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刷《TÁR塔爾》,華山下午場將近八成滿,好讓人驚喜啊!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莉迪亞代表的是舊時代的掌權者,就像她威脅小學生,自稱是女兒的「爸爸」,暗示她雖然是女性與同志,但權力的賦予者還是來自男性。莉迪亞有能力「取消」他人,為了不讓過從甚密的女學生克莉絲塔影響到自己的仕途,她寫信給各個樂團,破壞克莉絲塔的名聲,試圖將克莉絲塔趕出古典音樂圈。莉迪亞也有能力「拉拔」他人,透過小恩小惠,誘使(拉攏)他人成為自己的夥伴(手下)。

莉迪亞的行事小心,不讓自己掉入濫權的壞名聲,但他人看莉迪亞,其實是心知肚明(眾人心中「不能說的秘密」默契),就像莉迪亞要開除副指揮賽巴斯汀,賽巴斯汀說那個女孩(法蘭西絲卡)來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可能無法在樂團久待。或者莉迪亞的老師安卓斯得知她要開除賽巴斯汀,第一時間也說:「不是那個女的(接替賽巴斯汀的位子)?」每個人都知道莉迪亞的手段,但有求於人(利害關係),所以大家都安安靜靜,假裝沒這回事。

莉迪亞不是好人,她身邊的人也未必就更善良。安卓斯念茲在茲的是如何讓自己在歷史上留名,莉迪亞準備出書,安卓斯立刻寫了推薦詞要莉迪亞放在書封,這樣就能突顯出他的「成就」(沾光);莉迪亞當初能夠成為首席指揮家,也不單是依靠音樂造詣,安卓斯的提拔,以及身為柏林愛樂團長的伴侶莎朗在背後下指導棋,才讓她一步步攀上高位。

《塔爾》後段,連串事件導致莉迪亞丟掉柏林愛樂的指揮工作,最後逃到東南亞國家重新開始。有一天,莉迪亞的身體感到不適,想要找人按摩,櫃檯人員請莉迪亞在「櫥窗(Fishbowl 魚缸)」中挑一個人。毫不遮掩地展現階級和權力,令莉迪亞感到反胃與作嘔。

莉迪亞為何有如此的激烈反應?一、「櫥窗」中的五號女子,就像是她始終沒能完成的馬勒五號交響曲,不完整而破碎。延伸思考,莉迪亞有意完成整套馬勒交響曲目,既是她對音樂的熱愛,也是想在音樂史上留名。而這個夢想隨著她的身敗名裂而告吹。

二、五號女子抬眼看莉迪亞的神情,讓人聯想到當初莉迪亞站在指揮台上,歐嘉(大提琴手)突然抬眼直視莉迪亞的畫面。歐嘉是單純的人嗎?或者她對莉迪亞的性向與自己的外貌(優勢)摸得一清二楚?「櫥窗」向莉迪亞展示權力粗暴的一面,但事實上,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型的「櫥窗」,只是西方國家把權力「霸道」的一面給藏得比較仔細,不容易被一眼看出。就像莉迪亞挑選的新副手、助理、學生、大提琴手等,看似藉由「民主、公正」的方式選人,實際上,莉迪亞總是能夠利用一些小手段來選出她真正「中意」的人。

「這年頭遭到指控就等於有罪。」

建立在利益關係中的人際關係,向來是不穩固的,只要利益不符合需求,人際關係也就瞬間崩塌。莉迪亞跌落神壇,可以是取消文化的影響,一段捏造的影片,一個無法被證實的指控,就能「取消」掉莉迪亞。要注意的是,取消文化的實現,依然掌控在權力者的手中(權力本身並未移轉到普羅大眾),莉迪亞的「朋友」們嗅到對自己不利的氛圍,立刻做出切割,確保自己能夠安全下莊,才導致莉迪亞無法在歐美音樂圈繼續待下去。《塔爾》片中提到二戰後去納粹化的事件,二戰前,人們擁護納粹以求自保;二戰後,又得要想辦法證明自己不是納粹,才不會被清算。恰恰呼應影片的主題:大部分的人並不在乎政治正確真正在關心什麼,人們往往只是隨著時代風向起舞,風往哪吹就往哪倒。

《塔爾》是一部精緻精彩的作品,細節繁多,例如莉迪亞在徵選會撇見一雙熟悉的鞋子,立刻「改掉」一些東西(電影沒有拍出莉迪亞究竟改了什麼,導演交給觀眾自由心證);或是莉迪亞會邊聽廣播節目邊學主持人講話,暗示她是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口音(擺脫出身)。莉迪亞與助理法蘭西絲卡的互動也很曖昧,莉迪亞知道法蘭西絲卡對她有所要求,所以能夠用高姿態去指使(操弄)法蘭西絲卡為她服務。莉迪亞的高高在上,逐漸與時代有所脫節(站在權力核心會遺忘核心外的世界長什麼樣),就像莉迪亞會說以前請女性當指揮是一種噱頭,現在時代不同了,但其實莉迪亞的崛起也跟時代氛圍有關,不是全然是以「實力」論高低(她也是這個時代的「受惠者」)等。

最後,二刷《塔爾》,依然被凱特布蘭琪的表演所撼動,她的「演」非常地精準,因為莉迪亞這個人物就是隨時隨地都處在一種「演」的狀態中,她不想當出身平凡小鎮的「琳達」(本名),她要當上流社會的莉迪亞,所以講話的語氣,姿態,反應,都是一場「秀」,只要戲演久了,也就能說服(催眠)自己:我是上流社會的人,跟底層一點關係都沒有。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socks1975 的頭像
    hatsocks1975

    香功堂!!PIXNET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