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森林關門了。
講這句話時,多少帶了點無常的感慨。生活中的美好,總留不住,一如父執輩老感慨的說:啊,以前我常能在小溪抓魚,可是現在小溪已經不見了...。
父親話裡帶著對過往的思念,而我,和我的朋友們,則會感慨的說:以前,我們老愛在挪威森林喝杯咖啡,聊著生活裡的五四三,那曾經是多麼快樂的時光啊!
挪威是我們鍾愛的咖啡館。
至於是哪一年愛上挪威,已經不可考。
我記得咱們這群長舌婦們,為了找一個可以坐下來好好聊天、好好抽煙、環境舒適、又有好音樂的咖啡館,可也花了不少年尋覓。
我們駐足過的咖啡館、紅茶店無數,不是座位不舒服(風阿城,也關囉)、就是場所不夠衛生(123木頭人,真的很髒)、再不然,就是悶在地下室,吸菸區活像個大型水煙管,空氣完全不流通,抽一根煙,等同二十根煙的量(丹阿堤,連你都關門了....)!
可是挪威不同,它有一股氣質,讓我們這群人終於能夠定下心來。
它有漂亮的大落地窗、木頭椅子、漂亮又有氣質的掛圖。
它的室內燈光暈黃,不會有日光燈刺眼的不耐。它的小桌上,都附了盞很有氣質的小桌燈,可以讓人安靜地看著書。
它的音樂一點都不俗,老闆對音樂有著過人的品味,我們常聊天聊到一半,突然安靜了下來,只為了好好把一首歌聽完。
它完全不禁煙,即使不抽煙者如我,待在這樣寬敞的環境,都不會覺得太不舒服。
我從來不是一個愛喝咖啡的人,我喜歡挪威,並不是因為我愛上了老闆煮的咖啡。
我也從來不是一個愛去特定場所的人。我害怕跟老闆太熟的感覺!有次去風阿城,老闆忽然跟我說:啊,你怎麼這麼久沒來?你都沒有變喔!要常過來這邊啊.....。在那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出現在風阿成了。
即使是挪威,我都沒跟老闆聊上半句話。但是,我就是很愛這邊的感覺。我很愛老闆那種不會耍熟悉、賣弄家常的個性。
我喜歡老闆木訥的態度,總是默默的煮咖啡,偶爾跟他的客人聊天,偶爾晃出去又晃回來的窮忙。
這家咖啡館,乘載了我們朋友群的記憶。
我們幾乎每個禮拜都會到挪威報到一次、二次、甚至三次。它是我們的祕密基地。
常常電話拿起來:嘿,今天好想跟你聊天喔!嗯,要出來嗎?好,那六點挪威見。
因為熟悉這個環境,所以每次進咖啡館,我不用看Menu,就知道自己想喝什麼。沒錯,榛果卡布!偶爾來個原味起司蛋糕(這可是輪A推薦的呢)、再不然,烤個培果、來份輕食三明治也不錯。
我生命中重要的人,都在這邊出沒過。除了我們這群極度愛聊天重病患者外,S、F、44也都來這邊報到過。
我記得F跟我朋友聊天時,他那靦腆的大笑表情。
我記得S每次來挪威,都會說:嗯,他們咖啡不錯!
