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k-On-Titan-01

「真正的敵人是,安全!」

神祕巨人群集襲擊人類,人類社會築起三道高聳城牆,保護自身安全,經過百年和平,突然出現超巨型巨人,毀掉最外層圍牆,造成死傷無數,幸運逃過一劫的人們,思索對策對抗巨人威脅......。

真人版《進擊的巨人》劇情改很大。
它保留原著概念,但人物關係與心境變化更動許多,例如動畫版的艾連一直很想加入軍團,為人類社會貢獻一份心力,而真人版艾連開場反以嘲諷態度質疑巨人存在的真實性;例如動畫版的艾連親眼見到母親被巨人吞食,而對巨人加倍深惡痛絕,真人版換成米卡莎的失蹤,成為艾連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與傷痛主因;例如動畫版很強調每一層堡壘間的關係(階級),真人版對「階級」的訴求有輕輕點到,但沒有深入討論(或許第二集才會處理這一塊吧);例如動畫版的憲兵團、調查兵團、駐紮兵團等職務都有明顯區隔,真人版這一部分講的混亂,電影開場未久就表示,人類已經「很久」沒有外出調查巨人蹤跡,與動畫版一直有調查兵團冒著生命危險出城查探巨人狀況的設定不同。

Attack-On-Titan-02

既然已有劇場版《進擊的巨人前編:紅蓮的弓矢》推出,真人版《進擊的巨人》另闢新徑,把觀眾熟悉的故事變化一下也就無可厚非;問題是,《進擊的巨人》真人版能否講出別於動畫版的新意?若以動作場面來看,導演樋口真嗣單有拍出巨人肆虐人間的恐怖(教堂一幕為最)、若以特效場面來說,無論是巨人食人場面或是立體機動裝置穿梭在高樓間的速度和流暢感,效果沒有做到一百分,但絕對有及格分,看起來不會太突兀或太虛假;若以劇情面來論,真人版《進擊的巨人》並未提煉出更精彩的觀點。
一來,三道城牆的意義在真人版裡沒有清楚闡述,階級意識,富人推窮人賣命的自私與悲壯感受不見了。
二來,真人版太過強調人與人之間「內鬥」,A怪B膽小,B怪C大少爺,C怪A沒用云云,一群人相互指責來去,卻少有成員「情誼增長」的描述,使得觀眾難以對角色產生好感(每個人都超自私的啊),無法愛上與認同角色,自然就不會對劇中人物的犧牲感到遺憾或掬把同情淚水。
三來,不想當籠中鳥的願望,可以從片中不斷出現天空翱翔的老鷹畫面,了解角色對牆外世界的嚮往,但由於電影裡調查兵團成員加入軍隊的目的都被「獲得父親認可、想要吃飽飽、領取養育基金」等理由搶過鋒頭,導致原版「要想獲得自由,就得不斷戰鬥」的熱血激情被「人的私心」給壓過。
四來,動畫版從影片開場就在堆疊艾連對牆外世界的嚮往、對被巨人「豢養」在牆內深感恥辱、以及經歷連串悲慘遭遇(母親、朋友的死亡),逐漸增強艾連的「內在精神力」,讓他後來的「重生」有了足夠的說服力(艾連對「生/自由」的慾望,壓過對「死亡/束縛」的恐懼),反觀真人版,老覺得艾連對巨人的恨意,遠比不上他發現米卡莎跟敷島大隊長變成一對的嫉妒與自卑來的強烈,導致艾連後來的「重生」,少了點絕地反攻的痛快。

Attack-On-Titan-03-1

真人版《進擊的巨人》有其精彩部分(動作場面),但對於劇情更動的失落,有讓我產生:「該看續集嗎?」的疑慮;另外,無論是飾演艾連的三浦春馬、米卡莎的水原希子、阿爾敏的本鄉奏多等人,演的很用心,可惜銀幕魅力不足,撐不起各自角色的份量(動畫版的米卡莎帥多惹!),而且,我好討厭飾演敷島大隊長的長谷川博己喔,一場他跟米卡莎「共吃蘋果」的戲,莫名的讓人很想賞他一巴掌,到底是在「畫地盤」(佔有慾)個什麼勁啦,完全無法展現這名角色該有的能力和氣度,小家子氣到了極點;《進擊的巨人》,唯一讓我有好感演員是石原聰美飾演的漢吉兵器班長,幽默展現這名角色對巨人的強大好奇心。

Attack-On-Titan-05  

最後,好久沒在大銀幕看到「噴霧」場景囉。
早年電影只要出現露毛露點畫面,總會遭到電檢處剪片或噴霧處理,後來限制逐漸寬鬆,從只要被列為「藝術片」(四大影展獲獎作品)就能出現三點全露畫面,例如《鋼琴師與她的情人》,到這些年,無論是《性愛成癮的女人》和《性愛成癮的男人》,全都一刀不剪登上大銀幕;可是,真人版《進擊的巨人》居然噴霧惹,多段巨人食人、肢解畫面,都在關鍵時刻噴霧處理;據說是「畫面過於殘忍,台灣片商為保留原版影片內容、又想兼顧青少年觀眾,因此選擇以噴霧方式處理這些血腥畫面,順利以輔導級過關」(新聞稿)。
可是,滿城殘肢畫面還有巨人們被爆頭場景同樣血腥,怎麼這些畫面可以被保留下來?其實我有點搞不懂分級的標準在哪

儘管《進擊的巨人》的噴霧場面沒有影響劇情發展,但當巨人把人類送進嘴巴一刻,銀幕忽然出現一團發著亮光的棉花糖球,觀影情緒還是會受到干擾啊......。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