸帆導演的《伏魔殿》,剪輯炸亂,一開始有些進不去狀況,慢慢跟上劇情節奏後,變得異常享受,享受誇張的影像與人物字卡介紹、享受生猛的台詞、享受無所不在的宗教元素、享受劇本將神佛與法律與黑道與暴力串在一起的想像力、享受神佛法律都保護不了人民,我情願成魔的魔性!結局下得相當好,開頭即結尾,反反覆覆,逃不開宿命(相糾纏相欠債)的輪迴。本想說《伏魔殿》令我想起《雙瞳》的道館屠殺,以及《倩女幽魂:人間道》的普渡慈航,但仔細一想,它實在自成一格,狂放不羈,無論是影像或配樂或美術或演員或敘事方式,都很令人驚艷!

19.《紳士追殺令》(The Gentlemen)

蓋瑞奇導演的《紳士追殺令》,用電影聊電影(休葛蘭的角色太有意思)順便證明自己很會拍電影而且瞭電影(黑幫、推理、愛情類型混搭),《紳士追殺令》的帥是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帥氣,不是死命裝酷的那種帥!

20.《一日談》(Nasir)

《一日談》的動人,在於導演用溫暖和煦安靜的步調,去捕捉我們常會忽略的平凡日常。《一日談》的哀傷,在於這樣的日常,很可能在仇恨與暴力的激情中,被輕易地犧牲與破壞。一部好的電影,未必非要有高潮迭起的戲劇性或是火爆的動作場面。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帶來思考,讓觀眾在離開戲院時,願意多了解一點我們身處的世界,以及與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的人們。

21.《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Charlie Kaufman 導演的《我想結束這一切》帶給我無限想像,我們彷彿走進人的心靈世界(更加狂野神秘詭異的《王牌冤家》),去剖析記憶的錯亂(記憶沒有時間順序,青春與年老就在一個轉場間實現)、剖析家庭之於人的關係(母親對兒子的溺愛、兒子對原生家庭的恨意、父親對妻子性格改變的感慨等)、剖析社會對於不同階級者的暴力與歧視、剖析愛情的控制和佔有慾、剖析人的自卑以及媒體餵養下的群眾對於「生活」的想像變得單一而扁平,把人生想像成一部勵志又完美的電影而無法自拔等等。

22.《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儘管《悲慘世界》是Ladj Ly導演的處女作,但場面調度能力極其出色,許多段落都看得我緊張萬分,壓迫感十足;演員也有突出表現,特別喜歡飾演以薩的Issa Perica ,從抓小獅子的叛逆與出鋒頭、到被成人當成籌碼與利用時,展現的驚懼與傷痛,到後來滿腔怒火的反擊,表演很有層次與說服力,讓人看得心疼又無奈。

23.《親愛的房客》(Dear Tenant)

看完鄭有傑導演的《親愛的房客》當下,覺得電影拍得中規中矩,有淚點但驚喜不大。反而是在書寫文章時,慢慢整理自己對影片的想法,又覺得電影沒有拍得煽情獵奇,溫溫地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片中很多橋段的設計都巧妙有意思,角色間存在著微妙且奇特的情感張力。

24.《兔嘲男孩》(Jojo Rabbit)

Taika Waititi導演把《兔嘲男孩》拍得輕巧迷人(肚子裡的蝴蝶一幕好可愛),童趣中有黑暗、黑暗中有希望、希望中有期許,看完深受感動(儘管是一部意喻如此「簡單」的作品)。

25.《婊兄弟上路》(The Climb)

《婊兄弟上路》改編自 Michael Angelo Covino 的同名短片,他同時也是本片的導演、編劇和演員(飾演麥可),做為首部劇情長片,《婊兄弟上路》很讓人欣喜,影片情調不挖苦不尖銳,用幽默的態度笑看人生的起伏與生活的聚散離合,用時間撫平傷口,也用時間證明愛情、友情與自我的價值。

26.《美好拾光公司》(La Belle Epoque)

《美好拾光公司》的劇本有些時刻顯得過於一廂情願,但我還是愛這個過分可愛的劇本,它一邊提醒觀眾「電影都是假的」,一邊又再次讓我們確認自己對於電影的愛(甘願受騙)。

27.《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It Must Be Heaven)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彷彿是一部印象派畫作,放大旅行中的各種感受,這些感受帶有部分的真實,卻也因為不同時節的拜訪,以及與不同的人士互動,而影響到人們對一個國家或一個群體的想像,產生錯誤( 偏頗)的印象。

