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喜歡我吧?」夏洛特。
「妳是我的母親。」伊娃。
「好一個回答。」
「那妳愛我吧?」
「我當然愛妳,我是妳的母親。」
「才怪。」

伊 娃和知名音樂家母親夏洛特已經七年未見,聽聞母親愛人李奧納多過世,伊娃寫了封信邀請母親到她和先生的鄉間小屋「牧師宅」小住一段時間,夏洛特帶著行李來 到牧師宅,發現伊娃早把行動不便的妹妹海蓮娜從療養院接回家同住,夏洛特害怕面對海蓮娜,因為內疚也因為習慣逃避生活裡的困難,某天晚上,夏洛特做了個惡 夢而驚醒,失眠的她與伊娃徹夜長談,揭露兩人埋藏內心多年的真心話與埋怨與秘密......

好看的電影,簡單幾個場景就夠了。 柏格曼導演的《秋光奏鳴曲》把母女關係講得好恐怖,電影從伊娃寫信邀請母親同住揭開序幕,那場戲先讓觀眾聽見伊娃字裡行間對母親的關心與疼惜,但唸完信 後,伊娃問先生:「我寫得好嘛?」,先生溫柔回覆:「妳寫的非常好。」,伊娃離開先生書房後,我們看到先生臉上露出一絲不快表情,說明他對丈母娘來訪一事 的反對,但作為一位疼愛妻子的丈夫,他如何能表現出自己的不開心?《秋光奏鳴曲》前半場其實都是在口是心非的情境下推演,夏洛特面對海蓮娜時,溫柔耐心, 儼然一副慈母模樣,獨處時才會質疑伊娃的邀請別有用心並顯露她對海蓮娜的不耐;伊娃也是如此,她跟先生說:「我沒想到她居然會答應拜訪。」,原來寫一封文 情並茂的家書,也只是出於禮貌?

只是禮貌嗎?我們從伊娃與母親的徹夜長談明白母女倆人之間有著化解不開的心結,伊娃自小渴望母親的肯定與 關愛,為達到母親的要求(標準),因此心生壓力,無法用平常心面對母親與自己;夏洛特總是舉止優雅,臉上永遠掛著完美的微笑,伊娃看穿母親的為人,覺得母 親的付出不過是想要符合「社會對於母親的想像」的虛偽做戲;夏洛特與伊娃就是一把相互拉扯彼此肉做的心的鋸子,一來一往把雙方的靈魂割得血肉模糊;伊娃覺 得母親只愛自己,只想維持她的完美形象,一旦碰到不合自己心意的狀況,就會找個理由躲得遠遠的;夏洛特渴望擁有俗世家庭生活卻又不願甘於平凡,她或許覺得 自己像一紙風箏,想要高飛,但老被家庭與女兒與社會責任給拉住,她害怕這一切(身為母親、無趣的人生、成為病重或沒有才氣的女兒的母親等)卻也逃不開這一切,只能消極地面對她的家人。




「我害怕妳的索求。」夏洛特。
「我一無所求。」伊娃。
「但我覺得妳有。」

我 們如何能解開夏洛特與兩個女兒的心結?嘴上說痛恨母親的伊娃,內心裡依然無法捨棄對母親的愛;夏洛特刻意展現她對女兒的愛,但她就是無法愛女兒比愛自己更 多;伊娃在片末對質戲中,直言不諱道出母親的自戀自私與無情,她說母女關係是最糟糕的組合、甚至說母親是世上最大的禍害,但電影最後,當母親又像過往一樣 逃離她的身邊時,伊娃依然寫了封信向母親道歉,表示自己把話說得太重,她永遠不會放棄對母親的愛云云;所有的親情關係大約如此,愛與恨很難區分清楚(不禁 想起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

《秋光奏鳴曲》給了觀眾一個無言的結局,開場伊娃寫信邀母親同住,母親也現身拜訪,片末,伊娃再次寫信給藉演奏會之名離去的母親,母親會否再次拜訪女兒?如果母女倆再次相聚,他們真能找到和平相處之道,或者會如過往般,最後又鬧得不歡而散?也許母女關係(或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無解習題,總是彼此依賴又彼此折磨,總是在希望中瞧見失望,又在失望時期待希望的到來; 不禁想起不久前才看的《愛情未來》的其中一段對白:「當我們有慾望,我們可以是不快樂的,我們等待未來成真。假使快樂不來,希望就會延展開來,激情維持多 久,幻想的魔力就多久。這個狀態是自給自足的,其伴隨的焦慮是一種滿足,它填補了真實。不幸是屬於那些沒有慾望的人,他們因此失去他所擁有的一切,希望比擁有更容易令人滿足,快樂存在之前才是真正快樂的。」;快樂存在之前才是真正快樂的,呵呵(苦笑)。

