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追逐夢想,而不是逃離惡夢。」
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的《牠》,敘述德利小鎮時有失蹤案件發生,無人知道失蹤者下落,也沒人查探真相;男孩比爾的弟弟喬治在一年前失蹤,為找回弟弟也為解開小鎮神祕謎團,比爾和他的好友們:一群常被罷凌與欺負的魯蛇們,挺身面對潛藏在德利鎮內的恐怖小丑.....。
《牠》,是香菜;《牠》有一個怪物,名叫潘尼懷斯的小丑,小丑會幻化成每個人心中對恐怖的想像,小丑憑藉著人們的恐懼維生(片中有出現《半夜鬼上床5》海報,小丑和佛萊迪都需要恐懼來餵養他們);然而,《牠》裡的怪物不只是小丑,還有人性,人的自私與無情也是頭巨獸,電影裡,男孩比爾等人遭受罷凌、家暴、歧視等,鎮上居民看見了他們的困境,卻沒有人願意出手幫忙;比爾想要找回弟弟和其他失蹤孩子的下落,他對朋友說:「如果我是貝蒂(失蹤女孩),我也希望人們會來找我。」,朋友回應:「但我不希望自己也失蹤。」,為能活下去,有些事情睜隻眼閉隻眼,安分妥協帶過就好?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你沒法吃掉她,因為她不怕你!」
《牠》最讓我有感的橋段是小丑抓了比爾,牠對比爾的朋友開出條件:「要不我把你們全部殺死,要不你們把他(比爾)留下,然後乖乖回家,順利長大成大人,接著變老,回歸塵土。」,我想,這或許不是小丑第一次對人類(德利鎮民)開出這樣的條件吧,小丑得以每27年才出來覓食一次,每次都能順利找到食物並順利脫身,憑藉的正是人們對暴力的姑息,真正養大怪物的,不是那些被小丑抓走的孩子們,而是面對暴力與恐懼與不義卻選擇悶不吭聲的群眾們;我很喜歡《牠》的結局,比爾等人「暫時」擊退小丑,威脅並未真正解除,比爾要所有人發下誓言,他說:「如果牠再回來,我們也會回來!」,比爾誓言傳達的意義是:我們終會慢慢長成大人,但我們不要成為像德利鎮那些迂腐膽小怕事自私的大人們,我們要變成更好的人,只要有人需要幫助,我們一定會出手幫忙;電影裡,惡霸亨利的父親嘲笑兒子是紙老虎,平常只會欺負弱小,一碰到麻煩卻是跑第一名;《牠》告訴觀眾,真正的勇氣並非依靠武力脅迫對方聽話,而是面對比自己更強大的惡勢力時,依然願意為他人的福祉也為自身信仰挺身戰鬥;《牠》片中,男孩艾迪手臂受傷而裹上厚厚一層石膏,一名女孩在他石膏上寫下「Loser」(魯蛇)單字,艾迪把其中一個字母改掉,變成了「Lover」(情人),呵呵,魯蛇或情人,變壞了的大人或是堅持做更好的人,其實只有一念(字)之差。
《牠》可以跟《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對照觀賞,怪物可怕,人心底的鬼怪也不遑多讓,《牠》片中的大人們通通看不見小丑,這是很有意思的設計,象徵成人對生活苦難的視而不見,大人們究竟是「看不見」小丑,或是一昧逃避恐懼,從「假裝看不見」變成「再也看不見(習慣性地忽略社會裡存在的種種問題)」呢?《牠》也能跟同是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站在我這邊》對照欣賞,兩部作品都有純真孩子飽受暴力摧殘的陰影,也都有對良善、純真的堅持與拒絕妥協;進戲院前,以為《牠》會很恐怖,看完電影後,覺得影片其實拍的正面勵志,《牠》有幾場戲確實處理的鬼影幢幢,看得我心驚膽顫,然而不同於《靈病》叫人打心底發毛,覺得一輩子甩脫不掉尾隨在後的威脅,《牠》告訴觀眾,只要你/妳擁有一票交心好友,以及敢於面對自己心魔的勇氣,那麼,鬼怪(恐懼)是可以被打敗的啊!
「跟你們在一起,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個魯蛇。」
喜歡80年代電影風格、喜歡《超級八》、《陰間大法師》、《七寶奇謀》、《站在我這邊》、《怪奇物語》(《怪奇物語》的小男主角Finn Wolfhard,也有演出《牠》喔)等片的朋友,應該也會喜歡上《牠》;Andy Muschietti導演把影片拍得熱鬧好看,嚇唬觀眾的橋段都有達到效果,處理起魯蛇幫的成長、性啟蒙、恐懼、友誼、愛情、成長等議題,也講的細膩深刻;演員部分,飾演小丑的Bill Skarsgård,確實有帶給觀眾強大的壓迫感,令人印象深刻,而魯蛇俱樂部的幾位年輕演員們,每一個都演的好棒,互動自然又討喜,我尤其喜歡飾演貝佛莉的Sophia Lillis,有一股清新憂鬱的氣質,每次出現銀幕都會被她給吸引住!
最後,《牠》的片尾打上:第一章,預告未來續集的推出。電影仍有很多疑團尚未解開,例如創建德利鎮的91人到底怎麼了?復活節慘案的真相為何?還有小丑的由來等等;我沒讀過原著小說,一方面很期待續集推出,一方面也好奇續集該不會是27年後吧?好希望可以多看一點魯蛇幫的故事喔,實在很喜歡這群孩子們的合作演出哩!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 Sep 08 Fri 2017 10:51
《牠》:看不見或不想看見?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