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玩美女人結尾前有這樣一場戲,即劇中女主角與母親、女兒、妹妹,一家人坐在餐桌上用餐,她們有說有笑,甚為滿足。
這場戲,讓我想起了候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結局,也是收於一家人用餐的畫面。
悲情城市中,經過228的摧殘,家中的男性角色全部被埋葬在歷史血腥的洪流中,唯一存活下來的男性角色,不是小孩子、就是後來發了瘋的高捷。
侯導用長鏡頭遠看著廳堂內的人物,女性角色在廳內吆喝著招呼大家用餐,她們的先生雖然成了政治犧牲者,可是,這群女性依然努力地活著,她們代表著台灣強旺的生命力、代表著土地母親的關懷、代表著撫育未來的一絲希望。
玩美女人和悲情城市,兩者主題不同,但東西方兩位導演藉著女性角色同桌用餐的畫面,歌頌女性堅韌的人生態度,卻是如此一轍啊。
重男輕女並非中國獨有的傳統,在好萊塢的電影世界裡,女性角色同樣不受到重視。
原因可略分為二,一、大部分的女星不具商業市場,由於號召力不足,以女性為題材的電影,也就相對的少。
二,這個社會看待女性的方式,還是偏向於:視覺性,而非心理性。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票房鼎盛的商業片,男主角總是威風凌凌、飛天遁地、拯救世界。可是女主角,卻往往猶如花瓶般,偶爾尖叫兩聲、偶爾賣弄風情,便可交差了事。
難怪不少入圍奧斯卡女主角的演員,在得獎時都不忘說上兩句:很感謝誰誰誰,給了我這麼一個難得的角色讓我發揮...!
美國並非沒有優秀的女性電影,只是以比例來看,以女性為主導的影片,數量確實遠遠低於以男性為主導的影片。
在90年代初期,好萊塢曾經掀起一陣女性電影風潮,這股風潮來的快,引發的效應也大,可惜無法持久,不出幾年,又歸於平靜。
這股突來的女性電影風潮,意外地讓觀眾看到更多優秀的女星,看到好萊塢女星更多元的潛力。
沈默的羔羊-女性電影帶頭跑
沈默的羔羊是這波女性電影風潮的領導者,影片敘述女主角茱蒂福斯特飾演的探員,深入調查一件難解的連續殺人案件(水牛比爾),在苦無解決之道下,她尋求另外一個殺人魔的協助,也就是後來聲明大噪的:食人魔漢尼拔。
在漢尼拔的協助下,茱蒂不但解開了水牛比爾之謎,也在與漢尼拔對話過程中,獲得心靈上的成長。
沈默的羔羊之所以有趣,在於茱蒂福斯特這名角色(雖然漢尼拔後來比較紅....)。我記得有一幕畫面特別有意思,就是茱蒂小姐跟一堆男性探員同搭電梯的場面,個頭嬌小的她,處在男人堆裡,更顯嬌弱、渺小。
這個帶有幽默的突梯畫面,既象徵了女性在男性社會中所呈現的先天體型上的弱勢,也說明女主角意圖在男人堆中求生存的尷尬處境(她是電梯中唯一的女性)。
如果電影中,漢尼拔代表的是父親的形象,警察,則代表父權社會;處在其中的茱蒂,則是在父權社會中努力爭一席之地的女性,對抗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架構。
而茱蒂跟漢尼拔的互動過程,正像是小女孩掙脫父親掌握的成長史。不管她多麼努力,父親的形象、影響,依然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身上,一如那龐大又無法憾搖的社會結構。
這場戲,讓我想起了候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結局,也是收於一家人用餐的畫面。
悲情城市中,經過228的摧殘,家中的男性角色全部被埋葬在歷史血腥的洪流中,唯一存活下來的男性角色,不是小孩子、就是後來發了瘋的高捷。
侯導用長鏡頭遠看著廳堂內的人物,女性角色在廳內吆喝著招呼大家用餐,她們的先生雖然成了政治犧牲者,可是,這群女性依然努力地活著,她們代表著台灣強旺的生命力、代表著土地母親的關懷、代表著撫育未來的一絲希望。
玩美女人和悲情城市,兩者主題不同,但東西方兩位導演藉著女性角色同桌用餐的畫面,歌頌女性堅韌的人生態度,卻是如此一轍啊。
重男輕女並非中國獨有的傳統,在好萊塢的電影世界裡,女性角色同樣不受到重視。
原因可略分為二,一、大部分的女星不具商業市場,由於號召力不足,以女性為題材的電影,也就相對的少。
二,這個社會看待女性的方式,還是偏向於:視覺性,而非心理性。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票房鼎盛的商業片,男主角總是威風凌凌、飛天遁地、拯救世界。可是女主角,卻往往猶如花瓶般,偶爾尖叫兩聲、偶爾賣弄風情,便可交差了事。
難怪不少入圍奧斯卡女主角的演員,在得獎時都不忘說上兩句:很感謝誰誰誰,給了我這麼一個難得的角色讓我發揮...!
