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年輕女孩海瑟戀上年輕男孩奧古斯都,本該是令人欣羨的青春愛情故事,卻因死神的如影隨形,而籠罩上不安的陰影......。
其一,這不是童話故事,沒有Happy Ending,《生命中的美好缺憾》開場這樣警告觀眾,重病的年輕戀人海瑟和奧古斯都談了場短暫戀愛;這仍是一部童話故事,我這麼想著,因為海瑟和奧古斯都躲過了時間的考驗,避開了愛情可能變質變醜陋的機會。
其二,「她很美,看著她不會令人厭倦。我永遠不用擔心她是否比我聰明,因為我知道她絕對比我聰明。她很風趣,卻不會刻薄。我愛她,很幸運能夠愛她。你不能選擇在這世界上是否會受到傷害,不過你可以選擇讓誰傷害你。OK,海瑟葛雷絲?」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捕捉到原著精髓,讓希望被記憶和選擇不被記憶的男孩與女孩,藉由一場短暫且痛徹心扉的戀情,學會生命的可貴不在「無法避免」的失去/逝去,而是明知自己將承受失去的苦痛,依然勇敢去愛去追求去擁抱,試圖將「有限」的時間化作「無限」的思念;儘管失去摯愛的一刻,小小心臟得要承受超過十級強度的苦痛也不後悔,因為我愛你,你也愛著我,而這份純粹無雜質的愛,將會支持著生者往下一個階段持續邁進。
其三,《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的好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兩位年輕演員的默契與氣質非常合拍。
飾演奧古斯都的Ansel Elgort,完美詮釋男孩的陽光與樂觀幽默,飾演海瑟的Shailene Woodley,則是精湛演繹女孩的敏感與細膩;我很喜歡奧古斯都呼喚「海瑟葛雷絲」名字的語氣,沒有一絲毫的懷疑,確切的知道她就是他想要的人;我很喜歡海瑟無論如何都要爬上安妮法蘭克(註)的努力,因為她和她(安妮)都明白年輕與自由並非劃上等號,她們站在死神的面前,依然宣示著不想放棄的決心,活著,努力的活著,是她們共通的信念。
註:年輕女孩安妮法蘭克和家人在二戰時期,為躲避納粹的追捕而藏身在父親公司的閣樓上。
其四,或許這樣類型的電影很難獲得奧斯卡評審的青睞,但我真心希望Shailene Woodley可以憑本片入圍明年奧斯卡女主角獎,她的每一場哭戲都有細微程度的差異,看的我既疼惜又讚嘆不已。
(小聊結局囉)
其五,老實說,我有那麼點後悔先讀了《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的原著小說,驚喜少了許多,儘管電影依然讓我掬了把不捨淚水(落淚大亮點是海瑟和奧古斯都寫給彼此的悼詞),但強度遠不如預期;電影內容大致跟小說相同,部分細節有所差異,在此小記。
(1)電影裡海瑟與奧古斯都的愛情更加純粹,小說其實有稍稍提及奧古斯都和他前女友的關係。
(2)小說中有一段海瑟和父母親的爭執,海瑟有次情緒崩潰,她高聲跟父母說:「我是一顆手榴彈!」(意指她可能隨時死去,而死亡將造成深愛她的家人或朋友受傷),海瑟的父親事後來到女兒房間說:「對我們而言,妳不是手榴彈。想到有可能失去妳,我們會很難過,但妳不是手榴彈。妳真的很特別,妳不明白這點,因為妳從來沒有過孩子,而且這個孩子還成長為優秀的讀者,又喜歡觀賞很難看的電視節目,但是,妳帶給我們的喜悅遠比妳的疾病帶來的悲哀更大。」。
我很喜歡這段父親對女兒的溫情喊話,可惜電影沒能保留這個橋段,使得父親形象在電影中顯得有點模糊。(父親是個非常愛哭的人,海瑟在小說中這樣描述自己的父親。)
(3)小說對奧古斯都的心境以及發病到死亡的過程有著較長篇幅的細述,例如他推薦給海瑟讀的小說之於他的意義、或是他在玩戰爭遊戲的過程中,習慣將自己想像成悲劇英雄,藉此呼應到奧古斯都希望自己能夠不平凡能夠被長久記憶的心願等。
(4)混蛋小說家豪萬斯在書中的篇幅也比電影多些,作者藉豪萬斯的逃避,比對出他和海瑟以及海瑟的父母親面對死亡的不同態度。
(5)《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的電影版結局,奧古斯都寫給海瑟的悼詞,結尾落在「OK,海瑟葛雷絲」這個問句上,而海瑟在讀完信後,對著天空繁星輕聲回應天上的奧古斯都說:「OK」;這是他倆的愛情密碼,OK, Always,永遠永遠。
小說版結尾大致相同,不過奧古斯都的悼詞比電影版來的長且感人,另外,悼詞結尾的問句以及海瑟的回應也不太相同。
小說版的最後幾句話是這麼寫的:
『她很美,看著她不會令人厭倦。我永遠不用擔心她是否比我聰明,因為我知道她絕對比我聰明。她很風趣,卻不會刻薄。我愛她,很幸運能夠愛她,萬豪頓。你不能選擇在這世界上是否會受到傷害,老傢伙,不過你可以選擇誰傷害你。我喜歡我的選擇,希望她也喜歡她的。』
我喜歡,奧古斯都。我很喜歡。
我喜歡小說版的結局勝過電影版,海瑟的回答更加堅定也更加無悔;或因為我讀了小說在先,反過來削弱了我對電影版收尾的感動吧。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