28.《消失的情人節》(My Missing Valentins)

一個快半拍,一個慢半拍,兩個速度不一樣的人,怎麼談戀愛?陳玉勳導演的《消失的情人節》,第一次看大概75分,第二次看變成85分。面對快節奏的影片,需要點時間才能感受到它背後藏著的老靈魂。

29.《幻愛》(Beyond The Dream)

《幻愛》的動人在於這個故事可以很煽情、很有戲劇性,但周冠威導演以小心翼翼且謹慎的態度去處理這個題材,沒有讓電影流於樂觀或簡化的俗套。

30.《A+瞎妹》(Booksmart)

很聰明可愛的小品,《A+瞎妹》片中,茉莉和艾美的跑趴夜,打破的不是她們的尋常生活習慣,而是她們與他人的界線,跨出自己的舒適圈,才能真正去「認識」彼此。

31.《人性爆走課》(Rom)

《人性爆走課》有一顆「翹翹板」鏡頭,看得我內心忍不住直鼓掌,細漢從畫面左邊走到右邊又從右邊走到左邊,鏡頭隨著細漢的走動左傾右斜,彷彿是細漢內心世界的呈現,想要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平衡點。

32.《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

Steven Bognar和Julia Reichert導演的《美國工廠》,講文化衝突,也講時代變遷,美國夢成了中國夢,中國人在美國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美國職場規則因為經濟因素向中國靠攏而產生變化;但讓人感到焦慮的不是軍事化管理,而是在一切向「錢」看的標準下,產值比「人」更重要,當更有效率的機械出現,人也將會毫不留情地被產業所淘汰。

33.《誓血五人組》(Da 5 Bloods)

《誓血五人組》說戰爭帶給人與世界的影響,不會隨戰事的結束而消失,而是持續揮發毒素。一如沒有清除乾淨的地雷、心靈創傷、人與人、族群與族群、國與國之間的信任被撕裂(白人剝削黑人,越戰士兵對越南人以及越共對美國士兵的傷害、美國藉戰爭剝削越南等),仇恨、愧疚、厭惡、憤怒等情緒,繼續在人心滋長,最後變成一頭無法被控制的怪物。

34.《親愛的莎瑪》(For Sama)

《親愛的莎瑪》是一部家族電影,母親送給女兒莎瑪的生命禮物,記錄莎瑪誕生前後的時光、她的父親與母親與妹妹與所有曾經跟她的生命連結一起的人們、以及那個她認識未深就被迫逃離的家園。

35.《腿》(a Leg)

很喜歡《腿》的劇本,從失去的腿看失去的愛,又從找回腿這件事,找回當初愛上彼此的感覺。張耀升首次執導電影,整體成績有打動我,穩穩地講好一個故事,部分段落的設計也有神采。

特別提及:《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是屬於這個時代的作品,可以不認同影片提出的論點,但卻是一部需要被更多人看見的作品。

加碼推薦:
《同學麥娜絲》、《失控少年兵團》、《隱形人》、《怪胎》、《金都》、《大西洋》、《孤味》、《無聲》、《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泰勒絲:美國小姐》、《真實》、《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黑水風暴》、《李察朱威爾事件》、《壞教育》、《阿紫》、《麥路人》、《神力女超人:1984》、《少年阿罕默德》等,也是各有精彩,值得補上。

2020 年總共看了65部影集 ,今年有不少優秀作品推出,擔心大家片單越累積越長,焦慮感越來越重,決定精簡再精簡再精簡,只推薦五部影集給朋友們。熱門影集如《虎王》、《太空部隊》、《想見你》、《做工的人》、《黑袍糾察隊》第二季、《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等,大家差不多都看過了,也就不特別推薦。以下這五部作品或許沒那麼受到歡迎,但每一部都很精彩,只要有 Prime Video、Netflix 和 MOD 就看得到喔!