美國並非沒有優秀的女性電影,只是以比例來看,以女性為主導的影片,數量確實遠遠低於以男性為主導的影片。
在90年代初期,好萊塢曾經掀起一陣女性電影風潮,這股風潮來的快,引發的效應也大,可惜無法持久,不出幾年,又歸於平靜。
這股突來的女性電影風潮,意外地讓觀眾看到更多優秀的女星,看到好萊塢女星更多元的潛力。
沈默的羔羊-女性電影帶頭跑
沈默的羔羊是這波女性電影風潮的領導者,影片敘述女主角茱蒂福斯特飾演的探員,深入調查一件難解的連續殺人案件(水牛比爾),在苦無解決之道下,她尋求另外一個殺人魔的協助,也就是後來聲明大噪的:食人魔漢尼拔。
在漢尼拔的協助下,茱蒂不但解開了水牛比爾之謎,也在與漢尼拔對話過程中,獲得心靈上的成長。
沈默的羔羊之所以有趣,在於茱蒂福斯特這名角色(雖然漢尼拔後來比較紅....)。我記得有一幕畫面特別有意思,就是茱蒂小姐跟一堆男性探員同搭電梯的場面,個頭嬌小的她,處在男人堆裡,更顯嬌弱、渺小。
這個帶有幽默的突梯畫面,既象徵了女性在男性社會中所呈現的先天體型上的弱勢,也說明女主角意圖在男人堆中求生存的尷尬處境(她是電梯中唯一的女性)。
如果電影中,漢尼拔代表的是父親的形象,警察,則代表父權社會;處在其中的茱蒂,則是在父權社會中努力爭一席之地的女性,對抗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架構。
而茱蒂跟漢尼拔的互動過程,正像是小女孩掙脫父親掌握的成長史。不管她多麼努力,父親的形象、影響,依然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身上,一如那龐大又無法憾搖的社會結構。
末路狂花--衝衝衝,向前衝
和沈默羔羊同年推出的末路狂花,由名導雷利史考特執導。
很多人說末路狂花只是男性版的虎豹小霸王,只是將男人的角色換成了女人,然後把她們丟到荒漠當中,營造蒼涼的西部情調罷了。
但是,這部訴說女性情誼的佳作,卻不單只是”女性西部情調電影”。
電影比較讓人詬病的,是對於男性的描寫,他們不是混混、沒大腦的警察、毫無行動力的情人、就是毆打女人的壞男人...,總之,在末路狂花裡,男人一無事處。
好吧,我也覺得這樣有點偏激!但是,讓人感動的是影片中的兩個女主角吉娜戴維絲和蘇姍莎蘭登,這兩名出色的女演員演活了備受壓抑的女性,試圖為自己找尋一條通往快樂天堂的出路。
她們代表著社會上無數受到家暴、受到打壓、受到歧視的女性,她們要這些人站出來,站出男性世界的壓迫,活出自己。
電影的結尾,當警察在大峽谷包圍兩位女主角,要她們投降時,吉娜戴維絲忽然淚眼朦朧地對蘇姍莎蘭登說:我們往前衝。
蘇姍莎蘭登狐疑地看著她,她說:什麼?
吉娜又重複一次:我們往前衝!
蘇姍露出會意的表情,她笑了,她說:妳確定?
吉娜點頭,她們雙手緊握,笑著擁抱對方,然後車子往前衝出大峽谷的懸崖。
這段戲曾經感動了許多人,因為,結尾悲劇性的犧牲,指出男性社會終究讓女性步上絕路,卻也是代表女主角們寧願以死,來換取心靈永遠自由的決心!
