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神人毛伊盜取大海女神塔菲媞的海洋之心,破壞生態平衡,毛伊遭熔岩怪帖卡擊落於一座孤島,海洋之心掉落海底,經過千年時間,莫圖努伊族酋長女兒莫娜,為解 決島上日益嚴重的糧食問題,帶著拾獲的海洋之心,尋找被困在孤島上的半神人毛伊,希望他能找到大海女神塔菲媞並歸還海洋之心.....。,

《海洋奇緣》的動畫技術了得,大海景緻美不勝收、莫娜的秀髮、毛伊的皮膚質感皆處理地栩栩如生;電影插曲動聽、角色造型設計討喜可愛、毛伊對莫娜說:「妳穿一身洋裝又有一隻寵物跟班,妳就是公主。」,漂亮嘲諷迪士尼(自己)的公主公式.....;《海洋奇緣》各方面都夠水準,但電影中段仍一度讓我感到冗長與無趣,一來人物設定欠缺新意,莫娜的嚴厲父親、溫柔母親、睿智奶奶,令人想起《花木蘭》與《風中奇緣》等片,二來可可怪與海底金光閃閃螃蟹怪,雖讓莫娜與毛伊的海洋(公路)之旅多了點變化與趣味,但這些綠葉角色跟電影內容並無太多連結(功能性的存在,嘿嘿雞也是如此),使得可可怪與螃蟹怪無法在我心中留下太深刻印象等;幸好,《海洋奇緣》結局有打動了我,也扭轉了我對電影的評價。






「我 是反派,那又怎樣。變好無望,變壞何妨,沒有什麼,比做自己更重要。」《無敵破壞王》這段台詞同樣適用於《海洋奇緣》,這兩部影片都在探討:「我是誰」; 《海洋奇緣》裡有好多角色在人生道路上,因著種種挫敗與壓迫而遺忘自己是誰(或說畏懼當自己),例如毛伊否定自己的人類身分、莫娜父親(航海族)選擇遠離 海洋、熔岩怪帖卡被仇恨蒙蔽良善的心等,《海洋奇緣》的動人在於莫娜經歷連串阻撓與打擊後,反而更加確定自己想走的道路,《海洋奇緣》一開始跟觀眾說: 「莫娜被大海選中」,她是神選者,然而神選者,終究是別人(或所謂的命運)賦予你/妳的身分,那樣的你/妳並非真正的自己,僅只是遵照他人(天命)設定好的道路走罷了, 《海洋奇緣》後段刻意讓莫娜放棄神選者身分,給予她選擇「想要成為誰」的機會(一如莫娜奶奶不會告訴孫女該做什麼,而是問她「妳想要做什麼」),莫娜唯有 認清自己是誰,才能無畏地面對危險,才能為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莫娜從懷疑與否定自我到認清自己到接受我是誰的心路歷程,不正似《無敵破壞王》的雷夫 嗎?

(底下會提到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海 洋奇緣》後段的劇情爆點是熔岩怪帖卡真實身分的揭露,我看電影時沒猜到這個轉折,看完電影後細想了一下,覺得帖卡/塔菲媞女神其實是《魔法公主》裡同時掌 管生死的山神化身,呵呵;《海洋奇緣》結局看的我萬分感動,不是因為帖卡的覺醒,而是莫娜將海水分開,「開啟一條對話管道」的胸襟;對我來說,海洋代表的 是人與人之間(不同信念者)的鴻溝,水火不容,你歧視我,我就用同樣的方式仇視你,不同的聲音與信念被海洋隔開彼此,沒有交集的可能性,因此,莫娜為「怕水」的帖卡開出一條道路,代表的是她放下對帖卡(人)的偏見,選擇對話(溝通)的可能性。《海洋奇緣》結局之所以打動我,因為它說只要我們願意敞開心胸(莫娜)、願意走向對方(帖卡),也許,我們會在彼此的「差異」中,看見(找到)「相同」的本心;因為這個溫暖的結局,我可以原諒《海洋奇緣》中段的小小無趣。



最後,多補充兩個小感想:
其 一,《海洋奇緣》片尾字幕結束後,導演多擺上一個小片段,片中的螃蟹怪被毛伊打翻了身,他頭下腳上哀怨的說:「如果我有異國口音,名字叫賽巴斯汀,就會有 人幫我翻身回來。」,看到這個小片段,呵呵笑了一下,本片導演John Musker和Ron Clements拍過迪士尼動畫復興作《小美人魚》,而《小美人魚》裡有一隻唱歌動聽且有異國口音的螃蟹叫賽巴斯汀,《海洋奇緣》的螃蟹怪原來是跟《小美 人魚》的螃蟹致意啊;是說,年輕一輩觀眾會不會以為螃蟹怪口中的「賽巴斯汀」是要跟《樂來越愛你》的賽巴斯汀致敬啊?哈哈。

其二,《海洋奇緣》的開場動畫短片《理性與感性 Inner Workings》,短短6分鐘長度,精采好看趣味橫生(比正片還吸引我,哈),短片描述理性大腦與感性心房的對抗,過度理性讓人遺忘生活的樂趣,過度感性讓人無力肩負起生活的種種責任,理性與感性不該是對立的雙方,而要相互扶持才能帶來人(生活)的平衡;很喜歡這則小短片,希望未來有機會出加長版。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socks1975 的頭像
    hatsocks1975

    香功堂!!PIXNET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