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張文憑,我也希望像我爸一樣,當一個好老師。」

真人真事改編的《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敘述王政忠畢業後,被分發到中寮爽文國中擔任實習教師,偏遠地區學校資源匱乏,老師一人得身兼多職,部分學生因為家境清寒,對讀書不放在心上(老師也常偷懶行事),王老師搞不定狀況不斷的學生,感覺無奈與力不從心,當他得知只要教學考績夠好就可能被調往其他學校任職,因此卯足勁跟學生搏感情,一邊督促他們課業一邊籌組國樂社好參加比賽(整個南投縣只有兩所學校設有國樂社,就算輸了比賽,還有「第二名」成績).....;實習結束後,王老師入伍當兵,直到921大地震摧毀許多學生家園,奪去無數生命,王老師重回中寮,眼見斷垣殘壁的慘況,聽到倖存學生們無助地問他:「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他決定留下來守護這群孩子.....。

預告剪的不吸引人,但電影其實拍的不錯。
預告剪的很吸引人,但電影其實拍的糟糕。
這兩個選項,不知道哪個比較讓人傷腦筋。後者短期看,大概比較有機會迅速衝出票房,前者長期看,一開始可能不受重視,但運氣如果夠好,或許有機會仰賴口碑,拉出票房尾勁(只是台灣每週都有一堆新片上映,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對我來說,《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屬於「預告剪的不吸引人,但電影其實拍的不錯」,即便它有不足之處,部分人物/事件轉折寫的不夠深刻,例如王老師的心境變化,不免俗送上「因為....所以.....」窠臼(也許真有其事吧),《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無需硬要交代王老師的「過去」,畢竟他在不知不覺間與學生發展出如家人般的情感,已是讓他決定留在中寮的最好理由(清楚交代過去,我反而會多想:為何一開始沒想到以前老師的教誨?如果沒有921地震,王老師還會回中寮服務嗎?)、或是偏鄉資源與經濟問題,沒有更深入討論(國樂比賽改變的只是孩子們的心,但現實問題依然存在)、或是一腳老師和小倫老師其實都有些面目模糊等。




整體來說,我喜歡《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它用「為了考績當一名好老師」和「真心想要當一名好老師」來看王老師的改變(都是好老師,但對學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在片中出現兩次「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台詞,學生第一次詢問王老師時,他顧左右而言它,避過問題,說明王老師的心虛,同時比對大仔對老師的失望(每個人都想要往高處爬,沒有哪個老師願意留在中寮幫助他們),地震過後,王老師重新回到中寮,學生又問了一次:「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王老師依舊沒有回答,但他的行動說明一切,電影片末,大仔和阿肥問老師:「老師,我們想考高職,但我們怕會考不上。」,老師回答:「怕什麼,拼啊,我陪你們。」,我陪你們,這四個字,就是孩子們的定心丸,明白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有個人都會在背後守護/支持他們,進一步來看,王老師的回答也可以是對受災嚴重的中寮喊話,只要我們都在,中寮就一定會重新站起來;另外,電影尾聲的音樂比賽同樣有著動人手筆(煽情,但效果很不錯),椅子一擺出來,我已經「嗯哼」了一下(小哽咽)、演奏樂曲從一開始的抒情變調成歡樂樂章(這一幕好《修女也瘋狂2》喔),訴說孩子們(以及中寮)不服輸不向困境低頭的奮戰精神、而學生們選擇的演奏曲目以及後來的「陪你們演奏最後一曲」設計,都能有效觸動觀眾情緒。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的影片情調有著樸實質感(會讓我想起《魯冰花》)、震後特效做的頗逼真、年輕孩子們的演技有點生澀,但生動自然、飾演王老師的是元介、小倫老師的夏于喬、工友兼校長的陸弈靜等,都有適切表現,對了,網路上翻查《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資料,發現飾演王老師母親的演員是張瓊姿?!嘿,我完全沒有認出來耶!!!

最後,是元介在部隊時頭髮還剪短短,怎麼一回到中寮,頭髮就忽然變長了呢?(還是我看錯了?)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