我也記得44來挪威找我前,都會先在門口跟我揮手,然後才進來。
這家咖啡館的桌椅如果有裝針孔、竊聽器,一定聽到我們不少的祕密。
我們在這邊討論如果中了樂透要如何如何、說著未來的徬徨、說著生活裡傷心的意外、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感情。
好多人來來去去,朋友身邊的人,換了又換,唯一沒有變的:就是挪威。不管身邊的人變成哪位,我們還是習慣出現在挪威。
套句廣告詞: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往挪威的路上。
挪威在6月30日關門了。
29日當晚,我們又出現在挪威,為它送行、跟它道別。
其實,我們不只是跟挪威說再見,我們也在跟我們過去的時光說再見。
那天晚上,客人絡繹不絕,音樂聲大的不像話,好像要用龐大的音樂驅走哀傷。我拍了照留念,想說星期一來公司,一定要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個讓我們萬分難忘的咖啡館。
我甚至在離開咖啡館的時候,就想好了文章的主題:挪威森林裡的一座咖啡館。
結果,在星期天的下午,我在晚報上看到導演楊德昌過世的消息,心中,好像開了洞。
楊德昌先生的作品,我看得不多。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印象不深刻,連那最後一刀斬斷青春的血腥,都無法感動我。
一一,雖然名楊海外,但我對電影卻沒有太多的認同,總覺得這部電影離我太遠,劇中角色的失落與徬徨,完全不干我的事(也許該找出來重看吧...)。
然而,楊導的恐怖份子,卻是我難忘的作品。
某年金馬獎慶祝三十週年,播放一些曾經得獎的作品,恐怖份子即是其中之一。
這部電影講的是都市人的疏離、講的是現代生活的壓力、講的是愛情的尋找與背叛、講的是人的脆弱、無助、講的是冷靜表面下,一觸即發的恐懼與不確定感。
恐怖份子的氣氛壓縮的很驚人,整部電影都在醞釀著片尾的高潮,每個人的失落、寂寞,都在電影結束前,轟然一聲全部炸開。
它根本是一部城市寓言,洞悉著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我覺得現在重看恐怖份子,更能體會影片中那股龐大不解的情緒。
我沒預料到會看到這麼一部精彩的電影,當我步出戲院,我深深地吸了口氣,細細回想影片的枝節:女孩的照片拼貼、男孩的追尋、還有潔白瓷磚上,流著汨汨的紅色鮮血。
這部電影讓我看到台灣新電影的力量(台灣新電影開始時,我年紀還太小哩),也讓我對台灣導演的創作力,有著更多的敬意。
報紙上寫著楊導的事蹟、談論著他沒有完成的夢想。
讀著文章,我心中五味雜陳。也許因為我也愛電影吧、也許因為我有夢想卻沒有追求,所以,當我看到又一個滿懷夢想的人的殞落,我心中有著難過與不捨。
楊導過世了、挪威關門了。
一個週末有兩個不同事件同時發生。
一個週末過去,世界好像不一樣了,好像變了樣。
在現實生活中的楊導與挪威,已經拉下紅色的布幕,跟喜愛他們的觀眾謝幕。
而記憶中的楊導與挪威,才正準備登場表演,等著開幕的時刻。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印象不深刻,連那最後一刀斬斷青春的血腥,都無法感動我。
一一,雖然名楊海外,但我對電影卻沒有太多的認同,總覺得這部電影離我太遠,劇中角色的失落與徬徨,完全不干我的事(也許該找出來重看吧...)。
然而,楊導的恐怖份子,卻是我難忘的作品。
某年金馬獎慶祝三十週年,播放一些曾經得獎的作品,恐怖份子即是其中之一。
這部電影講的是都市人的疏離、講的是現代生活的壓力、講的是愛情的尋找與背叛、講的是人的脆弱、無助、講的是冷靜表面下,一觸即發的恐懼與不確定感。
恐怖份子的氣氛壓縮的很驚人,整部電影都在醞釀著片尾的高潮,每個人的失落、寂寞,都在電影結束前,轟然一聲全部炸開。
它根本是一部城市寓言,洞悉著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我覺得現在重看恐怖份子,更能體會影片中那股龐大不解的情緒。
我沒預料到會看到這麼一部精彩的電影,當我步出戲院,我深深地吸了口氣,細細回想影片的枝節:女孩的照片拼貼、男孩的追尋、還有潔白瓷磚上,流著汨汨的紅色鮮血。
這部電影讓我看到台灣新電影的力量(台灣新電影開始時,我年紀還太小哩),也讓我對台灣導演的創作力,有著更多的敬意。
報紙上寫著楊導的事蹟、談論著他沒有完成的夢想。
讀著文章,我心中五味雜陳。也許因為我也愛電影吧、也許因為我有夢想卻沒有追求,所以,當我看到又一個滿懷夢想的人的殞落,我心中有著難過與不捨。
楊導過世了、挪威關門了。
一個週末有兩個不同事件同時發生。
一個週末過去,世界好像不一樣了,好像變了樣。
在現實生活中的楊導與挪威,已經拉下紅色的布幕,跟喜愛他們的觀眾謝幕。
而記憶中的楊導與挪威,才正準備登場表演,等著開幕的時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