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退休多年的藝術史教授哈洛德,個性像顆黑洞,總是想盡辦法吸收眾人的目光,並對所謂的名利表現出鄙視眼光;哈洛德跟前妻離婚後,疏於對兒女丹尼和吉恩的照顧,兒女們為贏得父親的讚許與肯定,一輩子活不出自己的樣貌;哈洛德和第二任妻子生下的兒子馬修,獲得父親所有的關愛,馬修為此備感壓力,長大後急欲脫離父親掌控;這一家人因為哈洛德生了場重病而相聚,共同面對父親帶給他們的影響和傷害,並學習修復破碎的親子與手足關係...

《邁耶維茨家的故事(全新增訂版)》一直被我擺在Netflix的必看片單中,我一直沒看,或說,至少有五次點開看了前十分鐘便關掉螢幕,不是不好看,而是覺得情緒不對。直到這兩天才有了「該把它看完」的心情。《邁耶維茨家的故事》就像我看過的Noah Baumbach導演作品,讓我又哭又笑,感動不已。

「我長大後一直在生他的氣,我猜我想要把他甩到後面,但是我辦不到,我仍是他的兒子,而且...我把他畢生的心血結晶給了別人,對不起,如果...如果爸撐不過去,我和他就永遠無法和好,我們永遠都無法和好。」

一,《邁耶維茨家的故事》令我想起Wes Anderson導演的《天才一族》,都是關於父親與「才華洋溢」的兒女們,面對扭曲碎裂與試圖修復關係的故事;《邁耶維茨家的故事》也讓我想起Noah Baumbach導演另一部作品《青春倒退嚕》,都有難搞且自傲的藝術家,用鄙視的眼光看待金錢與名利,但私下卻又羨慕著那些成功的人(這三片剛好都有Ben Stiller,角色性格還能互通)。

《邁耶維茨家的故事》用了幾個簡單設計來表現哈洛德的口是心非與酸葡萄心態,例如他私下對同期出道的好友艾爾傑作品提出很辣且不留情面的批評,或是不斷在與他人的對談中,一再提起自己的作品被惠特尼美術館收藏,以及與女演員雪歌妮薇佛有過的短暫交談等,再再點出哈洛德對於成功(名聲)的渴望。

二,「我小時候總是被他的煩惱委屈和憤怒牽著走,彷彿那也是我的情緒。」

哈洛德事業的不成功,讓他對人對事都很酸苦,一方面憎恨這個世界不懂他的好,一方面不斷以貶低他人來抬高自我身價的方式面對世界,搞得他身邊的人也跟著焦慮與欠缺自信。




三,《邁耶維茨家的故事》開場,丹尼載著女兒伊萊莎在車水馬龍的紐約街頭找尋車位。多好的開場,這就是一部關於一群找不到停車位(找不到自身定位)的人的故事。哈洛德想獲得成功、丹尼想要父親的關注、吉恩希望自己被看見、馬修想摧毀父親對他的期許等,所有人都像是在繁忙的紐約街頭開車的司機,一邊焦慮於難尋的停車位,一邊對他人的不耐(外界看待他們的眼光)感到不舒服而用破口大罵來掩飾自己的心虛。

四,「也許我需要相信我爸是個天才,因為我不希望他的人生毫無價值。而且...如果他不是偉大的藝術家,那就代表他只是個大混蛋。」

丹尼和馬修是兩個相反的典型,前者想盡辦法贏得父親重視,即便怨恨著父親,卻又把照顧父親當成自己的責任,後者想辦法逃離父親,明明是最受關愛的小孩,卻覺得這些愛壓得他喘不過氣。

丹尼和馬修的關係就像是影子和光,這麼一想,《邁耶維茨家的故事》好適合跟《陽光普照》對照觀賞,只是,丹尼和馬修尚且能在驚濤駭浪的生命旅程中,摸索出相處之道,《陽光普照》的兩兄弟,則因一場暴力,奪走兩人化解心結的可能性。

