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 and cow-01.jpg

聞天祥先生說:「全世界大概只有不到百分之20的觀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完蔡明亮導演作品,便能明白或理解影片的內涵與意義。」。
很可惜,我不屬於那百分之20的「慧根群」觀眾。
看完蔡明亮導演的「臉」,腦袋一片空白。
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我試著挖掘、探索自己對影片的理解。
卻只有無數細碎片段的印象排列組合:莎樂美的痴戀與死亡、陸亦靜亡魂的眷戀與告別、尚皮耶.雷歐的青春與滄桑、芬妮亞當的追尋與遺憾、雛鳥的嬌弱與葬禮.....。
黃大仙說:「這是一部關於死亡的電影。」
死亡,確是影片裡出現最多的場景;但我更覺得它是一部關於「徒勞無功」的電影。
因為我在電影中一次又一次看到不可避免的結果。
放不開親情牽掛的母親亡魂,最終還是得提著孩子燒給她的皮箱,默默離開;雛鳥即使放在溫暖的胸口保暖,卻仍敵不過死神召喚;尚皮耶、李康生、陸亦靜、楊貴媚....,擋不住歲月的摧殘,在臉上劃下一道道時光的刻痕。
不管人們如何地努力,得不到的愛情,還是得不到;不願離開的人還是得離開;害怕蒼老的人還是老去。
捧著時光、希望沙漏的雙手,擋(止)不住指縫中汨汨流逝的細沙。
(或說「臉」並非「徒勞無功」的消極電影?而是蔡明亮導演老早看透生死繁華,才能這樣拍出這樣不帶太多情感的豁達?)

「臉」的攝影師廖本榕先生在映後座談會中說:「臉,講的是時間的流逝與改變。400擊的尚皮耶從一個貌美的青年變成現在垂垂老者的外貌,或小康第一次演出蔡明亮導演作品時的青澀模樣?或陸亦靜、楊貴媚等人,過去幾年來,外表上的持續變化。」。

 face and cow-02-1.jpg 

發現沒,這篇文章完全沒有提到故事大綱這回事。
從「愛情萬歲」到「臉」,我覺得蔡明亮導演的影片,故事越來越虛無。
這在「臉」尤其明顯。雖然將電影打散來看,會覺得每個片段都有意思、每段場景的串接都頗有趣,但全部組合在一起,又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
對部份觀眾來說,欣賞「臉」,應該會坐如針氈吧,因為它到底想表達什麼?愛情?人生?喟嘆?還是僅止於導演內心世界的私密呈現?
片名叫做「臉」,觀眾除了從尚皮耶.雷歐在「400擊」中的劇照,來比對他現在外貌上的改變外,我們能否從其他所有「回娘家」的演員身上,窺見(體認)如導演般的情懷?
有多少觀眾在欣賞這部電影時,「意識」到李康生、楊貴媚、陳昭榮、陳湘琪....等人的轉變?又有多少觀眾可以體會導演用攝影機再次捕捉這些老班底身影時的心情?(又有多少觀眾明白尚皮耶、「四百擊」、芬妮亞當三者,在影片內、外,糾葛纏繞、現實人生與虛幻影像交雜的意義?)
創作者和觀眾的距離,在「臉」(或說蔡明亮導演的作品)裡,又再次被放大。
雖然蔡明亮導演感慨自己的電影不受台灣觀眾的重視與歡迎,但太私密、太個人的作品,想直搗觀眾內心,冀望觀眾打開心胸觀賞,本來就非易事。
廖本榕先生說:「觀賞臉,每個場景、每個擺設都有它的意義,觀眾一定要夠努力方能看出其中的特殊與含意。」。
呵呵,想要將個人想法傳遞給大眾的創作者,應該要堅持理想的高度?或該選擇較親近的方式來打動人們?
我其實很懷念「愛情萬歲」時期的蔡明亮導演。
在「愛情萬歲」中,我還會因為楊貴媚在大安公園的哭泣、或是躲在床底下的李康生,偷吻陳昭榮一幕而感動;如今的「臉」,幾乎每個角色都面對鏡頭流下眼淚,卻不再動人。
刻意抽離掉傳統的戲劇張力,演員穿梭在零碎的片段中,即便演出再精準,都因情節、情緒的無力堆疊,而顯得蒼白。

face and cow-02.jpg 

即便我對「臉」抱著矛盾的心情(喜歡與茫然共存),但我依然對很多人痛罵蔡明亮導演搞壞台灣票房這檔事,持反對意見。
我認為一個成熟的創作環境,足以包容各種不同觀點的作品,就算只有少數人可以從中得到樂趣。
而且,我認為蔡明亮導演是少數對自己誠實的創作者,不譁眾取寵,持續挖掘反省自我內在。(嗯,導演越往自己的內心世界探索,跟觀眾的距離就越遠~~)
那麼,一般觀眾們該怎麼欣賞蔡明亮導演的「臉」?(此建議只適用於「非慧根」群的朋友們!!)
電影看到中場時,我開始覺得這部戲的角色們都好偏執、好詭異,看著看著,心頭突然噗嗤笑了起來。
原來「臉」可以用非常輕鬆的態度來欣賞哩,因為這部電影根本就是藝術版的「阿達一族」啊。
裡面有一堆性格古怪的角色,包括:痴傻賞鳥、又愛說著奇怪語言的怪老頭尚皮耶;害怕陽光的黑膠布愛好者蕾蒂莎.卡斯塔(影射吸血鬼);喜歡用力清理冰箱食物的潔癖患者陳湘琪;喜歡保存食物的強迫症患者楊貴媚(冰箱的食物,是陰陽兩界的牽掛);性喜在地下水道遛鳥的諾曼;「野趣族」的法國影帝;愛在廚房玩水戰的小康.....。
每每看到有趣的角色和他們奇特的反應、應對,我就會忍不住笑開懷。
哈哈哈哈哈,從這個角度欣賞「臉」,是不是可親許多?只是對導演很無禮吧。
(但若能吸引多一些人欣賞、從不同面向來解讀、玩味作品,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逃)