大家可以看看末路狂花的經典結局,音樂、攝影,都十分叫人激賞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cT8say6g3k&mode=related&search=
和沈默羔羊同年推出的末路狂花,由名導雷利史考特執導。
很多人說末路狂花只是男性版的虎豹小霸王,只是將男人的角色換成了女人,然後把她們丟到荒漠當中,營造蒼涼的西部情調罷了。
但是,這部訴說女性情誼的佳作,卻不單只是”女性西部情調電影”。
電影比較讓人詬病的,是對於男性的描寫,他們不是混混、沒大腦的警察、毫無行動力的情人、就是毆打女人的壞男人...,總之,在末路狂花裡,男人一無事處。
好吧,我也覺得這樣有點偏激!但是,讓人感動的是影片中的兩個女主角吉娜戴維絲和蘇姍莎蘭登,這兩名出色的女演員演活了備受壓抑的女性,試圖為自己找尋一條通往快樂天堂的出路。
她們代表著社會上無數受到家暴、受到打壓、受到歧視的女性,她們要這些人站出來,站出男性世界的壓迫,活出自己。
電影的結尾,當警察在大峽谷包圍兩位女主角,要她們投降時,吉娜戴維絲忽然淚眼朦朧地對蘇姍莎蘭登說:我們往前衝。
蘇姍莎蘭登狐疑地看著她,她說:什麼?
吉娜又重複一次:我們往前衝!
蘇姍露出會意的表情,她笑了,她說:妳確定?
吉娜點頭,她們雙手緊握,笑著擁抱對方,然後車子往前衝出大峽谷的懸崖。
這段戲曾經感動了許多人,因為,結尾悲劇性的犧牲,指出男性社會終究讓女性步上絕路,卻也是代表女主角們寧願以死,來換取心靈永遠自由的決心!
大家可以看看末路狂花的經典結局,音樂、攝影,都十分叫人激賞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cT8say6g3k&mode=related&search=
油炸綠番茄--神祕的綠番茄食材
91年的美國電影圈,出現大量的女性電影,除了沈默的羔羊、末路狂花外,還有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激情薔薇、入圍最佳影片的迪士尼動畫美女與野獸,這些電影不約而同以女性為主題,意圖替女性角色塑造出更立體的形象。
而同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劇本、最佳女配角的油炸綠番茄,也是一部以女性情誼為訴求的姊妹電影佳作。
油炸綠番茄的故事橫跨兩個不同的世代,現代時空的凱西貝茲飾演一位外表臃腫的婦人,她對自己毫無信心,不但老公愛欺負她,連女生都瞧不起她。
在偶然機會下,凱西遇到落寞的婆婆潔西卡坦迪,寂寞的潔西卡對她說了一則發生在遙遠年代的愛恨故事:
Idgie從小就崇拜哥哥,也喜歡哥哥的女友Ruth,但是,在哥哥意外過世後,她就沒見過Ruth了。
直到多年後,兩人才又重新相遇。此時,Ruth已經結了婚,懷了孕,還有一個具暴力傾向的老公。
為了保護Ruth不被她老公毆打,Idgie邀請Ruth同住,此舉引來Ruth老公的不滿,他多次威脅挑釁,揚言要讓這她們好看,卻在某天,神祕地失蹤,彷彿人間蒸發....。
小時候看油炸綠番茄,我以為只是單純的女性情誼故事,胖婦人在聽了婆婆的故事後,開始懂得為自己打算,懂得要求別人尊重。
但是現在回想起油炸綠番茄的劇情,除了女性勵志的情節外,Idgie和Ruth的友誼,也帶有點奇妙的曖昧性哩。
91年的美國電影圈,出現大量的女性電影,除了沈默的羔羊、末路狂花外,還有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激情薔薇、入圍最佳影片的迪士尼動畫美女與野獸,這些電影不約而同以女性為主題,意圖替女性角色塑造出更立體的形象。
而同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劇本、最佳女配角的油炸綠番茄,也是一部以女性情誼為訴求的姊妹電影佳作。
