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戰地攝影師伊莎貝車禍意外過世多年,一家藝術公司即將舉辦她的攝影回顧展,好友李察準備寫一篇文章紀念伊莎貝並宣傳攝影展,李察特地跟伊莎貝丈夫金恩告知文章內容將會揭露伊莎貝的車禍「真相」;同時間,伊莎貝大兒子約拿返家整理母親遺物並幫忙挑選展覽照片,小兒子康拉德不知道母親死亡真相,金恩希望趕在文章見報前跟康拉德聊聊,只是父子關係疏離多年,話都難得講上一句......。

《記憶乍響》開場未久,約拿在醫院照顧剛生完孩子的妻子艾美,他幫妻子張羅餐點時,在醫院走廊巧遇前女友艾琳,艾琳母親因重病入院,她問約拿為何也在醫院?約拿只說他是為妻子而來(出於尷尬/體貼而沒有講出妻子剛產下孩子的好消息),艾琳聽完馬上對約拿說:「喔,我真抱歉。」,艾琳以為艾美也跟自己母親一樣,正在跟病魔搏鬥,人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對真相的猜測)會因環境與心境與他人的互動而有落差;電影裡,康拉德跟約拿聊起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教導他一件重要事情,同一張照片若是只看一半,很可能會得到完全相反的訊息,例如一張對摺的照片,展露的畫面是女孩牽著父親的手散步,溫馨而動人,只是當我們把照片的另一半揭露,發現牽著女孩手的是希特勒,這張照片在觀看者心中便會產生截然不同感受,一如電影前半段,導演分別從金恩和康拉德的視角說故事,隨著主述角色改變而事件「真相」便有不同風景。




《記憶乍響》訴說人的侷限,我們永遠無法百分百「認識」身邊親友,因為盲點也因為人們的自我防備或不想多做解釋或只是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與他人而選擇噤聲、選擇活在秘密與謊言中;然而沒有說出口的祕密,終究會慢慢滲透進生活中,侵蝕掉對彼此的信賴;《記憶乍響》藉一場即將舉辦的展覽與一篇準備刊登在報上的文章,讓劇中角色不得不面對(處理)藏在陰暗角落的真相與隨後帶來的衝擊;《記憶乍響》的迷人,在於Joachim Trier導演沒有粗暴批判劇中角色們的選擇,而是用溫柔的方式去解釋他們「為何這麼做」(很喜歡金恩問李察是否曾經跟妻子有染一幕,這之中當然有怨懟,但更多的是金恩終於「正視」他與妻子疏遠或妻子選擇結束生命的真正原因),進而明白人與事的不可能萬事美好,願意放下過往種種並繼續邁步前進。

「他們並非不想妳待在那裏,但他們只是不需要妳。」

《記憶乍響》跟Joachim Trier導演前作《8月31日,我在奧斯陸》散發著相似氛圍,滿滿的憂鬱氣息,從銀幕內漫出銀幕外;伊莎貝一角令我想起《8月31日,我在奧斯陸》的Anders,他們都深受憂鬱所苦,Anders人生的最後一刻,其實還散發著一絲微弱的燦爛光芒,例如他與一名女孩的親暱互動,但他最後依然選擇自殺結束生命,因為他看不見希望,或說他無法想像自己可以再怎麼走下去;《記憶乍響》的伊莎貝也是如此,她有一個家庭,一個愛她的丈夫,一個愛她的情夫,兩個愛她的孩子,她內心依舊感到空洞,或許是戰地記者身分,讓她看見人世間最無望的殘酷現實,畫面慘烈的戰地照片,可以喚醒多少人的良心,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多少改變?伊莎貝在機場看見一名陌生男子翻閱報紙,男子對伊莎貝拍攝的照片無動於衷,遙遠世界彼端的戰火與我何干?伊莎貝灰心於對世事的無能為力,那份「什麼都改變不了」的想法吞食掉她對生的渴望,進而讓她結束自己生命;然而《記憶乍響》不是《8月31日,我在奧斯陸》,導演沒有將我們(觀眾)再次拖進憂傷深淵,反透過一樁又一樁真相的揭露,看見金恩與兒子關係的改變與可能出口,然後我們想起康拉德在片中提及的照片觀點,我們可以選擇只看照片的一半,假裝一切美好(否認現實不代表現實並不存在),又或者,我們願意理解真相的全貌,並學會「共同承擔」真相的重量。




《記憶乍響》也讓我想起《不過就是世界末日》,兩部影片都講家庭關係、都有一個逃亡者(伊莎貝與《不過就是世界末日》的路易)、長時間不在家人身邊的伊莎貝和路易的「返家」(重新回到家人生命中),瞬間將家庭成員深埋心底的愛恨記憶給全部翻攪出來,並造成巨大影響;而兩部影片也各有一名性格焦慮暴躁的角色:康拉德和《不過就是世界末日》的兄長安東,他們都因性格直率,而對互有隱瞞的家人感到受傷與拒絕溝通;我很喜歡康拉德這個角色,喜歡他的古怪、喜歡他把文字轉換成腦海畫面的能力、喜歡他文字裡的直率、喜歡他對哥哥說:「如果我有女友,我一定不會說謊。」;我還喜歡康拉德不顧兄長勸告,執意把他有些古怪的文章(太過誠實的書寫心裡話)印出來送給喜歡的女孩梅蘭妮閱讀,我想康拉德並非對自己文采很有自信(多少還是有些吧),而是單純地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祕密實在太多(看見父母與兄長生活裡無處不在的祕密),也許少一點秘密,我們才有機會望入彼此的靈魂吧



從《8月31日,我在奧斯陸》到《記憶乍響》,Joachim Trier導演的作品總散發著濃郁的憂鬱氣息,但這兩部影片又各有些段落觸到生命裡晶瑩剔透的美麗,叫人心酸與心痛。《記憶乍響》有三幕畫面非常打動我,一是母親(Isabelle Huppert飾演)無語直視鏡頭的畫面,我們真能從人的神情看到(讀出)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嗎?或者我們在他人臉上,查詢著屬於我們自己的心事?
一是康拉德陪伴醉酒的梅蘭妮散步返家,兩人聊著生活點滴,一個平凡又不凡的夜晚,單純的彷彿像是場美夢,直率而不加掩飾,只是當清晨來臨,他們告別彼此,一方面希望友誼能有更進一步發展,一方面又暗暗覺得彼此的交心不過是曇花一現,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康拉德與梅蘭妮對彼此友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反覆心情看得我心有戚戚焉,因為我也像他們一樣,總在開心時刻,想起憂傷的身影。
最後一個打動我的時刻是影片結局,父親開車載約拿回家,康拉德也陪伴同行,康拉德憶起母親,他想像母親就坐在身旁,康拉德將頭輕輕靠在母親肩上,這一家人因為共同面對埋藏多年的祕密,終在母親過世多年後,以一種奇妙方式團圓(一家人的心的再次團聚)。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