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vil-01.jpg

紀錄片《重金屬叔要成名》讓我看地熱淚盈眶卻也忍不住焦慮了起來。
1982年,兩位來自加拿大的年輕音樂人,吉他兼主唱大嘴與鼓手Robb,組成一支名為Anvil的重金屬搖滾樂團,其重節拍歌曲與熱力滿分的現場演出,很快吸引唱片公司注意,並受邀前往日本搖滾音樂季參與演出,同場演出的團體包括邦喬飛、天蠍、白蛇樂團等。搖滾季結束後,其他樂團紛紛成為主流市場的銷售長勝軍,而Anvil卻始終欠缺臨門一腳,未能吸引大批歌迷追隨。一晃眼,30年光陰飛逝,大嘴和羅德都已是半百中年大叔,可他們仍堅持著音樂夢,相信只要不放棄,總有一天成功將會屬於他們....。

多麼熱血的人啊,擁夢30年,出版14張專輯(第14張專輯在2011年推出),只為著一個信念:「我相信我不該只是如此!」,就為爭這麼一口氣,大嘴踏上坎坷道路,越受挫也越要綻放生命光彩。
多麼熱血的家人與親友團,看著自己的弟弟或丈夫或好友,工作之餘仍不忘搖滾高歌、不忘創作也不忘做夢。我想家人與親友們的心情該是複雜而又矛盾吧。一方面相信大嘴和Robb和Anvil樂團肯定會有成功一日;可另一方面,或許也偷偷地希望他們放棄,別再執著下去了吧。
畢竟,要想功成名就大不易,除了擁有超強的實力外(一堆音樂人掛保證說Anvil是個超強的搖滾樂團),還得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各項因素的配合。眼看大嘴的姐姐為幫弟弟繼續做夢,資助他籌備、灌錄第13張專輯,並在面對鏡頭時落了淚,我心不禁揪了起來,姐姐應該很以弟弟為榮卻也深覺得不捨吧,捨不得弟弟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卻也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觀賞《重金屬叔要成名》一片讓我最感恐怖與焦慮的事情是「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的強大執念。
當我看見大嘴就算年過50、就算拼鬥30餘年依舊選擇相信人們將會聽見並認同他的音樂,我心底不免生出一股勸說的衝動:「這樣又何苦呢?」
李安在家當了好幾年的主(煮)夫,才有機會拍攝《推手》;魏德聖導演在電影圈翻滾N年,才有《海角七號》的扭轉乾坤與後來的《賽德克巴萊》。
只是,世界上有幾個李安,又有幾個魏德聖?擁有實力而被埋沒的人不在少數,可擁有運氣的人卻少之又少。連梵谷都得等到他過世才有人懂著欣賞他的畫作。
名氣,不過是個虛名,當我們躺進棺材裡,一切不都塵歸塵土歸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我一方面算計著大嘴的選擇既無經濟效益又自討苦吃,可一方面卻也思索著:「相對於堅持,尋思放棄相對地簡單多了。」
我試過了,我付出了,我失敗了,我接受了。差不多是人們面對現實景況的心路歷程,熱情與夢想最終會被失敗擊垮、被現實收買。
然而,大嘴和Robb寧願選擇一條難走的路,堅守童年夢想,不屈不撓勇往直前。這樣的行徑很傻(敢保證只要堅持就一定能獲得回報?),也很讓人動容;尤其當我看見相隔30年後,Anvil重返日本參加搖滾季,看見他們站上舞台面對底下滿滿的觀眾時,心底終究生出一股偌大感動,並非欣喜於兩人夢想的實現,而是窺見生活中的璀璨煙花,如此短暫,卻又令人心滿意足。
若你問我:「Anvil會否突然暴紅,成為主流天團?」
我的回答是:「大概不會吧,畢竟屬於搖滾的黃金年代已經離去很久很久了。」
但,............那又如何呢。
既然這輩子的終點都是寂靜的死亡,那活地轟轟烈烈,活在堅持與夢想中,未嘗不是一件值得尊重與珍惜的好事。

若你/妳相信夢想,或在做夢道路上不斷受挫,那麼,不妨去戲院瞧瞧《重金屬叔要成名》,也許在步出戲院時,心底也會生出一股新的勇氣吧!

anvil-02.jpg  

後話:
上週四夜晚參加《重金屬叔要成名》首映,電影公司於放映結束後,請來樂團做現場表演,可惜我當天因為感冒,看完試片便早早離場,未能留下來欣賞樂團Live表演;話說,這天參加試片的觀眾們,有好多留長頭髮的男生喔,我從來沒有在一個場合看到這麼多長髮飄逸的男生們,真是有趣的視覺經驗。
只是「長髮=搖滾樂迷」這樣既定的刻板印象,因為稍早前看了三谷幸喜導演的《鬼壓床了沒》,害我現在對長髮男的觀感從「很酷」變成「很Kuso」,哈哈哈哈哈哈。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