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01.jpg

台灣的影迷真幸福,除金穗獎、金馬影展、奇幻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紀錄片雙年展....外,咱們又多了個影展可看,即是《噶瑪蘭國際短片節》。

『2011年夏天,台灣誕生了第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國際短片影展《第一屆噶瑪蘭國際短片節》(Kaval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近年來台灣影展蓬勃發展,策展主題多以長片形式居多,一直缺乏真正的國際短片影展。首屆「噶瑪蘭國際短片節」將和台灣其他鼓勵短片的類似影展做出區隔,標榜台灣唯一的國際短片競賽單元,不僅有台灣本土作品,更廣納國際優秀短片在宜蘭映演,交流出不同的創作火花。目前已規劃六大主題,強調前衛、音樂、動畫、兒童與環保,首屆邀請大師如美國怪傑導演大衛林區和靈魂偶師川本喜八郎的短片作品;推薦新銳導演專題,介紹民眾認識善於從電玩擷取靈感的年輕動畫導演大衛歐雷利,宜蘭青年導演林英作的短片;更鑑於宜蘭童玩節、兒童影展及綠色影展極富宜蘭特色的延續,設置了「童樂園」、「尪仔畫」、「綠巨能」等精彩單元。』(以上文字取自影展官網)

短片,是我「影展經驗」的起源。
高中時期第一次參加金馬影展觀賞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短片集,當時覺得一張票錢可以看到三部(或更多)風格各異的作品實在「俗擱大碗」。
只是三部短片一路看下來,心靈也經歷了一場「觀影文化震撼」洗禮:第一部短片放完,全場鼓掌、第二部短片放完,全場笑聲連連、第三部短片放完,觀眾走了一半,留下的觀眾則有一半剛從睡夢中被叫醒。
這時我才明白:「原來短片並不好拍」!
大家若看過《巴黎我愛你》或是《紐約我愛你》便會發現擅拍長片的大導演們,一碰上短片也容易失手、失了風采。
對我而言,短片是電影世界的百米賽跑,須在短短五分、十分、二十分鐘內講好一個故事,分分秒秒都得謹慎處理,要能有效率地將故事的起承轉合講完,還要有令人驚喜的爆點。
我愛看短片,有一部份原因大概是貪圖那「短時間內決定喜歡或討厭一部作品」的爽快,以及貪圖電影觀點被濃縮在瞬間的精簡。

噶瑪蘭-02.jpg

上個週末,特地前往宜蘭參加《噶瑪蘭國際短片節》。
呵呵,幸運如我被痞客邦抽中「噶瑪蘭國際短片節特派員」活動,不但擁有一張可以免費看片的通行證,還加送一個4G隨身碟,實在足感心。
此次在《噶瑪蘭國際短片節》看了三場短片集,分別是《國際競賽短片C》、《宜蘭貳勢力:翻滾吧,林育賢》和《童樂園:童樂園短片精選》。
《國際競賽短片C》集結五部作品,水準頗為整齊。西班牙黏土動畫《瘋妻狂想曲》將黑寡婦謀財害命的類型故事結合科學怪人,玩出一則影像瑰麗、動畫技巧精緻、充滿惡搞風格的精彩佳作;台灣導演方信凱的作品《白雪公主》,以童話故事的美好對照出現實世界的殘酷與無法逃脫,白雪啊,是綿密的雪花、是白皙的皮膚、也是吸毒過量後蒼白而無血色的面容,短短八分鐘長度,卻有著極為沈重的力量。
荷蘭出品的短片《方糖謀殺案》敘述美女鄰居跟隔壁宅男借糖罐卻意外致死,到底是怎回事呢?片長不過七分鐘,卻讓人看完後哈哈大笑又忍不住對劇本點頭稱好,機巧點出人們面對外界眼光與觀點時的恐懼與慌張,可能會引發一場多麼「致命」的災難啊!
瑞士導演Anthony Vouardoux的作品《藍星浩劫》,單看前半場,我以為這會是一部短版的《浩劫餘生》,未料看完電影後,竟是荒謬又憂傷的短版《荷頓奇遇記》或者《MIB星際戰警》。面對《藍星浩劫》我真不知該笑還是哭,生命原來可以這麼偉大、也可以這樣微不足道啊。
日本動畫名家和田淳的作品《豬境夢遊》是一部讓我看地一頭霧水卻又忍不住深愛上的影片,怪哉。我好愛這類突梯怪異的畫風、好愛這種沒由來的故事情節,為啥會有一隻超級大豬擋在家門口?又為啥故事中的一家人都圍繞著神豬做出無厘頭的舉動?還有,片末神豬到底去哪了?是夢?是真?傻傻分不清。片尾母親從家中小狗手中拿回她的口紅,她為自己上了妝,然後開心地蹭著懷中的小豬....;銀幕外的我,莫名感動了起來。或許,神豬只是母親愛戀對象、物品的一種投射吧。