想對「臉」有進一步了解,可以看看聞天祥先生的影評,寫的非常棒。
http://blog.sina.com.tw/atom/article.php?pbgid=17143&entryid=587462

face and cow-03.jpg 

今年金馬獎的五部最佳影片,我已經看完其中四部作品,分別是「臉」、「不能沒有你」、「鬥牛」和「如夢」。
我個人心目中的最佳影片還是「不能沒有你」(情感面)。
不過大陸的「鬥牛」,卻是完整度高最高的作品。戲劇張力足且技術面的表現非常出色。
我很喜歡「鬥牛」的破題,男主角牛二回到慘遭日軍滅村的部落,獨自哭喊著村人的名字、落寞坐在破敗的小屋內,忽然聽聞遠處傳來奇異聲響,尋聲找到一棟磚瓦屋前,聽見牆內的碰撞聲。
此時,攝影機專注地凝視著瓦牆,碰、碰、碰,轟然巨響,瓦牆傾倒,一頭奶牛昂首站在屋內,與站在屋外的牛二對望。
兩個牛脾氣的物種,都不願意向命運低頭,都嘗試在困境中破繭而出。「活著」是他們唯一、也是最親密的共同點。
電影越到後面,觀眾越能感受到他們彼此間,相互依賴的關係,尤其奶牛在槍林彈雨中互主一段,嘖,我有被感動到。
另外,當劇中難民想要宰了奶牛來吃,牛二自是不肯,他急忙帶著奶牛逃亡,躲進日軍埋藏大量地雷的屋所。
偷牛賊不知住所四周擺放地雷,大膽行事,誤觸地雷,全部喪命。
剩下唯一的首腦,面對眼前肢離破碎的屍塊崩潰大喊:「我們只不過要吃牛肉,你何必這樣做啊?」
牛二大喊:「你快回去吧,我不會讓你殺了我的牛。這附近埋了很多地雷,不是我埋的!!所以我也不知道地雷在哪啊!!你快走吧!!」
首腦臉上盡是惶恐與淚水,即使百般不願意,卻還是慢慢後退。忽然,他感覺到自己踩中某物,心頭一驚,知道他已誤觸地雷。
此時的他,進退維谷,放開腳便難逃一死,卻又不可能永遠踩著地雷不放....死亡,已經近在眼前。而原因竟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
看著面前兄弟的殘骸,這名中年男子,居然如孩子般大哭了起來。
好劇本就該如此啊!!它能引出人與人之間的荒謬處境、地位消長的不斷轉折改變。
一如日軍的地雷,用意於保護日本軍人,卻成了中國百姓的救命符;本來該是相互幫忙的中國同胞,卻為了食物而翻臉成仇。
荒謬的戰爭,引出了人性最壞、最好、也最脆弱、不堪的一面。

(小小講到電影的結局,不想知道的朋友,快閃!!)

face and cow-04.jpg

小人物在戰爭中面對連場悲喜,好不容易於紛亂中存活下來,卻也失去對人的信心,只甘願躲在深山過著獨居的日子。
最後伴在牛二身邊的僅是一頭外國來的奶牛,既辛酸,卻也有包容的寬大。(不但跨物種,還跨民族哩!!!)
片末,戰爭結束,解放軍途經牛二住所,不識字的他請解放軍人幫忙提幾個字,寫畢,歡喜的牛二拿著四張大字返回居處,他順序擺放,上頭寫著「牛二之墓」。
突然,一陣大風吹起,吹散了紙張。牛二急忙四處撿拾,卻忘了文字該如何排列順序,只好隨意擺放。
本來應是「牛二之墓」,此時卻成了「二牛之墓」。
這尾巴,收的真好,乾淨又有詩意。(從手環到鼻環,從牛二到二牛,劇本的縝密,值得掌聲鼓勵!!!)
影片過後,山羊鬍跟我講了他對影片的想法,他說:「牛真的是有靈性的動物,還好我現在都不吃牛肉了。」。
嘖,這算哪門子的感想!!!!!

「鬥牛」入圍今年金馬獎的最佳影片、改編劇本、導演....等大獎,其中,飾演牛二的黃渤,亦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可惜的是,片中那頭很有靈性的奶牛沒能獲得最佳女配角提名,哈哈哈哈,演的真的很好啊!!!
今年金馬獎的最佳影片之爭,差不多是「不能沒有你」或「鬥牛」擇一吧。
如果給了「臉」,應會引起爭議。
如果給了「如夢」,我會翻臉。
所以,還是祝福「不能沒有你」和「鬥牛」順利拿下大獎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