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薦我看英國迷你影集《Black Mirror 黑鏡》,驚喜連場啊。
短短三集,角色、情節互無關連、劇本機巧有趣,議題皆在探討「科技」生活帶來的種種焦慮;演員演出水準極好、攝影、美術、視效等技術面有著讓人眼睛一亮表現....。
單元一:The National Anthem 國歌
頗受英國民眾愛戴的皇室公主(某位伯爵的女兒)遭人綁架,綁匪幫公主錄製一段影片上傳至Youtube威脅:「若想公主平安返家,首相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地點,現場直播他跟一隻母豬做愛,否則公主將慘遭私刑處決.....。」
《The National Anthem》劇本概念相當詭趣,其一,它講述媒體無所不在的資訊爆炸年代,有心人士透過手機、電視、網路....等媒介,快速散播各種訊息,以達成其私人目的的恐怖。
其二,新聞媒體為追求獨家與收視率,執意提早公佈綁匪訊息,算不算是助長暴力?
其三,黛安蓮恩主演的《Live 殺人網站》裡,連續殺人狂利用群眾好奇心,號召全民共同殺人,他利用網路攝影機現場直播殺人過程,而網站點閱流量則控制受害者死亡速度,越多人觀賞,特殊裝置越快發揮作用,受害者也越快步入死神懷抱。
《The National Anthem》裡,民眾原本對綁匪的要求感到不可置信,僅有28%的人認為首相應該答應綁匪無禮要求救回公主;之後媒體收到「疑似公主的指頭」後,贊成首相跟家畜發生關係的百分比激增超過80%;為滿足民眾期待、為能順利贏得下次選舉的選票,首相被迫在鏡頭前公開獸交,這是全民正義?亦或是全民被綁架?
其四,李宗瑞和女模的不雅照片、陳冠希和女明星的私密裸照、黛安娜王妃車禍失事照片....在網路上瘋傳,人們的好奇心究竟有多旺盛、道德感究竟有多沉淪、對於八卦的需求程度究竟有多痴狂、什麼時候才願意說「夠了」?
其五,《The National Anthem》的結局處理地非常有力量,既荒謬可笑又讓人打心底寒心了起來。
單元二:Fifteen Million Merits 1千5百萬里程的價值
未來世界的金錢流通變成電子錢幣,人們只需每日前往水泥牆高聳的工作場所騎乘電子腳踏車,好幫城市注入能源與賺取里程數,累積的里程數值越高者越富有,為打發騎乘腳踏車的冗長與無聊時光,每個工作者面前皆有一台電視,不間斷播映各式資訊,例如,各類新產品即將上市消息、肥胖、懶散的人被惡整與取笑的綜藝節目、實境秀參賽者高喊著:「只要努力,夢想就會成真」....。
年輕的黑人男孩Bing偶然間聽到美麗女孩Abi的動人歌聲,大受感動的他告訴Abi:「妳應該去參加實境節目比賽,妳的歌聲一定會打動廣大群眾。」;Abi笑著說:「參加比賽必須付出1千5百萬里程,我的里程數距離1千5百萬還早的很呢。」;Bing說:「沒關係,把我的里程數拿去用吧,我相信妳!」
Abi被Bing的熱情與信賴所感動,踏上追星路的她會否像Bing預測般,生活從此一帆風順?
《Fifteen Million Merits》讓我想起經典小說《華氏451度》,高階層單位透過媒體剝奪觀眾「思考」能力,乍看人們有選擇「看什麼」的權力(自由選擇頻道),實則卻是被有意識地操控而不自知,每個節目的存在都在散播一種思想,例如:癡肥者是下等人,不值得被同情,若不想跟他們一樣成為被嘲笑的目標,請努力運動,賺更多的錢(鼓勵人們工作工作工作);實境節目參賽者不斷高喊著夢想如何偉大,用以賦予勞工階級人生尚有希望的美好目標(鼓勵人們工作工作工作);或最新產品資訊,持續撩動著人們的購物慾望(鼓勵人們工作工作工作)!
