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steller-01

未來世界,氣候變得嚴峻,地球資源越來越枯竭,沙塵暴越來越嚴重,糧食越來越短缺,為延續人類命脈,庫柏接受太空總署召集,拋下他的父親及一對年幼兒女,領著一支探險隊遠征太空,找尋可供人類生存的新星.....。

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導演的《星際效應》有感動我。儘管它的科學理論看的我一知半解,什麼黑洞什麼蟲洞什麼時間差移,我幾乎都處在有聽沒有懂的狀態,但我懂著感情,懂著牽絆,懂著求生本能,懂著自私也懂著無私,安海瑟威飾演的女博士艾蜜莉亞在片中說:「有些東西可以超越科學,超越時空次元的感知,那就是愛。」。

(抱歉,底下都是雷!)

intersteller-02

《星際效應》前半小時節奏很緩很慢,導演花費不少篇幅琢磨庫柏和女兒墨菲的感情戲(兒子湯姆抗議父親偏心!!),為的就是說服觀眾相信這對父女的愛與默契,可以突破橫隔在他們前方的所有難關(即便中間隔了蟲洞、隔了不同銀河星系、隔了不同時空云云)。
因此,就像所有時空電影般,《星際效應》的劇本環環相扣,前後呼應,人物間的對白看似無關緊要,其實多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一如墨菲口中的鬼魂、庫柏教導墨菲如何解開二次元碼、或是庫柏解釋女兒名字的由來:「莫非定律不必然都是指壞事,也可指意料中會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生」,原來所謂的冥冥中自有定數並非巧合,而是必然性,藉黑洞與平行時空設計,搭起父親拯救女兒、女兒拯救父親的奇妙橋樑。

intersteller-03

我喜歡《星際效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部影片沒有真正的壞人;一如艾蜜莉亞的父親布蘭德博士堅信地球已經無救,假造出計畫A,好讓女兒以為一切仍有轉圜餘地,而甘心上太空探訪新天地;布蘭德博士隱瞞真相(地球上的人類根本無法前進太空),剝奪庫柏與家人的相處時間,他是壞人嗎?艾蜜莉亞曾經問過庫柏:「你女兒不知道你上太空的目的?」,庫柏說:「當妳為人父母的時候,妳會不顧一切保護自己的孩子,妳不會告訴年僅10歲的孩子世界末日就要來臨了。」,庫柏隱瞞女兒上太空的真正原因,是不想讓孩子成天活在恐懼中,同樣的,布蘭德博士瞞騙庫柏,是信任他高超的駕駛技術將能提高艾蜜莉亞在外太空的存活機會,布蘭德博士瞞騙艾蜜莉亞,是因為他希望女兒可以找到一個比地球更適合生存的新天地。

既然布蘭德博士不是壞人,那麼麥特戴蒙飾演的科學家曼恩,為讓自己存活下去,意圖取走庫柏性命與船艦以求自保,他應該算是壞人吧?
老實說,我也不覺得曼恩是壞人,他只是個獨自在無人境地生活數十年,希望自己不會被遺忘不會遭到遺棄的孤獨孩子罷了;對我來說,曼恩就是墨菲的一體兩面,他們都寂寞也都孤單,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墨菲心靈有個依靠,相信父親一定會返家,一定會遵守約定回到她身邊,可是曼恩沒有家人,他孤零零的生活在遙遠異星上,啃食著逐漸被人遺忘的恐懼;「不要小看渴望有人相伴的力量」曼恩從睡眠艙醒轉過來的第一句話,早已道出其內心的空洞與惶恐。
想來人真的是怕寂寞的生物,《彗星來的那一夜》的女主角寂寞到想要換到另一個平行時空生活、《浩劫重生》的湯姆漢克寂寞到連足球都能聊天、《接觸未來》的茱蒂福斯特寂寞到希望遙遠銀河會有外星人與她接觸啊!

intersteller-05

從布蘭德博士的祕密被揭發到曼恩撕破臉大暴走,《星際效應》一度看的我腎上腺素激增,心情緊張的不得了;電影後段,庫柏進入黑洞,劇情謎底一一揭曉,節奏開始變得紊亂;庫柏跟機器人塔斯說:「他們就是我們,人類文明會從三次元一路發展到五次元,未來的我們將會拯救過去的我們云云」,到頭來,拯救人類文明的還是人類自己囉?
人類的「求生本能/意志」果然是超強大的武器啊,難怪曼恩可以忍受長年孤獨存活下來、難怪庫柏可以在危急時刻將救生艇順利接回不斷轉動的環形太空站(加倍凸顯出曼恩的技術有多爛.....)、難怪墨菲可以順利帶領人類上太空。
只是,老師我有疑問(舉手)
我還是不了墨菲為何在重新翻閱小時候的筆記本時,看到上頭寫的「Stay」字樣,馬上就聯想到這可能是父親留給她的求救訊息呢?她又是怎麼解開重力問題,帶領所有人上太空?