噶瑪蘭-03.jpg

《國際競賽短片C》看地我驚喜連連,隔天接著看《童樂園:童樂園短片精選》,更讓我滿心歡喜,感動大推薦。
《童樂園:童樂園短片精選》集合五部短片,有手繪動畫、3D動畫、紀錄片、劇情片和奇想片。儘管出品國、創作者、題材都各不相同,可每部作品間卻有一個共通的主題串連著彼此。
拉脫維亞導演的作品《烏鴉街的春天》,清新勾勒出孩子氣的青澀愛情與對自身、未來的期望。音樂非常好聽,故事與畫風簡單樸實,結尾一句「我們去看電影吧」,令我感動不已,我們也曾經如片中的孩子般,對愛情、對背叛、對失落沒有那麼多的得失心啊。
英國導演Philip Hunt導演的《近在眼前》改編自奧立佛傑法的童書繪本。故事敘述一名熱心的男孩幫助一隻迷路企鵝返回南極,意外促成一段跨物種的友情。我好喜歡《近在眼前》啊,不管是人物、場景設定、動畫技術、背景音樂、畫面構圖、或是故事本身,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水準。(片中的男孩與企鵝實在古錐到了極點!)
《校園烏托邦》獲得今年奧斯卡的最佳記錄短片獎,影片講述以色列一所學校收容來自世界48個不同國家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都經歷過戰爭、飢餓、或是暴力事件,在這個學校裡,他們學會新的語言、認識新的朋友、獲得新的人生契機。《校園烏托邦》是一部不複雜的紀錄片,沒有過度深入挖掘不同學生/家長之間可能存在的排斥與歧視等問題,而以絕對正面與樂觀的態度教導與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看完這部影片,多少有點感動,或許,是因為看到那些孩子剛進學校時怯生生的神情,到他們畢業時,臉上多了份動人的自信的關係吧。
看完日本導演片岡翔的短片《水母男孩》,我內心一陣暖和!一名女性特質強烈的男孩(水母男孩)跟他的好朋友小虎一起走了趟小旅行,旅途中,水母男孩告訴小虎:「日後我要跟你結婚。」,小虎嚇了一跳,卻也沒有表現出嫌惡感,而是羞怯地說:「這樣不好吧!」。儘管被拒絕,水母男孩毫不氣餒也不難過,返家電車上,依然用圍巾溫暖睡著的小虎。水母男孩對小虎的愛情當然稚氣,畢竟他們都還只是小朋友罷了,可是孩子們稚氣般的愛情(或友情),往往比成人世界的算計與計較,要來的單純又甜美許多啊。
美國導演Mike Doto的短片《我的爸爸是超人》敘述男孩的父親即將躍上大銀幕演出知名的超人電影。不知情的孩子意外看到漫畫雜誌上的父親身影,以為爸爸真是超人,故對父親多了一份景仰與崇拜...。《我的爸爸是超人》大玩美漫英雄梗,處處表現出孩子對事物的解讀易流於表面、過於幼稚與純真,可是當我看完電影後,才明白我們已經習慣被「自以為聰明」的驕傲給擺道,導演就是要拍一部孩子氣的電影,正因為他拍的理直氣壯,反讓毫不意外的結局顯地極為意外啊。
記得我說《童樂園:童樂園短片精選》的五部短片題材各不相同,卻分享著共通的主題嗎?
不管是《烏鴉街的春天》裡的純純之愛、《近在眼前》的男孩與企鵝的友誼、《校園烏托邦》跨國界與種族的尊重與融合、《水母男孩》裡超越性別的愛情,或是《我的爸爸是超人》對父親與偶像的崇敬等,退一步看這些作品會發現「愛」有很多種;可在孩子眼中的「愛」,往往只有一種,就是單純地包容與接受,不管他/她/祂/牠是企鵝、敵對國家的人、同志、難民....,這樣的愛很大卻也很純粹動人。