當人們對影像傳遞的價值觀漸感習慣與痲痹,漸漸不再質疑、不再反問:「我們的努力與付出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為何要不斷地工作與購物?我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又是什麼?」時,我們就成了被媒體(或政府、或任何有權勢的機關)綁架與操控的傀儡。
當我看見Bing在選秀會上爆走大罵「Fuck you for me, for everyone, fuck you!」,他的眼淚與激情與後來的發展,令我忍不住感嘆了起來;回看台灣政壇,那些曾經懷抱理想、曾經Fuck everyone的人,後來不也一個個淪落....。
《Fifteen Million Merits》在短短一小時時間內,把階級問題、消費行為、造神運動、思想灌輸.......等議題講地深刻且傷感(討論議題的豐富與繁雜是這套影集之最),大推啊。
單元三: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你的全部人生
電影《王牌冤家》的金凱瑞和凱特溫斯蕾前往「忘情診所」,意圖消除腦袋裡不愉快的記憶;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長路將盡》,知名女作家Iris因罹患阿茲海默症逐漸喪失記憶;《騷人》的主角說:「記憶讓人登上卡拉圖號!」;阿諾主演的《魔鬼總動員》表示:不管過去為何,在這個當下我「願意」成為怎樣的人更為重要,心,決定了你是誰,而非記憶。
記憶,到底重不重要?
如果未來世界有個新發明,只要在腦袋中置入一項科技產品便能讓你/妳完整保存看過、經歷過的一切,你/妳願不願意?
有別於《The National Anthem》和《Fifteen Million Merits》討論媒體、權力之於群眾的關係,第三單元《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回歸個人,講述一個男人如何在現在與過去的記憶磁盤中,挖掘、拼湊出妻子偷情的真相.....。
《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透過「記憶保存」一事,訴說人們沉迷在過往回憶中的無法放手;眼看劇中角色們一次又一次播放著往日歡樂時光的回憶畫面,或許是跟妻子/丈夫剛認識時的熱情洋溢、跟家人/朋友曾有過的恣意玩樂....等,不禁感嘆起人們寧願沉迷於往日情,卻不願為當下努力的荒謬(無奈),一如劇中的丈夫與妻子,竟在做愛過程中選擇播放透兩人早年記憶助「性」,回憶中的他們是如此享受著親密時光,回憶外的當下,臉上卻是空洞與茫然。
多麼可怕的愛情故事啊,沒了熱情,沒了火花,或許,就沒了愛?
遺忘是件可怕的事情;無法遺忘同樣也是件可怕的事情!
我是害怕記憶消逝的人,看到《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的新科技,不免有些羨慕,若是現實生活真發明如此技術,我大約也會同劇中人般在腦袋裡裝設磁碟機,保留所有的記憶吧;但我也清楚明白,一旦擁有這項技術,我也會忽略當下的重要性,不斷陷入過往時光的流沙中而無法自拔。
科技帶給人們的究竟是更好、更完整的世界,或反而把我們推向另一個窘境呢?
《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劇中的「記憶保存」科技,就像咱們面對網路世界的態度,每次出遊的打卡、每個FB上的讚、每一筆網路消費、每一篇留言或書寫.....,全被網路妥當保存下來;然而,當鄉民可以透過蛛絲馬跡輕易搜索出電腦另一端的陌生人、當自己被不同企業或政府單位給檢視著而不自知、當隱私不再是隱私....時,我們仍會認為「完整保留一切」是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嗎?
《Black Mirror 黑鏡》展現英國戲劇在題材與製作上的用心與氣度,它虛擬了三個故事,或現代或未來,說著不管時代如何推演、不管科技如何進步,我們總要反覆詢問(提醒)自己:我要怎樣的生活?囫圇吞棗地接受各類資訊而不加思索訊息背後的真正意義、像個機器人般地工作與生活、或寧可沉迷在虛擬世界中,選擇逃避與忽略眼前的困境?
若您喜歡《駭客任務》、《王牌冤家》、《楚門的世界》、《飢餓遊戲》、《夏日大作戰》......等等等作品,千萬千萬別錯過這套議題有趣但故事黑的讓人喘不過氣的精彩作品。
我不確定台灣會否發行《Black Mirror 黑鏡》DVD,找的到看片管道的朋友們趕緊去找來這套影集瞧瞧,不會失望的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