五,由於父親重病,哈洛德的三個兒女急忙抄下主治醫師解釋病情細節(幹嘛不用手機錄音啦,哈哈),我們發現同父同母的吉恩跟丹尼是右撇子,他們同父異母的弟弟馬修是左撇子,光是三人同時抄寫文字的畫面,也能產生吉恩和丹尼較為親近、跟馬修較為疏離(同父異母)的視覺差異。當然,這可能只是巧合(導演或許沒有刻意用馬修的左撇子來跟吉恩與丹尼做出對比),但看到畫面時,我還是呵呵笑了出來。

六,丹尼有腳疾卻不願看醫生。丹尼的腳疾就是他忽略且不正視他與父親問題的隱喻,長時間忽略身體的病痛(家庭問題),只會讓疾病(家庭關係)更惡化也更難根治。電影尾聲,修復髖骨問題的丹尼,終於能夠好好「走自己的路」。




七,三個兄弟姐妹中,馬修獲得父親最多關注,其次是丹尼,最後才是吉恩。而在電影裡,吉恩的戲份也是三人中最少的一個,彷彿回應大半的好萊塢電影:偶有女性電影,但大部分時間,男性電影才是主流(就連
《邁耶維茨家的故事》的電影海報,我們也看不到吉恩的身影)。有趣的是,相較於吉恩的安靜與邊緣化,她的姪女伊萊莎透過短片創作,顛覆傳統社會認定的女性形象,又像是暗喻著新一代的女性,或許能活出比上一代女性更不一樣的未來。

「我很高興你們感到開心些,不幸的是,我還是一團亂。」
「妳想砸爛他的車嗎?」
我可以砸爛停車場的每一輛車,然後放把火燒掉醫院。但我還是不會變得正常。你們永遠不會了解我活在這個家庭的感受。

另外,我很喜歡電影裡,吉恩跟丹尼與馬修坦承年輕時曾被性騷擾的過往,丹尼和馬修選擇砸爛多年前性騷擾吉恩的男子的車,他們為此感到驕傲而興奮,但吉恩冷淡的反應澆了他們一盆冷水。對吉恩來說,她的失落是父親在知道這件事後,選擇噤聲(並且不當一回事)、她的無奈是身為邁耶維茨家的女性,始終不具任何聲量、而她最不需要的是馬修和丹尼(男性)以為替吉恩(女性)出一口氣,她就會感到釋懷,那只是更凸顯兩兄弟其實不懂吉恩的心情。

八,《邁耶維茨家的故事》片末,丹尼決心離開父親,活出自己,離開前,他輕聲對父親說:「我愛你、我原諒你、原諒我、謝謝你、再見。」瞬間讓我眼眶紅潤。不禁想起《繼承人生》片中,喬治庫隆尼飾演的丈夫跟陷入重度昏迷的妻子道別一幕,庫隆尼在妻子昏迷後才發現愛了多年的妻子原來老早跟他人出軌,甚至有想要離婚的念頭,一開始,庫隆尼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卻在妻子拔管逝去前,訴說他對妻子的怨與愛。

「再見伊莉莎白,再見我的愛、我的摯友、我的痛苦、我的喜樂,再見,再見,再見。」

所謂的「關係」,大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在乎纏繞一起後,變成一個巨大、複雜、且難被輕易解釋的情感怪物

九,Noah Baumbach導演挑選的演員們,永遠都那麼地適切與迷人:Adam Sandler、Dustin Hoffman、Emma Thompson 、Ben Stiller等,都有亮眼精彩的表現。而飾演伊萊莎的Grace Van Patten,外型亮眼,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她的外型有一點Shailene Woodley的味道,嗯,難怪我覺得《邁耶維茨家的故事》很像《繼承人生》,因為Shailene Woodley在《繼承人生》的角色設定,也是一個獨立自主又大方又偶爾要對抗管太嚴的父親的年輕女孩!

十,Noah Baumbach導演是有多討厭婚姻啊?《邁耶維茨家的故事》裡,每一個結過婚的角色最後都是離婚收場,哈。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socks1975 的頭像
    hatsocks1975

    香功堂!!PIXNET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