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00+1+dolly-bell-01

《四百擊》:影響與傳承。

一直想看《四百擊》,卻也一直犯懶著沒看,趁此次金馬影展期間將電影補上,我的感動不像那些早已看過《四百擊》的影迷朋友般激動,總覺得影片節奏有點「不順」,像是一段段生活切片組合,無法一氣呵成;加上坐在我身旁的男子,或許有著呼吸道問題(不是開玩笑),他的呼吸聲響亮,吸、吐、吸、吐,反覆著規律節拍,搞的我眼皮忍不住沈重起來;即便如此,我依然被《四百擊》的男孩主角安端所吸引,他的不羈,他的狂放,他的不被理解,他的逃亡與不斷被成人世界給拉回一個比一個還小的牢籠裡(規範)的無奈,偶爾讓我笑開偶爾也讓我傷感。
飾演安端的Jean-Pierre Léaud,略帶沙啞的嗓音與不受拘束的神情,銀幕魅力很是迷人,如果早在觀賞《你那邊幾點》前先看了《四百擊》,我應該會對Jean-Pierre Léaud現身蔡導影片更感驚喜與驚嘆吧。

400+1+dolly-bell-02

人類所有的創作/創造都在相互影響的情況下,不斷累積底醞與持續發展,電影自然也是如此;《四百擊》裡,課堂上小朋友吵鬧的狀況、以及老師領著學生在校外運動,原本冗長的隊伍,人數不斷減少,隊伍不斷變短(接二連三逃課玩耍去了)等段落,我都會想起Jean Vigo導演的《操行零分》(1933年),同樣有著鬧哄逃課的孩子,也有與成人世界的對抗,不知道楚浮(François Truffaut)導演有否受到《操行零分》啟發?
同樣的,當我聽到Jean Constantin幫《四百擊》譜寫的或輕快或抒情的配樂時,我耳朵也亮了一下,原來《紐約哈哈哈》裡的輕快配樂「L'École buissonnière 」一曲,是出自《四百擊》啊!
另外,《四百擊》裡,男孩安端的父母親因為無法忍受兒子不斷惹出大小麻煩,而決定將兒子送往少年感化院,看著安端坐在移監車內傷心難過的模樣,以及他環顧四周景色慢慢褪到身後的無奈(自由與不自由),不禁想起《親愛媽咪》的虛構法條「S-14:道德及法律皆允許父母可以將行為不當或具高危險性的孩子送往公立醫院,無需經過孩子同意。」,某方面來說,《四百擊》的安端與《親愛媽咪》的史帝夫處境相似,太有主見也太難被馴服,成人們在心力交瘁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切割決定,只是《親愛媽咪》的切割迫於無奈,《四百擊》則是眼不見為淨;而這兩部影片的結局亦可對照著看,尾聲瀰漫著徬徨、茫然與最後一搏的心情;是否札維耶.多藍導演有受到楚浮導演的影響?是否《親愛媽咪》在跟《四百擊》致意?又或者善感敏銳的靈魂,觀看的世界樣貌有著相似頻率?

400+1+dolly-bell-03

《一夜狂歡》:他很乾淨?

看完《一夜狂歡》的感想是:「這片也太口愛了吧!」
《一夜狂歡》的精采在於它完美捕捉(營造)披頭四青春無敵、不受拘束、滿載玩心、幽默直率、魅力無邊、音樂實力強大的種種「有限度調皮但依然陽光正面」的形象,假如您是披頭四歌迷,看完《一夜狂歡》,只會更愛披頭四的人與音樂,假如您不是披頭四歌迷,看完《一夜狂歡》,哪有不愛上這幾個大男生的人與音樂的道理?!
即使當代已有數不清看不完的音樂電影與音樂錄影帶,但1964年出品的《一夜狂歡》,依舊用披頭四的經典歌曲與層出不窮的笑哏打動了我;而且我對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印象一直是頭髮稍長、臉有點削瘦的中年男子,在《一夜狂歡》看到年輕、臉頰還有點圓潤的約翰藍儂,不禁莫名感動了起來!

只是我有個疑問,為何《一夜狂歡》片中不斷提到:「他看起來很乾淨、你很乾淨、我很乾淨」呢?是暗指披頭四給歌迷或媒體的印象是「看起來乾淨的大男孩」,或是有啥我不懂的英式笑點藏在裡頭?

400+1+dolly-bell-04  

《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哭泣與笑容。

我的金馬國際影展在艾米爾庫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導演的《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中落幕;看電影前,朋友先跟我打預防針說:「電影有點難消化喔。」,幸好影片比我預期的要好看許多許多;那音樂、那運鏡、那有點粗礦的敘事態度、那隱藏在大喇喇情感背後的細膩感受等等,完全是我熟悉的艾米爾庫斯杜力卡導演啊!
即便《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沒有導演後來作品的完整成熟與大器,我依然愛著這部瀰漫惆悵氣息的青春成長之作,它透過一場無疾而終的愛情與父親的死亡,一邊見證男孩「轉」大人的歷程,一邊揮別舊時代,投身(被迫)入新時代;電影最後一幕,崛起高樓對照舊鄉村景緻,新舊時代並存(過渡)的意涵,我似乎曾在哪部電影看過?

小記三則喜歡《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的原因。
其一,「一點點,一點點,我越來越好。」這句台詞,可以是主角狄諾的自我催眠,告訴自己未來一定會更好(但事實上未來一點都不美好),但它同樣是種期許,相信自己與家人不會被未知的未來所打敗。

其二,如何呈現老邁/死亡與青春/生命的處境與心境差異?
艾米爾庫斯杜力卡導演選擇一個讓人苦笑的方式呈現;影片中,馬侯的小兒子一直在片中吵嚷著要台腳踏車,但馬侯一直未能滿足小兒子願望,馬侯過世時,他的兄長扛著一台全新腳踏車(曾經答應說要送台腳踏車給侄子)來探望剛過世弟弟,小兒子一看到伯伯手上的腳踏車,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當全家人都因為父親/丈夫的過世而傷心難過,小兒子倒是一邊假裝為逝去父親落淚,一邊偷看著擺放在牆角的腳踏車,微微笑了開來。
年幼孩子哪識(懂著)死亡愁滋味,對他來說,未來可是比過去還更重要啊!
一場死亡戲碼,透過不同角色(年齡/輩分)的相異反應,讓人看見豐厚的情感層次。

其三,艾米爾庫斯杜力卡導演的電影配樂,一直是他作品的一大亮點,《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貢獻多首或輕快或抒情或傳統的民謠歌曲,不知道本片有無發行過電影原聲帶,蠻想收藏的說!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