01.《迴路奇譚》(Tales from the Loop) Prime Video

#這應該是我的年度最愛影集吧,它不完美,有幾集水準很普通,但當它好看時,是非常非常打動我的那種好看。Prime Video 的《迴路奇譚 Tales from the Loop 》是一部有點微妙的作品,它的服裝、色調、場景很復古,但劇中又有大型機器人穿梭其間,擾亂我們對於故事時空背景的想像 (影像風格受瑞典藝術家 Simon Stålenhag 的繪畫作品所啟發)。第一季共有八集,每一集的主角都不同(人物有延續性,只是主述角色會替換)。一集出現一個物件,讓角色們各自經歷一段「科幻時光」,藉此討論不同議題。

影集的節奏並不明快,畫面也不求酷炫,IMDB,只有不算突出的 7.5 分,但我愛死這套作品,喜歡它低調不張揚的科幻色彩、喜歡影片的插畫風格構圖、喜歡編劇沒有把劇情搞得很燒腦、人物沒有絕對的好惡、不疾不徐地講一個又一個小故事,從中提煉出對生活、愛情、親情、生死等議題的看法!

02.《Formula 1:飆速求生》(Formula 1: Drive to Survive) Netflix

我對F1賽車完全不熟悉,Netflix 的紀錄片影集《Formula 1:飆速求生》是很好的入門節目。目前有兩季(今年碰到疫情肆虐,第三季大概有得等了),各有10集,記錄F1的多場精采賽事,不側重單一選手與隊伍的表現,而是更大格局地記錄不同車隊間的較勁、經營團隊所要面臨的問題、選手爭取個人與團隊成績的較勁與心結,以及傳奇車手、現任車神、後起之秀的交鋒與對戰,和迎接下一年賽事前的佈局與考量......

熱血,速度,激情,危險,目標,勝利,淚水…喜歡《賽道狂人》或《決戰終點線》的朋友(第二季甚至有 Niki Lauda 的身影),千萬別錯過《Formula 1:飆速求生》!

03.《最後一舞:麥可喬丹紀錄片》(The Last Dance) MOD

充滿飽足感的作品,全長十集,每一集都超過50分鐘長度!影片的敘事流暢、觀點全面、剪輯俐落,內容不只講麥可喬丹的人,也講與他打拼的隊員們的心情故事。《最後一舞:麥可喬丹紀錄片》說明一部好看的紀錄片,不只可以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也可以讓觀眾更貼近被球迷尊奉為「神」的傳奇球星,既平凡又不凡、既完美又充滿缺陷、既驕傲又脆弱的一面。

04.《巴黎爵士》(The Eddy) Netflix

當初會想看《巴黎爵士》,完全是衝著《樂來越愛你》導演 Damien Chazelle 而來(但其實他只有執導前兩集),影集前兩集老實說我看得很不耐,主角性格很不討喜,一度想要棄追,但耐著性子看下去,越看越有滋味,例如第七集透過一首歌曲,串起不同角色的生活狀況,有悲有喜,際遇大不相同,讓人欣喜之餘,又隱隱感到心痛。《巴黎爵士》的兩大亮點,一是本片的配樂,滿滿的爵士風情,聽得相當過癮。二是本片女主角 Joanna Kulig。當初看完《沒有煙硝的愛情》就被她溫暖的嗓音給迷得一塌糊塗,這次在《巴黎爵士》裡,Joanna Kulig 除了演唱更多歌曲,表演也恰如其分,是個溫柔迷人的角色。

05.《上傳天地》(Upload) Prime Video

本來第五部作品要留給《這就是我們》(或我愛死的《眼鏡蛇道館》第一季),但幾天前才剛介紹過這部影集,所以改推同樣是 Prime Video 的科幻影集《上傳天地》。這部作品丟出幾個有意思的題目:

一,如果能夠將意識上傳到雲端,永遠活下去,你願不願意?
二,生前的世界有階級之分,死後的世界同樣有階級之分。有錢人死後繼續住豪宅,享受無限制的頻寬,經濟弱勢者同樣可以上傳意識,但一個月可能只有2G流量,流量用完了,意識就會暫時鎖住,直到下個月再重新開始(假死狀態)。
三,上傳的意識該如何跟活著的人談感情?意識在雲端存活,是否仍保有個人隱私?而儘管意識的主人保有自我思考能力,但後台人員可以操控記憶的儲存或刪除功能,又說明人的自主性並不真實存在,所謂的自由其實被牢牢地掌控在現實世界的權力者手中。

《上傳天地》第一季有科幻有愛情有懸疑有喜劇元素,還有一群討喜的演員,加上最後一集收在一個很不錯的點上,看完當下,立刻期待起第二季的推出!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