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餘燼-01

《飛常性奮》:阿莫多瓦賀歲片。

阿莫多瓦導演的《飛常性奮》,沒有讓我「非常興奮」。

一台準備飛往墨西哥的客機,由於降落齒輪出了問題,飛機只能在空中盤旋等待救援,空服人員為安撫乘客,在食物中加入肌肉鬆弛劑,乘客們吃完餐點後睡成一片,沒睡著的頭等艙乘客們到處查探事實真相,他們在與空服員的衝突與對峙中,慢慢說出各自的故事.....。

飛常+餘燼-02

一如阿莫多瓦導演過往作品般,《飛常性奮》劇情通俗好看,有懸疑、有神祕色彩、有同志與女性情慾大解放、有批判與諷刺、也有陰錯陽差的愛情錯過與重生;《飛常性奮》令我想起三谷幸喜導演的《有頂天大飯店》,都是在「密閉空間」裡觀看百態人生;可惜《飛常性奮》未能帶給我太多的驚喜感受,儘管劇本埋了一些不錯的梗,最後的解決方式也小有意思,例如「說實話」這件事,例如一名女乘客預言飛機會降落在白色如雲的物體之上等,但我真心覺得阿莫多瓦導演之所以拍攝《飛常性奮》,純粹只是想把過往班底集合起來,拍部輕鬆無壓的電影娛樂影迷們,沒有藏什麼高深道理,也沒有刻意顛覆什麼,只想要觀眾帶著愉悅心情進戲院,又帶著愉悅心情離開戲院。

喔對了,我覺得《飛常性奮》有種香港賀歲片的Fu,哈。

飛常+餘燼-03

《愛的餘燼》:理解與接受的代價。

比利時電影《愛的餘燼》有著動聽的插曲和配樂;攝影、美術、化妝皆無可挑剔;本片男主角Johan Heldenbergh和女主角Veerle Baetens,演的活力生猛,唱的真摯動人;導演Felix Van Groeningen用「拼圖」方式,將一個通俗愛情悲喜劇處理的別緻有趣。
然而我得老實說,《愛的餘燼》片長111分鐘,我大愛前面100分鐘,單對結局頗為感冒,影響了我對影片的整體評價。

(底下有關鍵劇情)

飛常+餘燼-04-1

《愛的餘燼》的劇本可以粗分三幕,第一幕,鄉村樂手迪狄耶遇見刺青女郎伊莉絲,兩人一見鍾情,愛情迅速增溫,由於伊莉絲的天賦好嗓音令迪狄耶大感驚艷,特地邀請她加入樂隊,兩人一唱一和,幸福美滿;第二幕,伊莉絲懷孕了,迪狄耶雖曾短暫抗拒這個結果,卻也很快接受自己即將成為人父的事實,兩人的女兒梅貝兒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下快樂的長大,可惜幸福時光不長久,梅貝兒因為癌症過世,逝女傷痛深深刻印在迪狄耶和伊莉絲心上;第三幕,伊莉絲依靠宗教力量幫助自己度過悲傷,狄迪耶認為死亡就是死亡,什麼都不留不剩,沒有靈魂也沒有投胎轉世,生活只能捨下故親,持續往前走去,夫妻倆信仰/觀念的差異,成為雙方爭執不斷的導火線,消磨掉兩人原有的體貼與關愛,帶來另一個更大悲劇。

我很喜歡Felix Van Groeningen導演故意將故事時間線打亂的手法,讓生與死、悲與喜交叉穿梭片中,讓觀眾看到(對照)愛情剛開始的單純與美好、看到生活壓力對愛情造成的影響、看到一場悲劇如何讓人成長又如何奪去人們愛的能力、最後看見「圓滿人生」出現缺口後,再難填補、再也回不去了的無奈。
幸福從來只有短暫瞬間,憂傷卻是綿長不斷。
《愛的餘燼》前半段之所以打動我,因為導演一邊勾勒主角們的淚水,一邊讓觀眾看見兩人剛認識時的細心與貼心,懂著用小小的行動去表現他們對另一半的在乎,一如伊莉絲身上穿著的美國國旗泳裝,說著她如何用心對待狄迪耶的美國夢:《愛的餘燼》中段之所以打動我,因為無神論的狄迪耶為不讓小女兒畏懼死亡,選擇違背信仰,對病重的女兒說了一個「星火不滅」的故事,安慰女兒「即使妳不在我們身邊,但妳對我們的愛或者我對妳的愛都會一直存在」(梅貝兒的名字由來,是個非常棒的設計!)

飛常+餘燼-05  

可惜,《愛的餘燼》後段,「愛/體貼」逐漸消失了。
迪狄耶用理性/實際的方式面對死亡,伊莉絲用宗教方式逃避現實,當兩個人無法取得共識時,衝突便會高昇,迪狄耶不斷在人前暴走,批判宗教、批判偽善的衛道人士,等同於攻擊伊莉絲的信仰(逃避女兒死亡),忌妒她寧願陷在愛女死亡的悲傷中,卻不願伴著還活著的自己一起走下去、用言語暴力逼迫伊莉絲接受女兒已經過世且永遠回不來的事實;伊莉絲脆弱的心靈無法獲得丈夫的支持與認同,開始藉酒麻醉自己,她改掉原本的名字、消抹掉身上的刺青好安慰自己一切都能被掩蓋都從重頭來過,可是她越是掩飾越是難掩心虛。
影片結局,伊莉絲再難壓抑哀傷,她在心靈沒有依靠與慰藉的情況下服藥自殺;傷心的迪狄耶在伊莉絲死亡一刻,終於選擇相信(尊重)妻子的信仰,他對妻子說:「當妳到另一個世界時請幫我跟梅貝兒問好。」(迪狄耶終於放下心裡的固執,接受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兩個深愛彼此的靈魂,因為一場悲劇而分道揚鑣,又因為另一場悲劇而心靈重新聚合。
伊莉絲神智彌留之際,她的靈魂出竅,哀傷地看著迪狄耶的無奈。
首先,我很不喜歡伊莉絲靈魂出竅的設計,壞了我對《愛的餘燼》的觀感,本是無法觸碰彼此心靈的寂寞,以及失落於「生命的圓難以完整/修復」的悲劇,最後竟變成一部宗教意味濃郁(宣揚)的電影,未免可惜。
再者,《愛的餘燼》用兩條性命來說服迪狄耶接受信仰,代價會不會太大也太沈重了些?
我完全無法接受伊莉絲自殺前,特地將狄迪耶的名字重新刺在自己身上的舉動,她若真的深愛且在乎狄迪耶,就不該選用如此殘忍方式離開,讓狄迪耶在短時間內痛失兩位摯愛,並對自己的過往行徑後悔一輩子!
最後,我無法接受《愛的餘燼》用死亡做結局,因為我很喜歡這兩名主角的互動,衷心希望他們在經歷傷痛與爭執後,終能找到心靈和解與救贖之道。
唉,我多希望《愛的餘燼》會有個截然不同的結局,我多希望再看一眼伊莉絲和狄迪耶臉上的幸福笑容;可惜導演沒有把「Happy Ending」送給他們,讓他們天人永隔,讓一場美麗開端的愛情,結束於無限唏噓中。

嘆。我真心覺得《愛的餘燼》的結局,傷害了我。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