噶瑪蘭-04.jpg

最後,林育賢導演的作品集《宜蘭貳勢力:翻滾吧,林育賢》,個人並不推薦。
影片收錄林導演的三部紀錄片、一部短片和《翻滾吧,阿信》的幕後花絮。
首先,紀錄片拍的熱鬧有趣,但觀點未能挖出有趣的梗;短片攝影美則美矣、劇本也有小亮點,可惜情緒過於矯情,配樂也用地稍嫌過火;《翻滾吧,阿信》的幕後花絮在網路上都能找到.....,從紀錄片到短片到幕後花絮,我都沒有被打動。
只能說林導演的《翻滾吧,阿信》,從技術面到說故事技巧都有長足進步,這幾部稍早的作品則和《翻滾吧,阿信》的整體水準有著一大段差距。
當然啦,如果你/妳超愛《翻滾吧,阿信》或對林育賢導演有著高度好奇心,那麼,《宜蘭貳勢力:翻滾吧,林育賢》或許可以一看吧。

在宜蘭僅待上短短兩天不到時間,尚有許多影片來不及觀看,包括大衛林區、蔡明亮、川本喜八郎、山村浩二、大衛歐雷利....等人作品,實在扼腕!
在此特別建議學生族群組團看《噶瑪蘭國際短片節》。
因為暑假快結束啦,邀個三五好友去宜蘭走一趟,看短片節(一張票才賣50元,便能看到多部精彩作品,保證值得!)、逛童玩節、到羅東或宜蘭夜市吃小吃、到礁溪或蘇澳泡溫、冷泉、騎腳踏車逛羅東運動公園....,行程怎麼搭都好玩,作為重返學校前的小旅行,挺好。
當然啦,影迷影癡們也不該錯過這個小而美的影展,只是上班族影迷們大約只能趁週末假期出遊,若選擇週末時間前往宜蘭(或羅東),千萬記得事先訂好車票,不然現場買票至少耗掉一個半小時時間!!(我就是事先沒規劃,所以買車票時間超出預期、抵達宜蘭的時間也拖延到,才會錯過岩井俊二導演的作品!)

噶瑪蘭-05.jpg  

有些小建議送給《噶瑪蘭國際短片節》:
1.我在台北沒有看到《噶瑪蘭國際短片節》的節目手冊,不知道是被拿光了還是台大誠品沒有放手冊。
看影展卻無手冊,對我來說是個大麻煩,因為我不習慣在網路上選片,痛苦啊。(影展手冊的鋪貨狀況可能要注意一下!)

2.《噶瑪蘭國際短片節》的主要放映場地:宜蘭演藝廳和羅東高中演藝廳。兩個放映地點距離有點遠,其中宜蘭演藝廳距離宜蘭火車站步行約10分鐘可以抵達;羅東高中演藝廳則距離羅東火車站約20分鐘路程。
若能在羅東火車站安排定點定時接送巴士到羅東高中,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對宜蘭、羅東不甚熟悉的影迷來說,自然方便許多。(若在羅東高中看完電影,接著趕場到宜蘭演藝廳看下一場次影片,其實有點趕哩!)
影展可能礙於經費不足還有安排上的困難,所以暫時無法提供這項服務吧。(如果《噶瑪蘭國際短片節》日後能做大,這樣的服務便會顯得很重要。)

3.我搭乘葛瑪蘭客運到宜蘭轉運站下車,下車地點或馬路上都沒看到如何前往宜蘭演藝廳的指示標誌。還好宜蘭鄉親夠熱情,隨便問個路人,馬上熱心又清楚地告訴我該怎麼怎麼走。
雖然與在地人互動頗有旅行Fu,可仍覺得路上多設置點標示牌可以表現主辦單位的用心哩。

4.《噶瑪蘭國際短片節》趁童玩節時候推出、並在童玩節舉辦試映會,這般行銷方式確能收到一些效果。只是影展若能跟童玩節合作關係更密切些,推出影展套票+童玩節入場優惠券之類的活動,或能吸引更多學生族群的參與?(也許執行上有其難度?)

5.影片放映品質不太好,片子與片子播映間隔的時間過長,另外,有些影片的畫質似乎比較差?感覺有些作品的畫面解析度略模糊,不清楚是作品本身的問題,或調借影片的問題。

《噶瑪蘭國際短片節》礙於經費或經驗(畢竟是第一屆),很多小細節未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影展選到(挖出)不少有水準的短片,看完電影會有愉悅的滿足感,這對影迷們來說,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吧。
第一屆《噶瑪蘭國際短片節》活動將持續到這個周日(8月28日)結束,有興趣的朋友趕緊計畫一下,前往宜蘭/羅東看精彩的短片吧!
《噶瑪蘭國際短片節》官方網站:http://www.kisff.tw/2011/index.php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