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暗騎士》


一,
「解除警鈴的傢伙呢?」
「老大說他一搞定就把他幹掉,少一個人分錢。」
「真好笑,他也這麼跟我說。」
「什麼?不,不,別開槍...」

《黑暗騎士》的開場真是百看不厭,也替電影下了註解:關於人的貪婪與不可信任所帶來的混亂。

二,
「我很久以前待過緬甸,我和我朋友替當地政府做事,他們試著用珍貴的寶石收買部落的首領,結果政府車隊還是在叢林被土匪襲擊,所以我們試著把寶石找回來,但是,半年內我們沒看見首領跟任何人交易。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小孩在玩,柑橘大小的紅寶石,原來首領把寶石隨手亂丟...」阿福
「那他為什麼要搶劫?」韋恩
「因為他覺得很好玩,因為有些人要的並不是金錢,你不能收買或威脅他,更不能跟他講道理,有些人只想看世界陷入混亂。」

以前看《黑暗騎士》,只覺得很精彩刺激,這次重看卻覺得劇情好真實好令人唏噓,只要上網看一些熱門議題底下的留言,很容易就會浮現「有些人只想看世界陷入混亂」的心情。

三,
「那群黑道蠢蛋以為你死了,一切都會恢復原狀,只有我知道真相,你改變了一切,永遠無法回頭。」小丑
「那你為什麼還要殺我?」蝙蝠俠
「我並不想殺你,沒有你我該怎麼辦?回去搶黑道的錢?不,不,不。你圓滿了我的人生。」
「你只是為錢殺人的垃圾。」
「別學他們說話,你跟他們不同,就算你想跟他們一樣也沒辦法,在他們眼裡,你只是一個怪胎,就跟我一樣,他們現在需要你,一旦他們不需要了,就會把你棄之唯恐不及。他們的道德,他們的原則,全都是個爛笑話,麻煩一來就什麼都不管,他們毫無原則,只會隨波逐流。我會示範給你看,當災難降臨...這些文明人,他們會自相殘殺。我不是怪物,只是想法比大家先進。」

小丑討厭秩序?其實不是,混亂就是小丑的秩序。他在《黑暗騎士》裡,略施小技(威脅利誘),破壞每個人心中的規矩,讓他們成為小丑的共犯。就連蝙蝠俠也有受到小丑的影響,利用高科技去監聽每個人(侵犯所有人的隱私),只為了逮到小丑(為了達成目的,蝙蝠俠也是可以暫時放下道德顧忌)。然而,小丑的計劃終究沒有成功,影片後段的郵輪炸彈選擇題,違反了小丑對人性本惡的認知,而蝙蝠俠代替丹特扛起罪責,進一步破壞了小丑急欲打亂的社會秩序。

以前看《黑暗騎士》,非常不愛郵輪那一幕(覺得這件事如果發生在現實生活,應該有一艘船炸了),這次重看,反而能接受這個設計,或許在這個時代,我們都需要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好人吧。

四,
「爸,他為什麼要逃走?」
「因為我們必須追捕他。」
「他又沒做錯事。」
「因為他是高譚市應該有的英雄,但是現在人們不需要他,所以我們要追捕他,他承受得了,因為他不是英雄,而是沈默的守衛,時時警戒的保護者,他是黑暗騎士。」

《黑暗騎士》裡,丹特的黑化並非是突然轉變,在瑞秋死前,丹特就已經變得有些偏執。韋恩對丹特堅定不移的信仰(相信他能成為光明騎士),其實是有些過度樂觀與盲目。若說小丑的信仰是混亂,那麼韋恩的信仰或許是希望,小丑製造動亂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韋恩強化希望(包括揹下丹特的罪,成為全民公敵)來證明自己的信仰無誤。小丑和韋恩看似天差地別,但其實他們都是宗教狂熱份子,為完成心中的願景,無法成為群體的一份子(異類),只能獨走。

對我來說,小丑和蝙蝠俠其實是同一類人:儘管理念不同,但為了實踐理想而付出的努力與犧牲卻很相似。但丹特跟他們不一樣,丹特太容易被煽動,在信仰路上,他是失敗者。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比較貼近丹特的意氣用事,都距離小丑和蝙蝠俠的強大信念遙遠,因此觀眾很少會被丹特吸引(他是我們自身的反射),卻很容易愛上(崇拜)小丑和蝙蝠俠(他們是像「超人」一樣的存在)。


《烈火悍將》


「我得保持我的痛楚,我保存它,因為我需要藉此提高警覺,我必須這麼做。」
「你不是和我同住,你和死者的殘骸同住,在地面上找線索,你尋找死亡的跡象,找獵物的氣味,然後追捕他們,這是你唯一投入的事,其餘的是你經過時留下的爛攤子。」

重案組警探文森調查一起殺警搶案,盯上尼爾率領的犯罪小組,兩組人馬,貓捉老鼠,最後是貓得勝,或是老鼠逃過貓爪之下?

