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女畫家芭博拉的兩幅畫作失竊,警方依據監視器找到兩名嫌犯,芭博拉問其中一名偷畫賊貝提爾,能否私下見面,並讓她繪製貝提爾的肖像畫?一段奇妙的友誼,就此展開...

關於 Benjamin Ree 導演的紀錄片《女畫家與偷畫賊》。

《女畫家與偷畫賊》片中,貝提爾車禍重傷,芭博拉拍下貝提爾手上的傷痕,並將其繪製成畫作。男友奧伊斯坦表示芭博拉的行徑令他感到不適,認為芭博拉將他人的苦痛轉換為自己的創作能量是可議的行為。芭博拉表示自己已經事先詢問過貝提爾的意願,因此沒有道德問題。

《女畫家與偷畫賊》電影本身,恰好呼應奧伊斯坦所提出的質疑。芭博拉從認識貝提爾一刻便已經開始進行拍攝(女畫家幫偷畫賊作畫,題材本身就很聳動、很有「商業價值」),同時藉由芭博拉與貝提爾的口述,提供兩人的生命經歷:芭博拉的家暴歷史、對於暗黑題材的喜愛,以及貝提爾的悲慘童年往事,和他的自殘傾向等。將個人(或他人)的私密生活放到大銀幕,究竟是藝術表現?或是商業行為?當事人同意接受拍攝,就無道德上的疑慮嗎?貝提爾願意擔任芭博拉的模特兒、訴說自己的生活經歷,是分享?是贖罪?或是還債?

《女畫家與偷畫賊》一方面讓我想要保持距離,它是紀錄片?劇情片?真實或虛構?一方面又讓我為之著迷。如果我是貝提爾或芭博拉的另一半,應該會對這兩人的「友誼」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嫉妒吧)?無論是芭博拉對貝提爾的關懷,或是貝提爾對芭博拉的依賴,都讓人覺得他們的友誼即便沒有發展到肉體關係,精神面已經交纏一起。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電影最後一幕畫面,一幅本該是貝提爾與(前)女友的肖像畫,女友被換置成了芭博拉。這畫面有點美:被害者(芭博拉)與加害者(貝提爾),在畫中世界找到和解、共生的可能性(呼應到他們對彼此人生帶來的影響)。但這畫面卻也有點悲傷,它令我想起了《燃燒女子的畫像》,彷彿唯有在畫中世界,女畫家與偷畫賊才有可能成為一對(跨越社會賦予的界線與限制),但在現實人生,「拯救」他們各自的人生的(提供穩定的經濟與生活環境),並不會是彼此。

最後,《女畫家與偷畫賊》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貝提爾看到芭博拉為他繪製的肖像畫一刻,忍不住痛哭失聲,我不知道貝提爾為何落淚,但我想著,一個寂寞悲傷又自我放棄的人,看見有人以不帶扭曲與偏見的眼光看待自己,他的心或許在那一刻,感到了撫慰,感覺到自己又像個人,而不只是個麻煩。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