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瑪格麗特帶著女兒珍妮逃離控制慾強大的前夫住處,來到舊金山展開新生,她在公園幫人畫肖像畫維生,結識熱情又能言善道的華特,由於擔心前夫取回珍妮撫養權(指責單親母親無法給予女兒更好生活),瑪格麗特答應華特求婚,滿心以為幸福美滿人生就要來臨,怎知賣畫事業不見起色,直到華特在酒吧鬧事登上報紙新聞後,瑪格麗特的畫作「大眼睛」才忽然廣受矚目,出於虛榮與對名利的渴望,華特謊稱所有畫作皆出自他手,瑪格麗特一方面覺得自己遭受背叛,一方面又害怕離開華特就會失去家庭失去財富失去所有一切,只好選擇隱忍,直到她明白姑息只會讓自己更無立足之地......。
儘管《大眼睛》是提姆波頓導演作品,但我直到傷心的瑪格麗特在超市購物時,看見每個人都睜著一雙不成比例的大眼睛一刻,才感受到提姆波頓導演特有的黑暗、怪異、與現實格格不入的獨特風情;《大眼睛》拍的意外樸實,規矩講完一則關於束縛與控制的不對等伴侶關係,也用力探討人心如何著魔/深陷於虛榮名聲,寧可一輩子受困謊言亦不願面對真實的荒謬狀態;華特這個角色令我想起《天才雷普利》裡的雷普利,雷普利原先只想模仿上流人生,最後不但放棄原有身分,更完全盜用/取代他人生活;回看華特的幾個心境轉折,先是享受人們對他(其實是瑪格麗特)畫作的誇獎,而後不斷告誡珍妮:「嘿,妳看到的畫作都是我畫的,我畫的,我畫的喲!!」,最後甚至虛構出一個充滿戲劇效果的創作故事,他說畫中人物眼睛之所以超乎比例的大,因為戰爭也因為那些飢餓孩子眼神中的憂傷云云;從奪走畫作的表象(簽名/名氣)到奪去畫作的靈魂(創作緣由),華特不僅強佔瑪格麗特的發言權,甚至取代瑪格麗特的魂魄,完全消抹她的存在。
只是相較於華特的能言善道,瑪格麗特就是個只懂創作不懂推銷的創作者,不禁要想,若無華特的炒作,大眼睛有無可能崛起於藝術市場?我們(大眾)有機會(足夠的慧眼)看見瑪格麗特的人與作品嗎?
《大眼睛》劇本全數聚焦在華特和瑪格麗特身上,導致其他配角顯得面目模糊(瑪格麗特的朋友蒂安就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故事有著綁手綁腳施展不開的缺憾;然而《大眼睛》的美術、攝影、音樂仍維持導演一貫水平,演員亦是精采,我喜歡Christoph Waltz用過度熱情與誇張的方式詮釋華特,彷彿他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如何討好別人,如何讓自己更受歡迎與被看重,他越是急於表現就越顯得內心空洞與不安;而飾演瑪格麗特的Amy Adams,完美演繹瑪格麗特的脆弱、徬徨與無助,今年奧斯卡女主角競爭激烈,希望Amy Adams有機會搶進最後的入圍名單!
後話:
當我在大銀幕看到瑪格麗特(Margaret Keane)的畫作時,那些帶著害羞憂傷神情的女孩們,令我想起麥可傑克森的自畫像,一個躲在牆角,無力掌控(選擇)自己人生的哀傷男孩;如果未來有人要開拍麥可傑克森傳記,提姆波頓導演會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