油炸綠番茄的故事橫跨兩個不同的世代,現代時空的凱西貝茲飾演一位外表臃腫的婦人,她對自己毫無信心,不但老公愛欺負她,連女生都瞧不起她。
在偶然機會下,凱西遇到落寞的婆婆潔西卡坦迪,寂寞的潔西卡對她說了一則發生在遙遠年代的愛恨故事:
Idgie從小就崇拜哥哥,也喜歡哥哥的女友Ruth,但是,在哥哥意外過世後,她就沒見過Ruth了。
直到多年後,兩人才又重新相遇。此時,Ruth已經結了婚,懷了孕,還有一個具暴力傾向的老公。
為了保護Ruth不被她老公毆打,Idgie邀請Ruth同住,此舉引來Ruth老公的不滿,他多次威脅挑釁,揚言要讓這她們好看,卻在某天,神祕地失蹤,彷彿人間蒸發....。
小時候看油炸綠番茄,我以為只是單純的女性情誼故事,胖婦人在聽了婆婆的故事後,開始懂得為自己打算,懂得要求別人尊重。
但是現在回想起油炸綠番茄的劇情,除了女性勵志的情節外,Idgie和Ruth的友誼,也帶有點奇妙的曖昧性哩。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充滿隱喻的情慾鋼琴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描述熱愛彈琴的啞巴女主角Ada,帶著女兒下嫁地主Alisdair。由於丈夫家居於山頭,Ada心愛的鋼琴無法搬運上山,所以先生將鋼琴送給了一名當地老粗George。
George被Ada的氣質吸引,他無法抗拒Ada白皙的皮膚和堅毅的神情,遂想盡辦法要接近Ada。他跟Ada的老公提出要求,他說,如果Ada想拿回鋼琴,那麼,每天來教我彈琴,一天見一次面,我一天給一個琴鍵,直到她贖回全部的琴鍵,鋼琴就會原物送還!
一開始,George只是想要有Ada在他的身邊,他只是想看看她。但時間越久,他越饑渴,他開始用兩個琴鍵換來碰Ada的手的權利、三個琴鍵換來碰Ada的腿、四個琴鍵、五個琴鍵....。
原本覺得受到侮辱的Ada,慢慢被George炙熱的愛所吸引!終於,在無法忍受丈夫的冷漠與寂寞下,她接受了George....。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有兩場戲,讓人印象格外深刻。一場,是先生發現Ada跟George的情事,在震怒之下,拿斧頭砍斷了Ada的手指。
為什麼要砍手指?因為這是Ada的溝通工具,她透過彈琴表現喜怒哀樂,也透過手指,去觸碰她心愛的男人。斷指,象徵著丈夫斬斷太太與外界的一切,他要Ada成為他一人所有。
第二場戲,是Ada終於獲得先生的同意,讓她離開。George帶著Ada和她的女兒,準備展開新生活。
他們搭著小船離開,卻在此時,小船傾斜,船上的鋼琴忽然倒下,栽入湖底。原本綁著鋼琴的繩索,迅速滑過Ada的腳邊,她看著繩索,一腳踏入,隨著鋼琴沈入湖中。
這段戲,表現出Ada斬斷過去的決心。過去,就像是那台鋼琴,一直糾纏著她,直到它深埋在幽暗湖底。當Ada掙脫鋼琴上的繩索,則象徵她終於從過去的束縛中掙脫,也象徵女性從男性世界裡的解放。
我有找到這部電影結尾的片段,攝影、構圖、配樂都很棒,大家一起瞧瞧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GrF4kk35b8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描述熱愛彈琴的啞巴女主角Ada,帶著女兒下嫁地主Alisdair。由於丈夫家居於山頭,Ada心愛的鋼琴無法搬運上山,所以先生將鋼琴送給了一名當地老粗George。
George被Ada的氣質吸引,他無法抗拒Ada白皙的皮膚和堅毅的神情,遂想盡辦法要接近Ada。他跟Ada的老公提出要求,他說,如果Ada想拿回鋼琴,那麼,每天來教我彈琴,一天見一次面,我一天給一個琴鍵,直到她贖回全部的琴鍵,鋼琴就會原物送還!
