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ght-train-to-lisbon-01

改編自帕斯卡.梅西耶(Pascal Mercier)小說的《里斯本夜車》,敘述某個滂沱大雨日子,中學教師戈列格里斯如往常般前往學校教書,途中,戈列格里斯瞧見一名紅衣女子站在橋墩上,似乎有意尋短,他急忙出手相救,他的善意舉動,改變了戈列格里斯原本平靜無波的生活;獲救後的女子跟著戈列格里斯來到他上課的教室小坐一會,未久即離席,留下那件鮮紅外套,戈列格里斯在女子外套中找到一本葡萄牙作家阿瑪迪歐書寫的著作《文字煉金師》、以及一張前往里斯本的火車票,為能再次見到神祕女子,戈列格里斯拋下他習慣的生活,搭車前往里斯本.....。

night-train-to-lisbon-02

《里斯本夜車》的劇本龐雜(相信原著小說會非常好讀),舉凡革命、愛情、懸疑、背叛、復仇、成長等元素通通涵蓋在內,喜歡歷史、政治、推理、愛情類型片的朋友,應該都能在《里斯本夜車》獲得豐厚的觀影樂趣。
我喜歡這個劇本處處可見「一體兩面」的人生隱喻,例如劇中不少角色都愛抽煙,即便病重也要抽到爽、抽到死,菸代表危險也代表享樂,因為害怕死亡而不去享受生命,那麼不痛快的活著跟痛快的死去,哪個人生態度比較正面?
生活一成不變的教師戈列格里斯,因為拯救紅衣女子,開啟他前往里斯本的契機,又因為一場車禍意外,摔壞配戴多年的眼鏡,不得不換上一副鏡架輕盈的新眼鏡;連串意外之於生活,說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簡單道理,若無拯救紅衣女子,戈列格里斯的生活應該會繼續平淡下去;若無車禍意外,戈列格里斯便不會換上新眼鏡(鏡架之於意外,讓生活變的更「輕盈」)、亦不會認識美麗配鏡醫師Mariana、也就沒辦法認識Mariana的叔叔胡安,並透過胡安之口進一步了解《文字煉金師》作者阿瑪迪歐的生平....;記得戈列格里斯在戴上新眼鏡時說:「所有一切都聚焦了!」,一語雙關,說的既是戈列格里斯把世間景色看得更清晰、也代表他把渾噩人生看的更清楚。
另外,《里斯本夜車》將故事背景設在中立國瑞士,亦是個有趣/刻意的選擇。中立國瑞士之於戈列格里斯,正似戈列格里斯之於他自認無趣的人生,沒有意外亦無驚喜;好處是生活平穩、無憂無慮(因其中立國身分,令瑞士避掉不少大型戰爭),壞處是平淡生活,倒也消磨了人的熱情與激情,畢竟偉大藝術(人生)往往誕生磨難之中。
然而沒有意外的人生,就是灰暗與無趣嗎?
伍迪艾倫導演的《午夜巴黎》闡述:「每個年代的人都在羨慕另一個年代的人。」
《里斯本夜車》裡,生活無風無浪的戈列格里斯欽羨著阿瑪迪歐和友人們激盪起伏的不凡人生,但那群經歷過戰爭、背叛、生離死別的男男女女們,何嘗不羨慕戈列格里斯平凡且平淡的生活呢?

「描繪中的草原,遠比真實生活中的草原還要翠綠。」

night-train-to-lisbon-03

看完電影後,山羊鬍跟我說:「《里斯本夜車》沒有打動我,阿瑪迪歐的人生故事跟主角戈列格里斯沒有太大連結,感覺上替換成不同故事也能成立。」
我大概能懂山羊鬍的梗,《里斯本夜車》的「劇中劇」情節若能跟戈列格里斯的處境/過往經歷有所呼應,當能產生更多的連結與聯想;然而本片有個情懷深深打動了我。
中學教師戈列格里斯拋下一切,毅然前往里斯本,是為能再見紅衣女子一面;由於喜歡《文字煉金師》的細膩文字,所以試圖追查沒沒無聞的葡萄牙作家阿瑪迪歐下落(冀望能在追查過程,找到作者與紅衣女子之間的關係),卻意外拼組起一樁隱瞞數十年的真相;《里斯本夜車》翻轉了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主、被動關係,影片中,戈列格里斯一直說他的人生無趣、說他多麼羨慕阿瑪迪歐和友人共譜的精采又具戲劇張力的人生;可是戈列格里斯沒有發現的是,若無他的費心追尋真相,阿瑪迪歐的人生故事便無法「完整」;一個原本被動的旁觀者(讀者),最後成為創作的一部分(解開作者生死之謎),說的正是戈列格里斯從「理論派」變成「行動派」的成長
如此模糊生與死、虛與實、主與從關係的故事設定,實在迷人。
至於戈列格里斯千里迢迢前往里斯本追尋的神祕女子,在影片中佔有怎樣的關鍵位置?在此就不破梗了,留給有興趣的影迷們自行去探索;倒是阿瑪迪歐的女友曾跟戈列格里斯說:「我覺得他(阿瑪迪歐)不是在追尋我,而是在追尋生命。」;這句話也適用在戈列格里斯和紅衣女子身上;戈列格里斯拋下學校與學生與瑞士,或許不單為了追尋美麗女子身影,而是想要找回乾枯許多的生命活力吧。

night-train-to-lisbon-04  

要否推薦《里斯本夜車》給各位,我略帶保留。
儘管劇本亮點不少、里斯本的城市美景讓人屏息、美術、攝影、音樂等技術面皆到位;但我對本片導演Bille August(《比利小英雄》)小有微言,影片大半拍的四平八穩、欠缺驚喜,中間段落節奏稍嫌拖拉與鬆散,不過開場和結局倒處理的挺好,無論是懸疑推理或是生命另一個章節即將開啟的樂觀,都在我腦海留下反覆咀嚼的餘韻。(我覺得戲味濃厚的劇本,適度掩蓋了導演節奏的失準.....)
演員部分,影片集合多位歐洲大咖演員共襄盛舉演出,包括Bruno Ganz(《逐夢鬱金香》)、Charlotte Rampling(《驚悚末日》、《別讓我走》)、以及飾演戈列格里斯的Jeremy Irons等,我尤其喜歡Jeremy Irons的表演,語調清晰又磁性的口白,為影片帶來舒服的「聽覺」享受;另外,飾演阿瑪迪歐的Jack Huston(《海濱帝國》),氣質獨特、外型搶眼,隨影集《海濱帝國》廣受歡迎,未來星途應可期待;飾演普拉多好友Jorge的August Diehl,觀片過程一直覺得他很眼熟,卻怎麼都想不起他到底演過啥片,查了一下IMDB才發現,《惡棍特工》裡一位行事詭異、性格陰晴難測的納粹祕密警察角色,正是August Diehl演出的啊!
儘管部份演員表現突出亮眼,但是《里斯本夜車》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瑞士和葡萄牙,影片卻採全英語演出,讓我有點小尷尬,不是說這個故事不該用英文演出(畢竟《羅密歐與茱莉葉》什麼語言的版本都演過一輪!),而是劇中有些演員的英文口條確實不夠流利,看片時,總也忍不住要想:「如果讓這些演員們用他們熟悉的母語演出,是不是效果會更好些?」。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