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亞伯偵破過多起案件,成為校園與小鎮的紅人,直到好友格蕾西失蹤,一籌莫展的亞伯漸漸不再受到鎮民的信賴。多年後,高中生派翠克遭人砍殺十七刀身亡,派翠克的女友卡洛琳找上亞伯,希望他能查出兇手的真實身份...

《少年偵探》是 Netflix 的小驚喜,結局非常打動我。

電影裡,亞伯幫忙校長調查募款箱竊盜案,亞伯問校長募款的目的為何?校長說是要拯救動物。亞伯依據他對人與事的狹隘資訊,指出兇手可能是前一年夏天被狗咬傷的學生羅里賓斯所犯。事後學校在羅里賓斯的座位上找到募款箱。多年來,羅里對亞伯充滿敵意,亞伯以為對方只是不爽罪行遭到揭發,卻在經過朋友的點醒,才意識到羅里對他恨意,或許是來自對不實指控的無奈。

(底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每個人都有盲點,包括對形象上的好人與惡人有著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及名聲成就如何讓人變得過度自大,欠缺對事件與人心更縝密的推敲。亞伯從未懷疑過校長在這起竊盜案所扮演的角色。一,沒有意識到客戶很可能就是兇手。二,亞伯替校長「偵破」案件,受到校方的肯定,懷疑校長就等於懷疑自我。亞伯拒絕懷疑自我(那是他唯一感到驕傲的事,一個受人景仰的:少年偵探),因此,當亞伯的父母親抱怨他年過三十仍一事無成時,亞伯會替自己大聲辯解說:我是曾經廣受歡迎的少年偵探啊!

亞伯在調查派翠克凶案過程,獲知派翠克私底下有個神秘的女性友人美樂蒂,他找上美樂蒂問話,派翠克問美樂蒂,派翠克是否有在擔心什麼事?美樂蒂說派翠克很關心環境問題,以及「我們獨特的身份是否只是幻覺?」這句話恰恰點出《少年偵探》的核心主題:我們是誰?是什麼界定了我們的身份?為了活在某種身份底下,我們必須付出怎樣的代價?好學生害怕被欺凌而成為毒販、少年受到獎賞而學會信口開河、教育家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而去誣陷學生...

我們汲汲營營追求的身份,會不會反過來吞噬(操縱)了我們?

當卡洛琳請求亞伯幫忙調查派翠克的死因時,亞伯以老成的語氣警告卡洛琳:「每個人都有秘密,不論案子看起來多單純,總會有驚人的發現。」直到案件終了,亞伯才發現自己以前並未深刻理解這段話所帶有的意義。

《少年偵探》片末揭露當年綁架格蕾西和殺害派翠克的兇手都是校長,看起來溫和善良的校長,用偏執且極端的手段去「保護」他心目中的純真與美好,而這樣的純真與美好,不過是披著糖衣的狼。電影尾聲,真相揭發,格蕾西在被囚禁多年後獲救,亞伯再次成為小鎮的紅人。亞伯的父母來到他的住處,興高采烈地表示他們多麼以亞伯為榮。亞伯只是一臉陰鬱,沒多久便痛哭失聲。他的父母一臉錯愕,頻頻追問兒子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亞伯什麼都沒說,只是哀傷地痛哭。

電影在這個奇妙的時刻落幕。我覺得這場戲大大提升了《少年偵探》在我心目中的好感度

亞伯的哭泣是拯救童年好友並且終於受到肯定,內心累積多年的壓力得以釋放使然?或者,亞伯的哭泣訴說他內心受到的震撼?亞伯小時候相當自豪自己可以很快猜出電影裡的兇手是誰,但現實人生跟電影截然不同,充滿著各種灰色地帶,善與惡有時候是彼此糾纏而無法被輕易區分開來。亞伯始終以為人性之惡就是單純的壞人做壞事,好人做好事(亞伯的思惟很單一,只要找到一點可疑的證據,就會很快做出判斷),如今才發現,人心底的善與惡,根本無法被一眼望穿。真相水落石出,小鎮居民、親友與媒體都把亞伯視為拯救格蕾西的大英雄,但對亞伯來說,他內心卻像是個剛剛才長大的孩子,發現大人的世界很可怕(充滿各種對人對事的冷漠與偏見與歧視),而他只能無助地哭泣,並接受這一切的醜惡!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arrow
arrow

    hatsocks1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