諾蘭導演在《諾蘭變奏曲》書中,提及《烈火悍將》對《黑暗騎士》的影響,這兩天找了時間重看《烈火悍將》,果然看到兩部作品的相似性,例如寫實且具說服力的動作場面,或是尼爾和文森的關係,彷彿是小丑和蝙蝠俠關係的變形。尼爾和文森,一個大盜,一個警察,他們是天秤的兩端,彼此相斥,但同時間,他們都活在「僅此一途」的命運中,信仰著自身的選擇。要完成這條信仰之路,必須捨棄常人生活。

「如果你見到我從街角走來,你會離開你的女伴?不告而別?」文森
「要有這樣的自律。」尼爾
「那心靈會很空虛,不是嗎?」
「正是如此,不這樣做,我們還是另找職業吧。」
「我不懂做別的。」
「我也不懂。」
「我不想。」
「我也不想。」

尼爾和文森一方面覺得唯有活在天命中,人生才算充實且有意義(存在的價值),一方面又在某些獨處時刻,感到些許的空虛與寂寥,而那份寧願忍受孤獨也不願放手的強大執念,普羅大眾並不會明白。這也是為何《烈火悍將》尾聲,當我看到尼爾握住文森的手時,我居然忍不住落淚了。家庭與愛情都無法滿足尼爾與文森,唯有在這場貓抓老鼠的追戰中,他們才不覺得孤單,才感受到有人跟著自己的心,一起跳動。

忘記上次觀賞《烈火悍將》是哪時的事,此次重溫有點像在看新片(只隱約記得大概情節),電影實在好看,Michael Mann 的場面調度強大、劇情峰迴路轉、主要角色立體飽滿、全片有非常多神采奕奕的橋段設計,結尾高潮大戲更是讓人看得目不轉睛喘不過氣(飛機光線與影子的設計實在太讚了),而且本片的演員們,Al Pacino 、Robert De Niro 、Val Kilmer 都有令人難忘的精彩演出。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一,
如果說《黑暗騎士》的對照組是小丑與蝙蝠俠,《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對照組不是蝙蝠俠與班恩,也不是蝙蝠俠與忍者大師的女兒米蘭達,而是米蘭達與年輕探員布萊克。他們都出身底層,都經歷苦難(不懼困境,奮發向上),米蘭達承繼父親的遺願,準備摧毀高譚市;布萊克則是承襲蝙蝠俠(孤兒院長年的資助者,像父親一樣的人)的理想,成為新一代的保護者。

前浪終會退去,後浪必將湧上,黑暗與光明的戰爭,永遠不會停息。

二,
《黎明昇起》片中,班恩解放人民批鬥權貴的場景,很有文革的既視感。

三,
《頂尖對決》的主角擅長表演遁形術:魔術師在 A 地消失,接著在 B 地出現。看似魔術師瞬間移動,實際是兩個地點的魔術師並非同一個人。《黎明昇起》尾聲,布魯斯韋恩在眾人面前演出遁形術,利用障眼法放下蝙蝠俠的身份(消失在眾人面前/死亡),布萊克取代他的身份,成為新的蝙蝠俠(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蝙蝠俠代表的精神得以傳承下去)。

四,
「記得你離開高譚市的時候嗎?在這一切之前,在你成為蝙蝠俠之前,你消失了七年,我苦苦等候七年,希望你能一去不回,我每年都去佛羅倫斯度假,阿爾諾河畔有間咖啡店,我每晚都光顧,享用美酒,歡度假期,我總是幻想,當我望向餐桌對面,我就能看到你,正在跟妻子用餐,也許還有幾個孩子,我們不會交談,但你我都很清楚,你找到了幸福人生。」

始終覺得《黎明昇起》的結局,美好的很不真實,很怕影片最後會出現一顆旋轉的陀螺,而且一直沒有倒下,眼前的幸福,不過是一場夢。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tsocks1975 的頭像
    hatsocks1975

    香功堂!!PIXNET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