一開始,George只是想要有Ada在他的身邊,他只是想看看她。但時間越久,他越饑渴,他開始用兩個琴鍵換來碰Ada的手的權利、三個琴鍵換來碰Ada的腿、四個琴鍵、五個琴鍵....。
原本覺得受到侮辱的Ada,慢慢被George炙熱的愛所吸引!終於,在無法忍受丈夫的冷漠與寂寞下,她接受了George....。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有兩場戲,讓人印象格外深刻。一場,是先生發現Ada跟George的情事,在震怒之下,拿斧頭砍斷了Ada的手指。
為什麼要砍手指?因為這是Ada的溝通工具,她透過彈琴表現喜怒哀樂,也透過手指,去觸碰她心愛的男人。斷指,象徵著丈夫斬斷太太與外界的一切,他要Ada成為他一人所有。
第二場戲,是Ada終於獲得先生的同意,讓她離開。George帶著Ada和她的女兒,準備展開新生活。
他們搭著小船離開,卻在此時,小船傾斜,船上的鋼琴忽然倒下,栽入湖底。原本綁著鋼琴的繩索,迅速滑過Ada的腳邊,她看著繩索,一腳踏入,隨著鋼琴沈入湖中。
這段戲,表現出Ada斬斷過去的決心。過去,就像是那台鋼琴,一直糾纏著她,直到它深埋在幽暗湖底。當Ada掙脫鋼琴上的繩索,則象徵她終於從過去的束縛中掙脫,也象徵女性從男性世界裡的解放。
我有找到這部電影結尾的片段,攝影、構圖、配樂都很棒,大家一起瞧瞧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GrF4kk35b8
麥迪遜之橋--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麥迪遜之橋算不算女性電影?梅莉史翠普和克林伊斯威特(導演/男主角)主演的麥迪遜之橋有一個通俗的劇情:小鎮婦人偶然間和一名外地的攝影師發生短暫戀情,攝影師離開小鎮前,她陷入兩難局面,要跟著她全心愛的人遠走高飛?還是選擇留下,把悲傷留給自己,將快樂帶給家人?
女主角最後選擇留下,她放棄追求實現夢想的機會。我常在想,如果女主角的選擇是離開呢?是不是一切就會美好?她會真的快樂嗎?她和攝影師是否就能天長地久?而她的孩子,留在小鎮上的家人,要如何面對小鎮的閒言閒語?
選擇留下,是對得起家人,對不起自己。犧牲,一直是一個母親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麥迪遜之橋之所以被我歸類在女性電影,是因為導演對女主角的刻畫。他不只一次讓梅姨表演中年女性的情慾。
有場戲是克林在梅姨家門外,裸著上半身擦洗汗溼的身體,而躲在窗簾後的梅姨,凝視著克林的身體,不自覺露出渴望的神情。
隔天,克林在梅姨家沖完澡後,稍晚梅姨泡澡時,在浴缸中想像著克林自慰。
電影中,梅姨是主動的,她不是默默等待對方行動的人。她在克林身上看到丈夫欠缺的特質,溫文有禮、聰明、體貼、見廣多聞。
他們彼此吸引,最終,他們分享了彼此的體溫,分享了寂寞與愛。在對方身上,他們找到自己遺落的心。
短短四天的愛戀,是癡狂?激情?還是如克林說的: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有人以為:梅姨最後選擇留下,是對男性社會的屈服。
我卻覺得,她的留下,是另一種愛的表現,昇華了她對克林、家人的愛。
短短四天的出軌,讓梅姨不再只是單純的主婦。她學會用更開闊的心,對抗小鎮對女性的不當流言。她跟鎮上被傳言是某人情婦的婦人成了好友,因為她明白人們對追求幸福的渴望、也能明白幸福失去後,心中莫大的失落。
多虧了克林伊斯威特精彩的導演,讓麥迪遜之橋能在這場中年人出軌戀情中,焠鍊出更多女性自我意識。
也多虧了梅姨精湛的演出,讓她的角色充滿說服力,進而讓觀眾認同,並且思考所謂出軌的意義。
來看看這段經典的演出,梅姨的雨中掙扎,短短幾分鐘,梅姨充分展現影后的超強實力,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如此天人交戰、如此力量龐大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QYmzgAgQyM
好萊塢有太多沒大腦的電影,帶給人們許多錯誤、偏頗的印象。就像第六感追緝令、桃色交易、桃色機密這類型電影的出現,販賣的都是女體,或者聰明的女人、有權力的女性,等於邪惡。
在致命吸引力中,追求愛情的女性,最後慘死在槍下,而且還是被另外一名女性給槍殺,這又代表了什麼?出軌的男性可以全身而退,而情婦,就非要有悲慘的下場?
梅姨和歌蒂韓演出的捉神弄鬼,事業有成,卻被譏為活死人,為了永保青春,發了狂追求永恆不死之驅。而男主角布魯斯威利,既可悲又可恨(因為他,才導致兩個女人的戰爭),卻是電影中,唯一死得其所的正面角色。
好萊塢電影反應了社會對不同事物的看法。大眾慢慢接受同志,電影斷背山才能廣受歡迎;女性主義高漲,就出現了末路狂花;黑人社會地位提升,造就丹佐華盛頓和荷莉貝瑞同年登上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獎。
女星在好萊塢的地位相較十年前,看來沒有太多的提升,精彩的女性電影,也實在屈指可數!