intersteller-06

《星際效應》是一部怪有意思的電影,又是親情又是科學又是科幻又是平行時空,元素豐富的叫人眼花撩亂,它不是諾蘭導演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前段稍悶、中段精采、後段紊亂),《拼圖記憶》和《全面啟動》仍是我心目中的前兩名作品;我並非諾蘭導演的死忠影迷,他的作品之於我有種過於精心算計的距離感(《星際效應》依然給了我類似感覺),但我仍然一次又一次進戲院捧諾蘭導演的場子,因為無論是《蝙蝠俠》三部曲或《全面啟動》或本片,它們都是專屬於大銀幕的電影,唯有在戲院觀賞,才能感受到影像的強大魄力與魅力。(我有想再刷一次《星際效應》的衝動,哈)
《星際效應》有壯闊景緻、有Hans Zimmer一如往常的出色配樂、有Matthew McConaughey、Anne Hathaway等人的精湛演出,還有一台通人性的機器人「塔斯」,塔斯是《星際效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它的幽默它的忠心它的性能強大,都讓我好希望自己家裡也能擁有一台塔斯喔,感覺跟它聊天,永遠不會感到無聊,哈。

最後,觀賞《星際效應》時,看到庫柏一家人居住的小屋和大片玉米田以及片中難解的異象等,我腦袋馬上浮現M. 奈沙馬蘭導演的《靈異象限》;兩部影片的角色組合頗相近,《靈異象限》是一個爸爸,一個叔叔,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星際效應》則是一個爺爺,一個爸爸,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兩部影片的母親都剛巧英年早逝;然後《星際效應》片尾的逆轉劇情,所有的人與事都非巧合都有意義,也跟《靈異象限》的劇本結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星際效應》不是《靈異象限》,它有天上一日地上數年的現象,宛如《全面啟動》的夢境裡外時間差重現(夢境時間長於現實時間);它還將《全面啟動》裡的巴黎市中心上下大翻轉場景給搬到外太空重現;而庫柏陷在黑洞中的情節,像不像《全面啟動》的混沌狀態?時間滴答走,如不趕緊想辦法逃離,只怕永遠被困在黑洞之中。
《星際效應》也讓我想起諾蘭導演的《頂尖對決》,魔術師為能成就幻術而撒下漫天大謊,正如布蘭德博士為拯救艾蜜莉亞,欺騙她有計劃A和計畫B兩套選擇,才能順利將女兒和庫柏送往外太空,自己獨留在地球想法自救或等死。(唯有付出一定程度的犧牲,才能達到最終目的/目標!)

intersteller-07  

另外,《星際效應》的「拉薩路任務」(維基百科解釋:拉撒路Lazarus,天主教漢譯為拉匝祿,耶穌的門徒與好友,經由耶穌而奇跡式的復活)令我想起導演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為拯救女兒(人類)而放棄平凡人生前往太空出任務的庫柏,他的無私,他的勇往直前,他的不思放棄,以及他為拯救艾蜜莉亞而犧牲自己的行徑,都跟蝙蝠俠如出一轍;更甚者,庫柏順利從黑洞中脫身的劇情,令我想起順利從爆炸蝙蝠機逃脫的蝙蝠俠(死而復生);而《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結局,羅賓從蝙蝠洞平台緩緩升起,象徵蝙蝠俠將拯救世界的使命/任務傳遞給新一代,《星際效應》則讓觀眾看到已是年邁奶奶的墨菲(我沒有認出扮演年長墨菲的是《大法師》裡,飾演著魔女孩母親的Ellen Burstyn耶!),病床四周圍繞著許許多多的子孫,這群年輕子孫與羅賓有著相同意義,年輕世代接續前人腳步,迎向未知未來。
年輕世代接手了,老一輩方能離開。《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有個美滿結局,蝙蝠俠與貓女卸下超級英雄裝扮,悠閒地坐在某個露天咖啡廳,享受平靜生活,《星際效應》結局,年邁的墨菲告訴庫柏不要白髮人送黑髮人,告訴父親快去追求屬於他自己的人生(墨菲成了管家阿福),而電影就在庫柏前往異星找尋艾蜜莉亞下落告終;蝙蝠俠與貓女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一如庫柏與貓女(艾蜜莉亞)也將擁有屬於他們的幸福人生吧?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socks1975 的頭像
    hatsocks1975

    香功堂!!PIXNET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