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嘿,老頭(上帝),你今晚回家嗎?你有時間嗎?是時候我們談談了,我知道我是個很壞的傢伙,在戰爭中殺人...和酗酒、破壞政府財產之類的,我知道我沒什麼權利要求,但您得承認,我其實不太需要您花時間看照,看起來您像是訂了些事情,讓我永遠逃不出掌心,大事、小事,所有的規矩、條款和老大們,您就把我造得像這個樣子,您說我該何去何從呢?老頭,我得告訴你,我變得很強壯且敏銳,但這也讓我想到,什麼時候結束?您對我的計畫又是什麼?我現在該怎麼辦?」

盧卡斯因為破壞公物而進了監獄,他不按規矩的行事風格,讓他成為長官的眼中釘。盧卡斯的母親過世時,典獄長為防止盧卡斯逃跑,將他關了幾天禁閉,直到母親入土後才放他出來,盧卡斯為此感到不滿,開始他的逃獄人生...

MOD 到期之趕緊補片計畫,觀賞 Stuart Rosenberg 導演的《鐵窗喋血》(Cool Hand Luke,1967年),不知道史蒂芬金有沒有受到這部片的啟發?《鐵窗喋血》的盧卡斯會讓我想起《刺激1995》的安迪(Tim Robbins 飾演),他們都有一種別於他者的氣質,都有一份強大的毅力,他們的敢於對抗體制都讓自己成為獄友們崇敬的對象。《刺激1995》片中,安迪順利逃獄後,眾獄友在牢中津津樂道與安迪的往事,用以對照出安迪與獄友們的差異,一個是努力追求理想生活的行動者(安迪),而其他人都只是得過且過的平凡人。

《鐵窗喋血》的盧卡斯逃獄後,獄友們也是聚在一起回憶盧卡斯有多厲害云云。有趣的是,盧卡斯每次逃亡都會被抓回來,每次回到監獄中,他的「傳奇色彩」就更濃厚一些。然而,為了不讓盧卡斯再次逃亡,典獄長想盡辦法折磨盧卡斯的肉體和心靈,最終讓盧卡斯向他們求饒,並表明會改邪歸正。原本崇拜盧卡斯的獄友們,為此感到失落,甚至覺得遭受背叛,崇敬的偶像居然只是跟自己一樣的普通人?他們的幻滅與其說是對盧卡斯,更是對自己,因為盧卡斯之於獄友們,代表的是「希望」,即便其他人不會像盧卡斯一樣衝撞,但知道有個人代替他們對抗體制,好像也就足夠了。

《鐵窗喋血》最大的諷刺,是乘載眾人期待的盧卡斯,根本就不是獄友們所想像的革命者、理想家、反叛者。《刺激1995》的安迪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他有巨大的耐心,一步步去實現願望,反觀《鐵窗喋血》的盧卡斯,從開場破壞政府公物、母親探監時,表明希望盧卡斯可以好好過日子,到盧卡斯最後一次逃獄,他躲在教堂內與上帝的對話,在在顯示出盧卡斯的心靈空虛,對生命感到茫然,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所以他只能逃,但每次逃亡都走到死巷,或許是冥冥之中被各種「巧合」給帶回監獄,又或者在盧卡斯的潛意識中,他「選擇」讓自己回到獄中,因為監獄外的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監獄裡的他可以想著如何對抗體制如何逃亡,至少有一個「目標」。

《刺激1995》結尾,導演給了觀眾一個好好活著的希望,《鐵窗喋血》結局卻是墜入虛無,盧卡斯的下場以及被神格化,以及獄友們對他的崇拜,都讓人感到唏噓,像是暗示著:所謂的希望與自由,只是虛幻的想像,國家會用各種理由和藉口和規範,控制人民,成為勞動資產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的人其實是習慣活在規矩之中,不願活在體制下的人,最終都難逃一死。

《鐵窗喋血》前半小時有點看不懂導演想幹嘛,直到盧卡斯和獄友打賭他可以吞下五十顆雞蛋一幕後,整部片閃閃發光,好看直到最後一刻。喜歡《鐵窗喋血》不疾不徐的敘事節奏、演員群戲整齊好看,可以在片中看到很多熟悉的老演員的年輕樣貌,包括《巴黎德州》的 Harry Dean Stanton 、《藍絲絨》的Dennis Hopper 和《子彈上的男人》的 George Kennedy(他以《鐵窗喋血》拿下奧斯卡男配角),而飾演盧卡斯的 Paul Newman,精湛演出讓他獲得奧斯卡男主角提名,每次看 Paul Newman 演戲,每次都會覺得:這人實在帥得不像話!!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