「我覺得我只是妳空閒時間把玩的玩偶。」

很 喜歡《秋光奏鳴曲》片中母親與女兒接連彈奏蕭邦一曲的橋段,無論是母親對女兒或是女兒對母親的凝視,都同時包藏著訴不盡的複雜情感,他們在彼此臉上看到了 什麼?是愛是怨是渴望是失望?女兒彈完曲子,她希望母親評論自己的琴藝,母親要不要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已是兩難,後來夏洛特親自演繹一遍鋼琴曲,既像是給 女兒下指導棋(造成伊娃自信的崩盤),卻也可能是母親想要女兒更精進的付出(但未必是以愛為出發點)。




很心疼電影裡出場不多卻很有存在感的海蓮娜一角,海蓮娜就像是片烏雲籠罩在母親心頭上,她(海蓮娜)就是夏洛特畏懼的一切總和(命運、責任、禁錮,不幸,無能為力), 夏洛特對海蓮娜有內疚,因為她應該要愛女兒卻忍不住厭惡起女兒,海蓮娜代表著夏洛特無力掌控的現實,致使追求完美的她無法避開人生並不完美的真相,《秋光 奏鳴曲》最讓人感到不捨的一幕,是伊娃用話語攻擊母親時,樓上的海蓮娜趴在地上哭喊著母親,卻得不到任何回應(多諷刺啊);伊娃對母親說:「女兒的不幸就 是母親的勝利嗎?」,其實這話反過來說也適用,當累積的怨恨已經深刻荼毒彼此的心靈,那麼「母親的不幸或許也可以是女兒的勝利」?得不到回報的愛,就只能 用傷害對方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秋 光奏鳴曲》結尾好哀怨,我其實沒有看到任何的希望,夏洛特在片尾跟男子保羅坦承她對海蓮娜的心情:「她(海蓮娜)為什麼不死?我這麼想是不是很無情很自 私?」,這段話讓《秋光奏鳴曲》裡的海蓮娜與伊娃與夏洛特構成一個無法逃脫的愛恨地獄,母女三人經歷重逢、相處、衝突、相互指責後,她們的關係又恢復到電 影一開始的狀態:海蓮娜永遠不會得到母親的愛、伊娃永遠恨著母親又愛著母親、夏洛特永遠只會愛自己,只會碰到問題就習慣性逃亡......

《秋光奏鳴曲》的劇本「情感豐滿而非多愁善感」(這句話其實是借用片中母親對蕭邦樂曲的詮釋), 柏格曼導演把一個尋常的母女相處時光拍得叫人怵目驚心,電影有幾場戲拍得好曖昧,我其實不太確定導演的暗示為何,例如夏洛特做了場惡夢,有個人握住她的手並準 備侵犯她的身體,夢境裡的人是誰?導演是否暗示夏洛特有被性侵的經歷或單純表現她對「親密關係」的排斥(夏洛特自小沒能獲得父母親的關愛,造成她習慣與人 保持距離?);此外,海蓮娜與母親愛人李奧納多的關係也很微妙,李奧納多與海蓮娜是否僅止於欣賞沒有更進一步的關係?李奧納多單獨與伊娃姊妹待在家中時, 他對伊娃說:「妳相信嗎?有一隻蝴蝶在撲打著窗戶。」,這段話指得是什麼?暗示他明白海蓮娜對自己的愛,卻害怕開窗讓蝴蝶(海蓮娜)進來?

最 後,《秋光奏鳴曲》的好看當然與片中兩位女演員的精湛演出有很大關係,場景單一對白冗長,演員對戲能否擦出火花格外重要,飾演母親夏洛特的Ingrid Bergman和飾演伊娃的Liv Ullmann,對手戲好看得不得了,Liv Ullmann從畏縮自卑到強悍,Ingrid Bergman從優雅冷漠到崩潰,情緒轉折都處理的極為細膩與動人!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