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婚姻,少了事業,少了子女,男人還剩下什麼?」
國華與曉芬結婚多年後,曉芬遠赴英國完成學業,她帶著兒女阿諾和賽琳一起在國外生活,獨留國華繼續在台灣打拼。曉芬畢業後,有意續留英國找工作,國華眼見妻兒與他漸行漸遠,內心感到焦慮不安,想盡辦法要妻兒回到台灣,回到他的身邊......
當一段關係走上分岔路時,你願意承認這段關係出了問題,或者不斷地否認,只想要把人給牢牢綁在身邊,假裝一切無恙?
《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第二單元《尾號1314》由鄭文堂擔任導演。影片丟出了許多難解的題目:曉芬不想留在台灣發展,國華不想妻兒離開台灣,他們內心都有數不盡的怨言:國華埋怨自己像棵搖錢樹,努力賺錢養家活口,還跟家人的關係變得疏離,一個家都不像一個家。曉芬埋怨她在英國的日子,又要照顧孩子又要兼顧學業,她的付出與辛苦,難道就得為了家庭而放水流?國華和曉芬一個想要往左走,一個想要向右走,雙方拉著繩索兩端前進,有時朝左邊走幾步,有時又被用力拉往右邊,長時間下來怎能不疲憊萬分?
「一個人真的可以跟另外一個人一生一世嗎?」國華如此問著。
一生一世是一段關係最好的解答嗎?或者一生一世只是一種迷思?真正愛一個人,是該永不放棄的執著,或是讓彼此去追求各自的人生才是最好的方法?《尾號1314》告訴觀眾:沒有人是不自私的,也沒有愛情是全然的大度,每一項決定都是有得有失,難以兩全其美。如果無法找到共識,又堅決不作出改變,只會將所有人一起往痛苦的深淵裡拖去。有時候,放過他人,其實也是放過自己。
《尾號1314》有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設計,例如 AI 人工智慧語音系統比人還更有溫度,但這樣的溫度是建立在程式運算之上,程式本身是冰冷的,賦予 AI 溫度的其實是人的心,人類透過想像與移情作用,才讓人 AI 聽起來充滿「人性」,諷刺的是,AI 的「人性」才是「反人性」,不帶私「人」情緒的體貼,只是用來反映對話者的心情,讓人從中獲得安慰。想來,人類是最害怕寂寞也最欠缺安全感的生物,就是太害怕獨處,才會創造出這樣多的替代品,用以填補心中的寂寞黑洞。
《尾號1314》的父母親角色寫得立體:國華眼看著妻兒一一跨步向前,對他(男性/父親)的「需要」越來越低,內心感到慌亂,片中,國華常常會感到身體不適,說明他累積多時的壓力已經由內在(心理層面)影響到外在(肉體)。不同於國華的「害怕被丟下、害怕不再被需要」,曉芬的焦慮恰好相反:「被他人過度地依賴,而無法向外擴展自我的空間」是曉芬最大的恐懼。追求自我理想就是自私、全心照顧家庭才是無私?曉芬不確定自己該成為怎樣的人(追求夢想或為了家庭而犧牲自己的事業),感到左右為難與煎熬。
女兒賽琳也是《尾號1314》的亮點之一,之前我們有《美國女孩》,現在多了個英國女孩。兩部片的年輕主角都很熟悉國外的生活,對於搬回台灣重新開始一事感到抗拒,面對父親的不願放手,以及母親的不敢追求,除了生悶氣外,無法做出改變,只能以負面情緒來表達內心的不滿,或被動地等待父母親給出最後的「答案」,或期待自己能快點長大,才能追求自我的理想生活。
張逸寧的劇本除了將家庭成員之間相愛相殺的處境描述得細膩到位外,影片對於曉芬與前男友的關係也寫得微妙有意思,當曉芬向前男友訴苦時,男方直覺認定曉芬是弱者,「需要」被照顧,而不認為曉芬可以自行解決問題,不也道出某些男性對於現代女性的想像過於老派(仍把男性視為女性的救世主)?
《尾號1314》的結局下得精彩,看似要走向俗套的收尾(國華想要追回家人),沒想到編劇來了一技回馬槍。國華在看完女兒寄給他的影片後,驅車趕往機場找家人,怎料掛著「1314」車牌號碼的車子居然在重要時刻拋錨,來不及趕到機場的國華,只好找拖車公司把車子拖去修理廠。坐在車上的國華自言自語地說:「我真的跟不上你(妻兒)了嗎?就...就這樣吧。」
傳統的好萊塢電影,男主角通常會順利追上家人,但是在這部劇中,國華卻只能坐在車子裡獨自哭泣(而且是別人拖著他的車子,代表他連行動力都被剝奪),這場戲好殘忍,徹底讓國華明白一切都回不去了,「1314」已經拋錨,你(父親)與他們(妻兒)的距離,遠到追不上了。為此,國華只能痛哭流涕、接受現實,最終無奈(或釋懷)地苦笑。
鄭文堂導演將《尾號1314》拍得穩當,看完後心中有升起一股苦澀的滋味。本片的演員群戲極好,飾演國華的藍葦華,光是片末坐在拋錨車上那場戲,表情之好,就足以入圍金鐘獎男主角了;飾演曉芬的李杏,既想要追求自我,又因為自責而想要當個「好」妻子,矛盾的心境,演繹得細緻又有說服力。至於吳宥黎飾演的賽琳,精采詮釋年輕女孩卡在父親與母親、台灣與英國、叛逆與體貼之間,既有點理解成人世界的難,又無法真正明白這樣的難如何折磨父母親的心。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