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導演的《桃姐》,故事敘述服務梁家六十餘年的桃姐(葉德嫻飾演),某日突然中風,即使撿回條命,身體健康也大不如前,未免造成主家麻煩,她要求辭去工作,準備搬入安養院渡過晚年。從小在桃姐照顧下長大的Roger(華仔飾演),於心不忍,除幫忙桃姐繳付安養費用,每回從大陸工作返港,也必定抽空陪伴這位曾悉心照顧他的「親人」.....。
《桃姐》劇情出乎我意料外的簡潔。
它大可發展成一部極其通俗、令觀眾三分鐘一小哭五分鐘一大哭的類型片,但許鞍華導演卻將影片處理地冷靜,溫暖而不刺激。
它刻意規避掉某些常見公式。因此我們在《桃姐》一片,不會看到Roger一家為感念桃姐大半輩子的付出,而不讓她住進安養院;相反地,長年在外奔波的Roger心底明白安養院確實是桃姐(孤身)最恰當的選擇。
多少有點無奈,可這就是現實。Roger能做的僅是儘量抽空陪在桃姐身旁,為她平淡的日子,點燃一盞調味的明燈。
觀賞影片過程,每每見到桃姐一人獨坐在安養院的椅子望向窗外,耐心等候著Roger的出現,心情都不禁為之糾結。當我們到了一定歲數,失了健康,失了朋友,唯一能做的事情,好像就只剩等待。等待在外打拼的孩子找時間陪陪自己,期盼在孩子身上尋得慰藉,排遣如黑洞般龐大的寂寥。
《桃姐》一片也完全捨棄「回憶」畫面,沒有年輕時候的桃姐與兒時Roger或梁家人互動情節(回憶場景通常可以編織綿密情感,讓觀眾相互比對過去與現在,達到動人的戲劇效果);許鞍華導演僅僅安排桃姐領著Roger一起翻看她珍藏的「一卡皮箱」,一個裝滿老舊衣服、雜物、照片的皮箱,裡頭滿滿的都是她的回憶,滿滿的都是她對主家的付出與關心。
每次Roger問桃姐:「這要不要丟?」,桃姐總考慮再三,然後說:「不要,不要丟。」,唉唉,這一幕好殺!!這些不具價值的雜物,正是桃姐一生的見證啊。
甚至,《桃姐》對死亡的態度也是一派自然,抽離哭天搶地的生離死別,演員的眼淚始終沒掉上幾顆。
不刻意灑狗血是《桃姐》的最高原則,這讓我想起本片的英文片名《A Simple Life》,直譯為:簡單的生活/人生。
人生或許真的很簡單吧。不管成就多大多有錢多受人愛戴,最終總要步入相同結局(死亡)。
而在這趟邁向死亡的旅程中,有「愛」的陪伴,才能讓規律生活,閃現美麗光彩。
《桃姐》一片提到不少社會問題,例如移民家庭與棄養老人問題、母親偏愛兒子,導致女兒心理不平衡,但女兒即使抱怨母親偏袒,卻又放心不下老母而時常探視、年邁的老者渴望被擁抱,遂在身體工作者身上尋求慰藉、過年過節,政府機關請來影視歌星表演娛樂無依老人,立意看似良善,誰知攝影機前腳才走,官員們/歌手作秀結束,臉上又換回平日冷漠神情......。
議題沉重,可許鞍華導演的筆調卻很輕盈。許多事情/現象看在眼底,往往只是嘆息或一笑置之。
我喜歡這樣的態度,劇中有句台詞令我印象深刻,它說:「唯有親身經歷苦痛,才懂著安慰他人」,缺乏同理心並非十惡不赦之罪,只是年輕靈魂尚無法體會那渴望被擁抱與重視的寂寞罷了。
《桃姐》片中處處埋藏著沒有言明的關心,一種....很家人式的情感,相當合我的胃口。
例如桃姐一方面害怕給主家造成麻煩,一方面又因為Roger或主家子女的關心而臉上笑容滿載、Roger從未對桃姐說過一句感謝,直接用行動表達了他的感恩、Roger母親為桃姐煮了一鍋燕窩,卻在桃姐說了句:「沒放薑片,喝起來有點腥」,而一臉受傷.......。
不需說出「我愛你」三個字,便把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關心與在意講地淋漓盡致。
尤其本片的結局,那突來一記回馬槍,讓我差點招架不住。
客廳裡沒有熄滅的燈火原來是不放心還未返家的遊子;關了燈,則是不願返家的人知道自己的擔慮,不願給予對方太多額外壓力;而那明亮又乎滅的燈火,是返家孩子心底的火炬,明白有個人,始終默默地守護著自己。
這樣的愛,最是簡單,也最是偉大。
觀賞《桃姐》,目光老被葉德嫻的表演給牽著走,我在她的臉上看到落寞、看到倔強、看到以Roger為榮而升起的光輝燦爛;我在葉德嫻的肢體語言,看到年邁的不便、動作的遲緩、臉部表情的受限(顏面神經的損傷)...。
葉德嫻的演出情緒內斂且絲絲入扣,豐富/完整了桃姐這名角色。(難怪能獲得威尼斯影后肯定!)
今年金馬獎的四位最佳女主角入圍者中,除舒淇的《不再讓你孤單》未看外,另三位入圍者的作品中,我特別鍾情葉德嫻的演出(雖然我也很喜歡陳妍希的表演),希望最佳女主角可以落在她的身上啊。
華仔在《桃姐》的演出也算恰到好處,他和葉德嫻的對手戲特別有默契又真摯感人。華仔憑片入圍最佳男主角獎,在四位男主角獎入圍者中,我特別希望葛優能夠出線(《讓子彈飛》);彭于晏(《翻滾吧,阿信》)則是我心目中的第二順位;對了,華仔飾演的Roger是一位電影製片,所以《桃姐》一片出現超超超超超超多香港、大陸影人,年輕一輩、老一輩導演、演員全部上陣客串,看地我眼花撩亂。
《桃姐》好像預定明年二、三月才會在台灣做院線放映,屆時大家眼睛睜亮點,不少出場/客串人物都是驚喜,連宮雪花阿姨都出現了,真讓我大感驚奇啊。(宮阿姨怎麼會老這麼快????)
金馬獎五部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總算是看齊了。分別是:《讓子彈飛》、《桃姐》、《賽德克.巴萊》、《阜陽六百里》和《鋼的琴》。
論個人喜好,大約會把最佳影片歸給《讓子彈飛》吧。這不代表《桃姐》拍的不如《讓子彈飛》,而是這兩部作品風格南轅北轍,一霸氣、一溫婉,在頒獎場子上,霸氣的作品總比較討喜;至於最佳導演部份,我也暗暗希望會落在姜文或許鞍華導演身上。
我不否定《賽德克.巴萊》的企圖心和努力,只是《賽德克.巴萊》下集在節奏或視效處理上有著太過明顯的缺失,進而削弱這部(套)影片在我心目中的力量。希望魏德聖導演能更加油,拍出更好、更完整成熟的作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