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電影節邀來兩部有趣的作品,第一部是「陌生人」,第二部為「雙城戀曲:陌生人」。
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Guy Nattiv和Erez Tadmor,「陌生人」為七分鐘的短片;而「雙城戀曲:陌生人」則是前一部短片的概念延伸,成了愛情長片。
兩部影片同場播放,讓觀眾看到同樣主題故事的不同面向、不同可能性、以及不同發展。
「陌生人」:兩名陌生男子同坐一列火車,一個是以色列人、一個則是巴勒斯坦人,雙方互看對方不順眼,暗中較勁著。
未久,列車上來了群惡少(崇拜納粹的光頭族),不懷好意的惡少們捉弄著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害怕自己成為光頭族捉弄的對象,想趁火車靠站時趕緊下車,卻同樣遭到刁難。
為求全身而退,以列色青年只好跟巴勒斯坦青年合作,兩人各自捉了手邊的背包狂奔,在最後一秒跳下火車,逃離光頭族的追緝。
逃過一劫的兩人,站在月台兩側,將背包互相拋還給對方,彼此相視而笑,未多說一句話、未有更多的互動,各自從不同的出口離去。
七分鐘的短片,說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微妙的政治情勢,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同樣學會仇視他們的敵人,即使是互不認識的陌生人。
然而,當他們面對更大的威脅時,卻又能攜手合作,共同剋敵。這或許是導演最真摯的希望,說著拋棄仇恨,彼此將有更多生存的空間、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導演對兩國放下成見、攜手合作的遠景,終究悲觀,結尾兩人未多說一句話,各自從不同的出口離去,實是漂亮的收線,說著不管雙方如何攜手克敵、如何共渡難關,回到現實面前,還是得臣服在國族仇恨的巨大包袱之下。
以「陌生人」短片為藍本發展成長片的「雙城戀曲:陌生人」,維持了短片的概念。
德國世界盃足球決賽即將開打,以色列男孩Semi和巴勒斯坦女孩Rana為了世足決賽,同時間來到德國。兩人同搭一輛火車,卻在陰錯陽差下,錯拿了彼此的背包。
為了歸還背包,雙方相約見面,又因為互有好感,遂展開了一段跨國、跨仇恨的戀曲,兩人的戀情從德國一路談到法國....。
拉長成一個小時餘長度的「雙城戀曲:陌生人」,勢必要有比「陌生人」有更深度的衝突、更大的言語交鋒、更多的無奈。
電影中確實討論許多問題,Semi和Rana的戀情,就像羅密歐和茱麗葉的愛情一樣,難有好的結果。
橫在他們眼前的,不是我不愛你、你不愛我,而是,我愛你,可是我們的未來能如何???
以色列人討厭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痛恨著以色列人,他們只能在自己國家以外的地區談情說愛,當個被放逐的浪漫情侶。
可是,兩國戰火越演越烈,Semi終要面對歸國、甚至入伍的要求,他如何能像個懦夫般,躲在國外逍遙,看著故鄉的朋友一個個站上前線送死???
而Rana的朋友,全都支持著巴勒斯坦,排斥著以色列人,站在朋友與情人間的Rana,又該如何選擇??為了愛情,她願意放棄生活中支持著她的友誼嗎???
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Guy Nattiv和Erez Tadmor,「陌生人」為七分鐘的短片;而「雙城戀曲:陌生人」則是前一部短片的概念延伸,成了愛情長片。
兩部影片同場播放,讓觀眾看到同樣主題故事的不同面向、不同可能性、以及不同發展。
「陌生人」:兩名陌生男子同坐一列火車,一個是以色列人、一個則是巴勒斯坦人,雙方互看對方不順眼,暗中較勁著。
未久,列車上來了群惡少(崇拜納粹的光頭族),不懷好意的惡少們捉弄著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害怕自己成為光頭族捉弄的對象,想趁火車靠站時趕緊下車,卻同樣遭到刁難。
為求全身而退,以列色青年只好跟巴勒斯坦青年合作,兩人各自捉了手邊的背包狂奔,在最後一秒跳下火車,逃離光頭族的追緝。
逃過一劫的兩人,站在月台兩側,將背包互相拋還給對方,彼此相視而笑,未多說一句話、未有更多的互動,各自從不同的出口離去。
七分鐘的短片,說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微妙的政治情勢,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同樣學會仇視他們的敵人,即使是互不認識的陌生人。
然而,當他們面對更大的威脅時,卻又能攜手合作,共同剋敵。這或許是導演最真摯的希望,說著拋棄仇恨,彼此將有更多生存的空間、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導演對兩國放下成見、攜手合作的遠景,終究悲觀,結尾兩人未多說一句話,各自從不同的出口離去,實是漂亮的收線,說著不管雙方如何攜手克敵、如何共渡難關,回到現實面前,還是得臣服在國族仇恨的巨大包袱之下。
以「陌生人」短片為藍本發展成長片的「雙城戀曲:陌生人」,維持了短片的概念。
德國世界盃足球決賽即將開打,以色列男孩Semi和巴勒斯坦女孩Rana為了世足決賽,同時間來到德國。兩人同搭一輛火車,卻在陰錯陽差下,錯拿了彼此的背包。
為了歸還背包,雙方相約見面,又因為互有好感,遂展開了一段跨國、跨仇恨的戀曲,兩人的戀情從德國一路談到法國....。
拉長成一個小時餘長度的「雙城戀曲:陌生人」,勢必要有比「陌生人」有更深度的衝突、更大的言語交鋒、更多的無奈。
電影中確實討論許多問題,Semi和Rana的戀情,就像羅密歐和茱麗葉的愛情一樣,難有好的結果。
橫在他們眼前的,不是我不愛你、你不愛我,而是,我愛你,可是我們的未來能如何???
