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贖罪」是一部劇本結構十分嚴謹的精緻小品。

很多人誤以為它是史詩電影,其實它不是,即使有戰爭場景、有屠殺、有大時代悲劇般的愛情故事,但它仍只是一部私人、私密的日記耳語:關於發生在多年前的漫天謊言,牽動一輩子的悔恨和永遠得不到答案的原諒。

這部電影從攝影、美術、到音樂,無一不美,精緻地猶如易碎的玻璃藝品。演員表現出色,人人各司其職,恰當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可惜,戲份平均分擔,日後大型頒獎典禮,應該通通沒有得獎命。

電影最耀眼的靈魂人物,要屬導演Joe Wright(傲慢與偏見),他擅用技巧,為老舊的愛情故事,說出新意。



電影「鐵達尼號」的結局,年邁的女主角Rose將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丟入大海後,回到船艙內休息,鏡頭緩緩地滑過Rose沈睡的臉龐、以及桌上陳列著她年輕的照片,鏡頭繼續遊走,穿過船艙、進入海底的鐵達尼號甲板、迴旋樓梯、大廳,然後,唰的一聲,荒蕪的鐵達尼號像是活了過來一般,重現了沈沒前的華麗景觀。

這時,年輕的Rose緩緩走下樓梯,在樓梯口迎接她的人,正是她愛了一輩子,卻無機會相守的Jack。



史帝芬史匹柏的「AI人工智慧」,機器男孩Davie為了成為人類,到處尋找藍仙子,希望仙子可以把他變成生命體。

然而,藍仙子終究沒有找著,Davie反而跟著小潛艇沒入遭水滅頂的城市底層。

當觀眾以為這就是電影的結局,正在為Davie的遭遇感到傷心時,忽然,鏡頭轉為多年後的時空,新的機器人找到了Davie,他們對於這款舊型的機器人感到好奇,為了達成Davie心中的遺憾,新世界的機器人利用DNA製造出Davie的人類母親,讓他伴著母親一日,渡過生命裡最美的一日。



完美的結局,是導演的宅心仁厚?還是濫情?

不管是「鐵達尼號」或是「AI人工智慧」,Rose與Jack宛如天堂重聚、Davie和人類母親共度美好一日,都讓觀眾走出戲院時,仍可以紅著眼眶安慰自己:嘿,至少他們沒有遺憾了!!!
嘿,至少他們沒有遺憾了!!!

這句話同樣成就了「贖罪」,卻有著全然不同的視界。



1935年,熱愛寫作、家境優渥的13歲女孩Briony,暗戀著幫傭的孩子Robbie。

但是,Robbie愛的人卻是Briony的姊姊Cecilia。

我愛你、你愛她,愛情引發連串效應,Briony因為忌妒姊姊和Robbie的愛情,撒下漫天謊言,造成兩人分離。

踏入戰場的Robbie時時思念著Cecilia,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活著回來;為了反抗家人而放棄優渥生活的Cecilia成了戰地護士;因為謊言,而活在悔恨中的Briony。

三個人的命運交錯在一起,究竟Robbie能不能活著走出戰場?Cecilia能等的到Robbie歸鄉嗎?悔恨的Briony,是否可以還Robbie一個清白,讓兩個苦戀的情人重新回到彼此身邊?

緊張緊張緊張、刺激刺激刺激,預知詳請,下回分曉!!!!



是這樣嗎?劇本這麼通俗八股?(要開始講結局囉~~~沒看過電影者,可以閃人先!!)
隨著劇情發展,觀眾看盡了戰場上的殘酷無情,以及Robbie對Cecilia念念不忘的愛戀;也看到了Cecilia等待Robbie的深情不移,和她重複不停的話語「回到我身邊」;更看到了多年後,悔恨的Briony與Robbie的對談,她哭著說自己感到抱歉、而Robbie則怒斥對方的謊言,造成的傷害是如此的嚴重。

當我們以為一切都將明朗、以為Briony將還給Robbie一個清白、公道時,鏡頭切換成了現代時空,年邁的Briony成了知名作家,她正在接受電視訪問,說自己剛完成人生最後一本小說,小說的名稱就叫做「贖罪」。



Briony遲至年老才透露事情的真相????



