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久的將來,人們將沈迷於毒品中,政府為解決毒品氾濫的問題,派遣多位臥底探員,潛伏在你我左右,偷偷觀看著人們的生活隱私,監視著一切…,這是一個政府意圖創造乾淨、無毒害的世界,但在層層勾結之下,真正的黑幕,窩藏於乾淨表象的背面…



觀賞心機掃描的時候,我很難不想到經典科幻小說1984。



影片中,政府監視人民、恐懼的壓迫、乃至最後結尾的藍色花海…無一不讓我想到1984裡的老大哥,同樣是表面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實質上,卻是人們心靈、身體的迫害。



心機掃描由Richard Linklater導演(愛在黎明破曉時、搖滾教室),改編自Philip K.Dick的小說。Philip的小說我沒看過,不過改編自他小說的電影,倒是看了不少。吳宇森導演的記憶裂痕、史匹柏的關鍵報告、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保羅范赫文的魔鬼總動員…等,都是Philip的作品。

這些電影其實都有個共通的命題,就是:對抗體制。銀翼殺手的複製人,為了生存而反抗人類社會、魔鬼總動員裡,阿諾發現生活的美好,其實建立在體制一手創造的假象之下、關鍵報告裡,阿湯哥對抗的,正是表面看來完美無暇的體系,但實質卻隱含著非人道精神的貪婪…

心機掃描,同樣有著前述電影的影子。電影花了2/3的時間,描述吸毒者的下場。基奴李維因為害怕生活平淡無奇,拋妻棄子,投身成為臥底反毒的探員。臥底過程中,他的意志及生活也慢慢被毒品控制,最後導致幻聽、幻覺的現象…說真的,拿本片來作反毒宣導影片,綽綽有餘。

不過一如魔鬼總動員、關鍵報告般,表面所見的,往往都不是真相。

看起來政府試圖幫助人民戒毒,實際上,卻是政府藉由種植毒品發財,大賺黑心錢,並且達到控制人民的最終目的。而基奴李維,只是兩個對抗體制下(政府與反抗軍),一個微不足道的犧牲者。(不覺得跟現在的國際情勢很像嗎?人民永遠都是犧牲者,而政府,才是最大的得利者!)



這不是一部有趣的電影。我必須這麼說。整部電影宛如導演前作: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吸毒版。

全片充斥著對話,從基奴的自我對話、跟他人對話、還有不斷有人解說的對話…總之,就是一部對話很多的電影。看到後來,我覺得自己好像也嗑了藥一樣,頭昏腦脹了起來。

我也不確定導演為什麼要用動畫的方式來表現電影?他用真人捕捉的方式,將演員轉化成卡通,從表情到動作,都真實的叫我無法理解,如果要用動畫捕捉真實演員的動作、表情、乃至場景,為什麼不乾脆真人演出?這是噱頭?還是另有訴求?

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釋只有:1.比較便宜,特效畫面可以省錢。2.也許導演覺得用動畫的模式,更能表現吸毒者的心裡狀態?



我一直都蠻喜歡Richard Linklater的電影,他的愛在黎明破曉時,是我心目中純愛電影的第一名。而搖滾教室,亦是少見的商業佳作。

但我實在很難真心去喜愛心機掃描(我不討厭倒是真的),它太灰暗、沈悶、自溺…(很多人說這是所有改編自Philip小說的電影中,最接近小說原貌的影片)可是,影片結束前,基奴摘了朵小藍花放在靴子裡的動作,卻讓我覺得充滿詩意的美…怪吧。



如果你/妳喜歡Philip K.Dick的作品,也許,心機掃描會給你/妳意外的驚喜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socks1975 的頭像
    hatsocks1975

    香功堂!!PIXNET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