以色列人討厭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痛恨著以色列人,他們只能在自己國家以外的地區談情說愛,當個被放逐的浪漫情侶。
可是,兩國戰火越演越烈,Semi終要面對歸國、甚至入伍的要求,他如何能像個懦夫般,躲在國外逍遙,看著故鄉的朋友一個個站上前線送死???
而Rana的朋友,全都支持著巴勒斯坦,排斥著以色列人,站在朋友與情人間的Rana,又該如何選擇??為了愛情,她願意放棄生活中支持著她的友誼嗎???
偉大的藝術,往往在困境之下產生。
「雙城戀曲:陌生人」的愛情之所以動人,不是因為愛情的偉大,而是因為戰爭的荒謬。
即使身處在西線無戰事的法國或德國,戰爭的陰影並未消退,它像是無形的巨大猛獸,襲擊著每個人的生活。
我喜歡「陌生人」的精練,也喜歡「雙城戀曲:陌生人」的黑色愛情童話。
但是,「雙城戀曲:陌生人」一開場兩位主角拿錯背包,對我來說是個大敗筆,因為邏輯上很難說得通,扣分!!!(其實映後座談會,我超想問導演這個邏輯問題,明明彼此手都沒有離開過背包,下車也還算從容不迫,為何這兩人依然會拿錯對方的背包啊???旅行者不是應該對自己的行李更加小心嗎???)
除去邏輯上的不通順,我很喜歡雙方約定歸還背包前,互相偷窺了背包的內容物。這場戲表面上是出於純粹的好奇心,但延伸到國族問題,就成了他們對另一個國度的人的窺探。
而背包的內容物看來再平凡、相似不過,也說明了不管是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其本質上都還是相同的,不是嗎???
導演Guy Nattiv這麼說:「我們刻意模糊了電影中的政治問題,因為我們只想拍一部愛情電影。」
這說明了我對電影的另一個疑惑,我覺得「雙城戀曲:陌生人」本身的題材很豐富,它的故事相當具有衝突性、有很多可供發揮的點,但是導演處理起政治的問題,卻常常點到為止,並未探究更深沈的影響。
原來導演並無意將電影拍成難以下嚥的政治悲劇,這個決定雖然讓電影"好看"許多,卻也相對矮縮了它的可能性。
相較於「陌生人」短短七分鐘,留有許多餘味品嚐;時間拉長許多的「雙城戀曲:陌生人」,未能有更進一步的討論,實在可惜啊。
映後座談會上,有個觀眾問導演:「請問導演,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有無談感情的可能性???」。
而導演的回答,比電影本身還要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或許可以談感情,但前提是他們只能在彼此國家之外,感情才有發展的可能性。」
這個回答我很喜歡,真誠,而且無奈。
「雙城戀曲:陌生人」的愛情之所以動人,不是因為愛情的偉大,而是因為戰爭的荒謬。
即使身處在西線無戰事的法國或德國,戰爭的陰影並未消退,它像是無形的巨大猛獸,襲擊著每個人的生活。
我喜歡「陌生人」的精練,也喜歡「雙城戀曲:陌生人」的黑色愛情童話。
但是,「雙城戀曲:陌生人」一開場兩位主角拿錯背包,對我來說是個大敗筆,因為邏輯上很難說得通,扣分!!!(其實映後座談會,我超想問導演這個邏輯問題,明明彼此手都沒有離開過背包,下車也還算從容不迫,為何這兩人依然會拿錯對方的背包啊???旅行者不是應該對自己的行李更加小心嗎???)
除去邏輯上的不通順,我很喜歡雙方約定歸還背包前,互相偷窺了背包的內容物。這場戲表面上是出於純粹的好奇心,但延伸到國族問題,就成了他們對另一個國度的人的窺探。
而背包的內容物看來再平凡、相似不過,也說明了不管是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其本質上都還是相同的,不是嗎???
導演Guy Nattiv這麼說:「我們刻意模糊了電影中的政治問題,因為我們只想拍一部愛情電影。」
這說明了我對電影的另一個疑惑,我覺得「雙城戀曲:陌生人」本身的題材很豐富,它的故事相當具有衝突性、有很多可供發揮的點,但是導演處理起政治的問題,卻常常點到為止,並未探究更深沈的影響。
原來導演並無意將電影拍成難以下嚥的政治悲劇,這個決定雖然讓電影"好看"許多,卻也相對矮縮了它的可能性。
相較於「陌生人」短短七分鐘,留有許多餘味品嚐;時間拉長許多的「雙城戀曲:陌生人」,未能有更進一步的討論,實在可惜啊。
映後座談會上,有個觀眾問導演:「請問導演,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有無談感情的可能性???」。
而導演的回答,比電影本身還要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或許可以談感情,但前提是他們只能在彼此國家之外,感情才有發展的可能性。」
這個回答我很喜歡,真誠,而且無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