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逆轉人生》,講述下半身癱瘓、僅能靠輪椅代步的富翁Philippe和黑人看護Driss間,跨越膚色與階級的動人情誼....;《逆轉人生》令我想起傑克尼柯遜和摩根費里曼主演的《一路玩到掛》、法國影帝Mathieu Amalric主演的《潛水鐘與蝴蝶》和珊卓布拉克主演的《攻其不備》。
不同的是,《逆轉人生》沒有《一路玩到掛》過度賣弄生命誠可貴的價值觀、沒有《潛水鐘與蝴蝶》的傷感、也沒有如《攻其不備》般,努力化解黑人與白人、窮人與富人的階級差異。
《逆轉人生》是一部簡單、樂觀的作品,關於癱瘓的Philippe如何在經濟受困但性格開朗大方的Driss身上,找到生活中欠缺的活力與信賴感。
《逆轉人生》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愛情電影,柏拉圖式。
一段友誼的展開跟一段愛情的開展其實大同小異;只要彼此看對眼(順眼),階級、膚色差異全可以被忽略;相反地,若一開始便不對盤,只得花更多力氣去扭轉彼此的第一印象。
因此Philippe在與Driss短暫面試後,很快做出:「我要這個人當我的看護」的決定,憑藉的是什麼?
Philippe說:「他跟別人不同,他對我沒有同情心,他不會憐憫我。」
我卻認為Philippe一眼看中Driss散發出來的氣質,一種讓他安心的特質;這就像跟個陌生人初次見面,總會快速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判斷是否有更進一步成為朋友的可能性;若氣質(不管是外貌或談吐)吸引自己,便容易產生信賴感,敢於將心情故事拿出來與對方分享;第一印象不佳,則容易怯步、有所保留。
「好感」就是這麼奇妙的東西,無形無色,卻深深影響著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與互動。
《逆轉人生》在IMDB上拿到8.6分的高評價,我其實有點訝異,該怎麼說呢,我不討厭這部作品,但我對過度樂觀與正面的作品容易抱持疑慮態度,想說人生哪可能這麼輕鬆美好!(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啊!!)
Philippe儘管下半身癱瘓,但家財萬貫的他不愁吃也不愁穿,出遠門可以搭乘私人飛機、聽歌劇有私人包廂、想要夜遊巴黎有引擎聲超給力的跑車代步、平常時間,家裡有多位私人看護、管家照顧...;癱瘓絕對是件悲慘的事情,但癱瘓尚能自給自足,也絕對值得慶幸。
再者,Philippe的女兒儘管愛跟年輕男生喇舌、對人態度不甚友善,可是只要父親稍加嚴厲責備,馬上改過自新,性情單純且無害;Philippe雖然無法動筆寫信,但才華洋溢的他請人代筆寫詩,便能吸引美麗女子傾心愛慕,運氣好到爆錶....。
忍不住要想,若今天癱瘓的人是經濟拮据的Driss而非Philippe,狀況會是如何?
Driss有辦法請24小時看護在旁伺候嗎?他那一大群兄弟姊妹會否懂著上進與體貼嗎?若Driss也能寫的一手好詩,能否吸引漂亮女生陪著他吃苦、照顧他一輩子呢?
《逆轉人生》在IMDB上贏得觀眾大好評,或許大家是被跨年齡、膚色、階級的友情給感動、也或許是被通篇正面的樂觀態度給感動、也或許跟我喜歡《麻雀變鳳凰》的心情一樣,電影造夢,有夢最美。
事後整理思緒,發現自己沒那麼喜歡《逆轉人生》,或多或少跟Driss這個角色有關。
電影一開場,Driss載著Philippe飆車,蛇行在暗夜巴黎,我腦袋瓜蹦出的想法不是:「生活可以是場冒險」,而是:「如果撞到人怎麼辦?濫用警方的同情心,幫忙開道的玩笑會不會太過火了點?」
當我看到Driss在歌劇院內大笑舞台上的演出者穿著打扮很蠢很白癡時,我忍不住要想:「舞台上的演員花了多少心力和時間和訓練才讓自己登上舞台,如今卻被他人看成笑話,心情會作何感想?」
當我看到Driss幫忙Philippe女兒去威脅她的小男友每天送早餐到家裡的行徑,我心裡想著:「這難道不是一種霸凌嗎?」
當我看到Driss隨手畫的作品被Philippe賣給有錢親戚,1萬歐元成交,我心裡想著的是:「馬的,藝術創作被婊了」,接著又想:「年輕藝術家若想在市場上有番作為,背後有個財力雄厚的靠山真的很重要。」
要否推薦《逆轉人生》給大家?
我喜歡本片的攝影、配樂和演員們,飾演Philippe的François Cluzet,外貌可說是法國版的達斯汀霍夫曼,演技平實動人;飾演Driss的Omar Sy以本片演出獲得法國凱薩獎最佳男主角殊榮,恭喜囉。
《逆轉人生》不但是法國2011年的票房冠軍,且是法國影史票房記錄的第二名,超過1千9百萬名觀眾入場觀賞這部影片;IMDB高達8.6分的評價,證明不少觀眾被電影給打動;因此,儘管我對《逆轉人生》的觀感平凡,但性格較為開朗且不陰鬱的朋友們,或可在影片中找到更多的愛吧!
後話:
看完《逆轉人生》後,深深覺得擁有健康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劇中Philippe之所以下半身癱瘓,是因為玩滑翔翼意外摔斷脖子;山羊鬍,這段話是說給你聽的!!!別再慫恿我去玩飛行傘了啦!!!
留言列表