訪談中,年邁的Briony說,這本小說帶有自傳色彩,但是很多情節都是虛構的。

其實,從Robbie被警方帶走之後,她再也沒看過對方了。

五年後,Robbie病逝於戰場上,而Cecilia也在同年喪命於一場洪水當中。

Briony懊悔多年前因為忌妒而撒謊,卻意外造成一對可能結合的伴侶從此各分東西、不再相見。

她來不及跟這兩個深愛的人說抱歉,所以,她寫下小說,她虛擬故事情節,她重現Robbie的心情、Cecilia的深情、還有她當面跟兩人道歉的情境,最後,她甚至給了兩人一個最完美的結局,讓他們開心快樂地住在海邊小屋,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觀眾看了兩個小時的影片才明白,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這只是Briony的懺悔錄,她因為謊言,而深深自責。

一輩子都在思考著:如果當初沒有說謊,現在是不是會有另一番風景??

為了安慰自己,她編造出美好的結局,但是,小說(Fiction)畢竟是虛假的:Robbie在戰場上,是否真的對Cecilia念念不忘?Cecilia在死前,是否依然深愛的Robbie?兩人的愛情究竟有多濃烈?是否真愛的那麼炙熱與浪漫,亦或者,這一切,都只是Briony虛構出來的假象?

美好的結局是導演對觀眾的撫慰(鐵達尼號、AI人工智慧);然而在「贖罪」中,美好的結局,卻是劇中人物逃避良心譴責的傷痛,是對現實最大的反諷。



沒有導演Joe Wright精彩的埋線鋪陳,就無「贖罪」結尾讓人眼睛一亮的恍然大悟。

導演用了幾個小技巧,來呈現虛假與現實間的曖昧。



1.

片中大量使用倒轉的技法,先讓觀眾看到事情的一面,再倒轉一次,用不同角度看事情的反面。

當Briony第一次見到Robbie和Cecilia的互動時,導演先讓我們看到Briony的視界:她看到了什麼,而產生誤會。

然後影像倒轉,同樣的事情用另外一種角度,便有全然不同的解讀方式。

手法並不特別,但「贖罪」卻將這個技巧發揮到了極致。

由於整部電影都是Briony想像出來的虛構故事,所以,每一次的倒轉,便可解釋為:Briony希望自己當時可以看到事情另外一面的真相。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該有多好?成了Briony不時對自己的耳語。

只是,Briony用想像填上Robbie和Cecilia的戀情血肉,難保沒有美化的成份在內。

何者為真?何者為假?如此曖昧不明,讓電影看來更有興味。
2.

貫穿整部影片,觀眾不時聽到打字機的聲音,搭搭搭搭搭,敲打著鍵盤。

觀眾一直以為這不時出現的敲打聲,是不同時期的Briony寫著不同小說。其實,這如鬼魂般的打字聲響,正是Briony寫「贖罪」小說的速度,她寫多少,觀眾就看多少。

原來,電影本身,就是一部小說完成的始末啊。



3.

電影看到一半,忍不住覺得攝影實在美的過火,帶種不真實的氛圍。

人物的近照攝影、Robbie被帶走前,Cecilia和家人分站在門口的漂亮構圖、Robbie和Cecilia戰地重逢,慌亂的景象、和Cecilia搭上巴士離開前,Robbie緊追巴士的不捨.....。

刻意營造浪漫的影像,並不是導演沈溺於攝影美學中,而是利用攝影營造出不真實的美。

為何要這樣做?因為越是美麗、虛假的影像,方能比對出結局時,那殘酷的灰暗真相啊!



我沒讀過「贖罪」的原著小說,但電影本身是迷人的,既是小說、又是電影、既是虛假、也是真情。愛情未必模糊難辦、真相不見得可見全貌。

用史詩場面包裝作家最私密的幻想,以大論小,真是奇怪的觀點,不過,我看得津津有味。

導演Joe Wright,未來相當值得期待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