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導演關心女性議題,可以拍出更多精彩的姊妹電影,讓觀眾看到、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並從電影中,學習到兩性和平共存的課題。
嗯,好,我講嚴肅了,哈哈哈哈!~~~~~~
麥迪遜之橋算不算女性電影?梅莉史翠普和克林伊斯威特(導演/男主角)主演的麥迪遜之橋有一個通俗的劇情:小鎮婦人偶然間和一名外地的攝影師發生短暫戀情,攝影師離開小鎮前,她陷入兩難局面,要跟著她全心愛的人遠走高飛?還是選擇留下,把悲傷留給自己,將快樂帶給家人?
女主角最後選擇留下,她放棄追求實現夢想的機會。我常在想,如果女主角的選擇是離開呢?是不是一切就會美好?她會真的快樂嗎?她和攝影師是否就能天長地久?而她的孩子,留在小鎮上的家人,要如何面對小鎮的閒言閒語?
選擇留下,是對得起家人,對不起自己。犧牲,一直是一個母親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麥迪遜之橋之所以被我歸類在女性電影,是因為導演對女主角的刻畫。他不只一次讓梅姨表演中年女性的情慾。
有場戲是克林在梅姨家門外,裸著上半身擦洗汗溼的身體,而躲在窗簾後的梅姨,凝視著克林的身體,不自覺露出渴望的神情。
隔天,克林在梅姨家沖完澡後,稍晚梅姨泡澡時,在浴缸中想像著克林自慰。
電影中,梅姨是主動的,她不是默默等待對方行動的人。她在克林身上看到丈夫欠缺的特質,溫文有禮、聰明、體貼、見廣多聞。
他們彼此吸引,最終,他們分享了彼此的體溫,分享了寂寞與愛。在對方身上,他們找到自己遺落的心。
短短四天的愛戀,是癡狂?激情?還是如克林說的: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有人以為:梅姨最後選擇留下,是對男性社會的屈服。
我卻覺得,她的留下,是另一種愛的表現,昇華了她對克林、家人的愛。
短短四天的出軌,讓梅姨不再只是單純的主婦。她學會用更開闊的心,對抗小鎮對女性的不當流言。她跟鎮上被傳言是某人情婦的婦人成了好友,因為她明白人們對追求幸福的渴望、也能明白幸福失去後,心中莫大的失落。
多虧了克林伊斯威特精彩的導演,讓麥迪遜之橋能在這場中年人出軌戀情中,焠鍊出更多女性自我意識。
也多虧了梅姨精湛的演出,讓她的角色充滿說服力,進而讓觀眾認同,並且思考所謂出軌的意義。
來看看這段經典的演出,梅姨的雨中掙扎,短短幾分鐘,梅姨充分展現影后的超強實力,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如此天人交戰、如此力量龐大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QYmzgAgQyM
好萊塢有太多沒大腦的電影,帶給人們許多錯誤、偏頗的印象。就像第六感追緝令、桃色交易、桃色機密這類型電影的出現,販賣的都是女體,或者聰明的女人、有權力的女性,等於邪惡。
在致命吸引力中,追求愛情的女性,最後慘死在槍下,而且還是被另外一名女性給槍殺,這又代表了什麼?出軌的男性可以全身而退,而情婦,就非要有悲慘的下場?
梅姨和歌蒂韓演出的捉神弄鬼,事業有成,卻被譏為活死人,為了永保青春,發了狂追求永恆不死之驅。而男主角布魯斯威利,既可悲又可恨(因為他,才導致兩個女人的戰爭),卻是電影中,唯一死得其所的正面角色。
好萊塢電影反應了社會對不同事物的看法。大眾慢慢接受同志,電影斷背山才能廣受歡迎;女性主義高漲,就出現了末路狂花;黑人社會地位提升,造就丹佐華盛頓和荷莉貝瑞同年登上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獎。
女星在好萊塢的地位相較十年前,看來沒有太多的提升,精彩的女性電影,也實在屈指可數!
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導演關心女性議題,可以拍出更多精彩的姊妹電影,讓觀眾看到、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並從電影中,學習到兩性和平共存的課題。
嗯,好,我講嚴肅了,哈哈哈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