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總在歌舞片最後一首歌逃離戲院,這樣電影就會永遠持續下去。」

60年代,單親母親
瑪帶著年幼兒子從捷克移民美國,因家族遺傳,視力快速衰退即將失明,她日夜不停工作並努力存錢,盼能在完全失去視力前存到足夠款項給兒子進行手術,然而的房東比爾在旁虎視眈眈覬覦她的存款......

拉斯逢提爾(Lars von Trier)導演的《在黑暗中漫舞》,用歌舞片逃避現實人生的苦悶,
的生活困苦又患有眼疾,她依靠腦海中不停播放的旋律與想像與舞蹈,獲得心靈的慰藉。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以前我在工廠工作時,總會幻想自己身在歌舞片中,因為歌舞片裡不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多年前看過《在黑暗中漫舞》,當時覺得
固執不懂變通,如今重看,倒能體會她的純真。懂好友凱希的苦口婆心,但她也明白凱希不會明白她凡事只能以兒子為重的愧疚感(明知眼疾是家族遺傳,依然堅持將兒子生下來);懂暗戀她的傑夫的心意,但做為一個即將失明的母親,她只能沒日沒夜地工作與存錢,無暇顧及自身的幸福;甚至懂比爾的苦,她不認為比爾是壞人,而是一個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男子,因此,即使比爾對她做出不可原諒之事,她依然替比爾維持住他的尊嚴(沒有告訴法官或是比爾妻子或其他人真相)。



之所以會走上無可轉圜的絕境,既是她的執著(想要給孩子一個「可見」的未來),也是太過相信人性的善,一如腦袋中的歌舞想像,沒有仇恨沒有算計,只有體貼與包容。然而,現實人生不是歌舞片,資本主義的貪、對金錢的無度揮霍、對外來移民者或弱勢族群的掠奪與剝削與欺壓等,終會一點一滴吞噬掉良善的生存機會。

相較於拉斯逢提爾導演後來的作品,《在黑暗中漫舞》相對地簡單直率,沒有太花俏繁複的論述,而是毫不遮掩地直視人性裡最美好與最卑劣的一面,影片極具渲染力,我看的那場觀眾不算多,但電影後段擤鼻涕與啜泣聲不絕於耳...;再次重溫《在黑暗中漫舞》,發現以前不那麼愛的歌舞場面,如今更能接受它稍嫌怪異的音樂旋律(就很碧玉風格)與尷尬的舞蹈場面(太過華麗精準的舞蹈反而不適合本片);再次重溫《在黑暗中漫舞》,依然覺得女主角碧玉(Björk)演得真好,尤其面對死刑一刻,從情緒的崩潰與驚懼到得知兒子已經接受手術後的釋懷,演出細膩精采,可惜精湛的表演,未能獲得當年奧斯卡獎的青睞。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socks1975 的頭像
    hatsocks1975

    香功堂!!PIXNET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