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without-01.jpg 

以真實事件為出發點的影片,能否對事件本身做出「多重」論點,將決定影片的格局。

「不能沒有你」最動人處,在於導演技巧性地引導觀眾的情緒。
黑白基調的影像或許冷靜,但劇情本身卻極具煽動性。
看似不溫不火地呈現一對父女的困境,卻在說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埋下地雷,隨著劇情推演到後半場,再順序引爆。觀眾哭的一踏糊塗,其實在預料之中。
衝突是戲劇好看的源頭,在「不能沒有你」中,警察探訪貧困的父女,不但沒有對他們的處境表示關心、反出言譏諷父親非法居住在高雄港碼頭邊的違建,還挑了個視野絕佳的景點。接著,警員告誡父親,趕緊幫女兒辦戶口、趕緊讓她上學,不然會惹來麻煩。
在這個場景中,父親一直保持著沈默,沒有反抗、沒有惡言相向,偶爾禮貌性地回應,他的無言接受,對照到警員的嘲弄嘴臉,就是戲劇手段的典型刻劃,也為往後的爆發提供「正當性」的依據。
類似手法,亦可見於父親尋求立法委員、警署長官、當地政府的辦事處幫忙....,這些衣著整齊卻不具同理心的負面角色們,一次又一次地打擊父親,他們越是言不由衷、越勢利,則觀眾對劇中父女的困境越發憐憫。
戲劇的最高潮,在於父親再次北上尋求幫助未果,失落下,拾起適前抗議民眾的牌子,帶著幼女漫步在總統府前的大道上,而附近的便衣刑警見他手中拿著抗議牌子、還有一盒水果,二話不說,趕緊將他逮捕、帶離府前,此時,父親口中嘶吼著:「這不是我的牌子、這只是水果而已!!!」。
待父親被釋放後,眼神中只餘下憤怒與不平,花了錢準備買來當作謝禮的水果,也老早發黃、損毀。
下一幕,便是父女倆站在天橋上尋短的驚險畫面....。

live without-02-1.jpg  

累進式地鋪陳打壓情境,讓父親在天橋上的吶喊,顯地張力十足而憾人。
之後,戴立忍導演又用同樣的方式,埋伏下一波的情感波動。
朗讀時,老師總要求學生做到抑揚頓挫,如此才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戲劇亦是如此。
在牢裡蹲了兩年時光的父親出獄後,因為遍尋不著女兒的下落,而心急如焚,但他總是壓抑著情緒、努力過好每個日子。上班的時候打拼、下班的時候尋人。
什麼話都不用說,只要攝影機的鏡頭不斷專注在他的身影上,戲味就油然而生。再一次,越龐大的沈默,才能引出越龐大的激情。
當社工人員決定跟女孩的父親接觸、當他們決定讓女孩回到父親身邊,長久累積的失落與無奈,終於得到釋放與解脫。
至此,觀眾與父親已是共同體,為女孩的遭遇落淚、也為父親的堅持得到好結果而開懷。

「不能沒有你」,確實是一部有戲味、好看的電影。
但我對電影後半場的發展,始終有著疙瘩。
這是一部「單一」觀點的電影,觀眾只能透過父親的角色來看制度的迫害。
好人和壞人、無助和勢利、努力和剝削....,非黑即白,缺乏灰色地帶的轉折、對話與省思。
讓我思索的是:如果員警始終未登門拜訪這對父女,女孩會怎麼渡過她的人生?她的父親什麼時候會幫她登記戶口?她幾歲才能上學?
員警的拜訪,是幫了父女一個大忙?還是成為拆散兩者的罪人?
同樣地,地方政府將幽靈戶丟給社工單位處理,是否不當?還是尊重專業?
暴力遊行才剛結束,一名拿著抗議牌與水果盒的恍神男子走向總統府,該怎麼處理?與他坐下來對談?還是趕緊帶離?(若水果盒裡真的藏有武器呢?)
電影裡,觀眾不乏目睹父親的無奈而產生同情。
但在制度之下行事的人們卻多為負面描寫:顢頇的警察、冷血的辦事處員工、口是心非的立委、不分青紅皂白的便衣....,裡面有多少符合現實真相?又有多少是為了戲劇張力,而加油添醋?(責怪他人,總是比較簡單吧~)
「單一」觀點確實能為影片凝聚戲劇張力,但也容易淪為狹隘的情緒抒發。
我同情父親的處境,單身父親、工作來源不穩定、對法律專業也不甚熟悉;為了「合法」跟女兒相守,不得不四處陳情、還要騎著摩托車,克難地南北兩地跑。
只是,當他站在天橋上大喊社會不公平、欺負他書讀的少時,我心裡不免感慨。
父親為了擺平問題,不也找了立委幫忙,不也是一種不公平嗎?(即便立委只是虛應了事)
為什麼他打一開始就不願與社工單位合作?是因為不相信社工團體?還是覺得走後門能解決問題,是最簡單的方式?
事後,父親坐牢期間,社工單位為了幫助女孩適應父親不在身邊的日子,盡心盡力幫她找了四個不同的撫養家庭,直到確定女孩仍想回到父親身邊、確定父親工作、經濟無虞,才將她送回父親身旁。
如果,父親一開始就沒有找立委幫忙,那麼騎車北上的操勞、跳天橋、坐牢的憾事是否能避免?
制度本身或許大有問題,但「人」的因素,同樣不該被忽視。
我不認為世上有所謂完美的制度,總是會有特例發生,只是當特例出現時,如何處理,向來是門學問。
這裡指的「人」的因素,不單指相關人士粗糙、草率了事的行徑、也質疑父親在處理事情的方式是否毫無可議之處。(若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故事點,觀感也會跟著改變吧。)

 live without-02.jpg 

加寫這篇感想,是希望能再詳述些我對影片和事件的看法。
其實,「不能沒有你」最讓我心疼的角色,是和父親同樣沈默的女兒。
我不知道父親為何突然決定要尋短、也不知道他是否問過女兒的意願、更不知道他是真心想跳天橋、還是只想表達自己的不滿。
當警察和父親對峙在天橋的時刻,我眼睛一直離不開女孩瘦弱的身影,和那雙緊緊抱著父親的小手。
我忍不住要想:難道這就是愛嗎?當父親大喊社會不公平的時候,是否想過他的決定對女兒也不公平?
這也是為什麼,我始終不太喜歡片尾父親站在船首迎接女兒的深情凝視,眼神中有堅定和信心,卻未看見太多的愧疚。(還有,鏡頭停留的時間太長,演員神情中流露的不自然,那種明知道攝影機在身邊,卻又要假裝視而不見的尷尬,一直干擾著我......)

來來來,金馬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的活動,有加映場次喔!!!
http://tghff2009.pixnet.net/blog/post/1901002
想看「不能沒有你」、「鬥牛」、「臉」....等作品的朋友,別再錯過這次機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